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娜

廣安市不斷改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通過開展“黨建興企”行動、實施“紅領先鋒”計劃,緊抓人才這一關鍵要素,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為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
5月29日,在廣安華鎣山經開區四川坤鴻電子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加班加點忙生產。“我們要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既要提高產品銷量,更要提高產品質量。”四川坤鴻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建林說,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4月份訂單量同比下降了35%,好在廣安、華鎣的黨員干部及時為企業找到了銷路、解決了難題。
2020年3月,廣安市委決定,在全市機關深入開展“走基層、解難題、抓落實”活動。活動啟動后,華鎣市派出2000余名黨員干部,深入企業車間、項目建設一線,找準問題、解決難題。
近年來,為解決民營企業黨建工作中存在的抓黨建與抓發展深度融合不夠,黨建工作與經營管理存在“兩張皮”現象等問題,廣安市以非公企業黨建為著力點,創新黨建工作思路,開展“黨建興企”行動,實施“紅領先鋒”計劃,抓住人才這一關鍵要素,構建非公黨建工作大格局,不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緊扣大局,圍繞發展引人才
7月8日,“服務雙城經濟圈·共建黨建先鋒區”啟動儀式在小平干部學院舉行。廣安市攜手重慶市渝中區、江北區等12個區縣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共建“黨建先鋒區”,廣安市委組織部、重慶市渝中區委組織部等13家單位成為“黨建先鋒區”首批成員單位。
合作協議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雙方建立區域一體化人才評價制度,逐步取消廣安與重慶毗鄰友好區縣跨區域流動專業技術人才職稱確認手續,建立專業技術人才職稱互認機制;共建區域高端人才數據庫,鼓勵通過設立“候鳥型”人才工作站,采取協議工資、兼職取酬等方式,推行“周末工程師”,推動優質人才資源高效利用。
圍繞“黨建興企”行動,廣安市持續提升民營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質量,推動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民營企業逐漸成為廣安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在民營企業逐步壯大的過程中,廣安市始終聚焦人才“第一資源”。
7月1日,世界首條玄武巖纖維2400孔漏板拉絲智能化池窯生產線點火暨年產6萬噸玄武巖原料均質化生產線投產,廣安成為在全省首先實現玄武巖連續纖維池窯化、智能化、高端化、規模化生產的重要基地。
廣安玄武巖纖維產業快速發展,正是源于廣安市緊扣產業發展外引專業人才的結果。去年,為攻克玄武巖纖維核心關鍵技術,廣安市委積極統籌部署解難題,支持華鎣市新建劉嘉麒院士工作站、四川玄武巖新材料研究院等高端人才平臺,吸引20余名科研人員投身產業技術研發,助力重點企業實現技術突破。
據了解,近年來通過實施“小平故里英才計劃”,廣安市引進各類人才8000余名、建立25個院士(專家)工作站,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創新發展提供堅強的人力支撐和智力保障。
先鋒領航,育好隊伍促發展
岳池特曲酒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技術中心共有4名員工,且均為共產黨員。4名同志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主動向公司請纓,傾注大量心血,歷時半年多研制出了在行業中獨樹一幟的“雙糯”清香型酒,被四川省食品發酵工業研究設計院的專家品評為“中國小曲酒的發展方向”。
1月16日,岳池特曲酒業有限公司的企業技術中心被廣安市委組織部評為全市首批“紅色工匠室”。“紅色工匠室”與黨建工作、科研創新的有機結合,加速了岳池特曲酒業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步伐。
今年以來,廣安市持續開展“紅領先鋒”專項培養計劃,以“能力最強、素質最優、業務最精、跟黨最緊”為目標,培養黨性強、善管理、懂業務的黨員,不斷提升書記、黨員、黨建指導員、企業出資人的綜合素質,建強基本隊伍,補齊黨建短板,推動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水平有效提升。
“按照‘紅領先鋒計劃要求,廣安市將支持黨建工作的民營企業中的非黨員企業家納入評優范圍,每年評選10名‘黨建之友,注重培育優秀民營企業家隊伍,分級舉辦高質量黨建服務發展專題培訓班,組織優秀民營企業家、民營企業黨組織書記,赴浙江、福建、重慶等地學習調研。”廣安市委“兩新”組織工委專職副書記張開春介紹,廣安市還積極探索向大型民營企業選派第一書記,每年計劃培養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100名、入黨積極分子200名;每年在民營企業中命名10個“紅色工匠工作室”,激勵企業黨員技術攻堅和創新創造。(責編/陳賢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