吳新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終身發展,教學觀也從“知識本位”轉向了“素養本位”。新教材的問世,也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重點及學業要求躍然紙上,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落實迫在眉睫。這就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業質量標準,充分認識核心素養的連續性,對模塊或主題、單元和課時評價目標進行整體規劃和設計,牢固樹立以核心素養為本位的學業質量觀。文章結合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學必修I新教材“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和程序”一節,例談如何圍繞核心素養優化學生活動設計,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一、教材深究,富集單元核心素養
為更好地落實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新教材以學習者為核心,以學生的知識背景為基礎,以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為目標,在細化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系統分析化學課程內容所承載的學生素養發展價值,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整合成具有一定主題的、結構化的學習單元,使學習單元由原來的“知識為王”變為現在的“素養為王”[1]。
為方便教學開展,新教材在每章的最后都匯總了本章所涵蓋的化學核心素養及發展重點,并詳細闡述了與核心素養對應的知識點、學生的學業要求等內容,為學生的活動設計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
如必修I第一單元“認識化學科學”共涵蓋了“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三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其中“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重點增強學生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識,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如教材中增加的鏈接材料“屠呦呦與青蒿素”;通過對金屬鈉、氯氣性質的研究等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嚴謹性。“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重點涉及基于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如探究鈉、氯氣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建立“物質的量”概念,定量認識物質的組成及其化學變化。“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重點涉及根據化學問題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并完成實驗;觀察并客觀記錄物質及其變化的現象;通過分析、推理獲得實驗結論,依據證據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2],如氯氣性質的實驗探究與驗證。
因此,在設計學生活動之前,教師要通覽整個單元,認真研究新教材的編排意圖,仔細分析本單元的核心素養及發展重點,將其讀懂、研透,并據此設計活動,確保學科核心素養在每節課、每個教學環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滲透和強化。
二、知識透析,提煉課時核心素養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是化學知識,因此必須要立足于化學基礎知識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通過研究分析本節課的基本知識,精心提煉出本節課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如必修I第一單元第二節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學習鈉及過氧化鈉的性質,來認識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方法。經過分析和匯總,筆者提煉出以下七條素養要求:一是能提出化學探究問題;二是能提出預測和假設;三是能依據實驗目的和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并對實驗方案進行評價;四是能運用實驗操作實施實驗方案,具有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五是能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會分析和推理,得出實驗結論;六是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預測物質性質并實驗驗證;七是能列舉、描述、辨識含鈉元素典型物質的理化性質及實驗現象,會用方程式表示其性質。
可見,本節知識內容雖然不多,但需要培養和提升的學科核心素養卻十分豐富。教師應認真研讀教材,提煉出其對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使素養與知識一一對應,并內化到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的知識化。
三、活動優化,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傳統的課堂教學設計以單向授課為主,而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應更注重學生活動的開展。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的[3],教師在了解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及與之對應的核心素養的基礎上,要重點圍繞素養和知識設計教學活動。
仍以上述教學內容為例,教師應圍繞三大方面的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建構過程,科學制定“素養—知識—活動”三位一體的學生活動方案。具體來說,教師可圍繞鈉及過氧化鈉性質的學習,設計問題思考、實驗探究,讓學生在做中學、思中學,在學中悟、學中養,進而達到學習知識、滲透和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目的。
總之,學科活動和學生活動是培養核心素養的主要路徑,只有優化活動設計,實現核心素養的活動化,才能使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地。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學活動的核心環節是“提出猜想與假設”和“設計實驗與驗證”,滲透化學核心素養的學生活動設計必須要凸顯這兩個過程,而不是僅僅讓學生背知識、看實驗。
四、自我評價,升華學科核心素養
新課程改革要求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學是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也是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必然要求。因此,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將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圍繞學生的學設計活動,才能切實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科核心素養真正開花結果。
如德育一樣,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是育出來、悟出來的,需要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自我總結、反思與感悟,在思維碰撞中捕捉靈感、總結升華、自悟自育。因此,每節課除了通過探究活動以外,還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和自我評價。如本節課學了哪些知識和方法?在進行化學實驗時要注意什么?化學之“美”,美在何處?學好化學、用好化學的關鍵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自悟評價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的升華。
總之,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以化學知識為載體,以學生活動為途徑,以化學教師為關鍵[4]。通過“素養—知識—活動”三位一體的模式和以上四個步驟進行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并及時自悟自評,就一定會讓學科核心素養在學生身上得到內化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明好.基于高考對學科素養的考查談高中化學教學[J].中國考試,2017(3):31-35.
[2]王磊.普通高中教科書化學必修一[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36.
[3]余文森.論核心素養導向的三大教學觀[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2):62-66.
[4]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55-82.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