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榮 楊智淋
“捧起一抔五色土,把涼山貼在額頭,十四個世居民族,這山這水融進我的骨血和肌肉。95000公里,750多個日夜,千聲萬聲地呼喚,我的第二故鄉……”即將離開涼山,中央紀委掛職涼山州委常委、副州長裴啟斌,即興在手機上寫下了這首名為《涼山,我的第二故鄉》的詩歌。寫著讀著,這個年逾五旬的鐵血男兒熱淚盈眶。
2018年4月25日,裴啟斌從中央紀委機關來到涼山州掛職。兩年多時間里,他跑遍了涼山的大小村落和山山水水。在這個火熱的脫貧攻堅戰場,他和當地干部群眾并肩戰斗。大涼山巔、安寧河谷,處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也留下了彝族群眾對扶貧干部融入涼山真情幫扶的贊美。
與群眾心貼心,讓干部“又敬又畏”
身體壯實、皮膚黝黑,一件土黃色T恤已經被汗水浸透,褲腳和鞋子沾滿了泥土……眼前的這位操著一口“土味兒彝語”的中年男人就是裴啟斌。很難想象,這名中央機關下派掛職干部竟是這樣的形象!早已與基層群眾完全融為一體的裴啟斌說:“基層山高路遠,我要是穿西裝下鄉還咋同群眾交流?出洋相嘛!”
“裴伯伯,你來了啊!我很想你……”當天下午,見裴啟斌來到甲谷村居民安置點,11歲的彝族小姑娘惹格公果大老遠就迎了上來。兩人手挽手走在山村的小道上有說有笑,與父女無異。
兩人相識于2018年5月。彼時,裴啟斌初次到甲谷村:“我在村里走,這小娃娃一路牽著我的衣角跟著。我邊走邊問她家中的情況,她沒有作答卻反問我有沒有女兒。我順勢開玩笑說,‘你就是我的女兒。”兩人就這樣認識了。
聽說惹格公果沒過過生日、沒吃過生日蛋糕,裴啟斌帶著蛋糕專程從西昌趕來為她慶生。惹格公果的奶奶吉木金洛老人說:“他是我的‘親兒子!聽說他要走了,我們真的舍不得呀!”
然而,被老百姓稱為“與自己心貼著心”的裴啟斌卻是個令當地不少干部“談虎色變”的領導。二十二年軍旅生涯將他鍛煉得聲音洪亮、眼神犀利,這更令當地干部平添了幾分畏懼。
“有次入村走訪,發現給村民配備的洗菜盆質量不過關,他一把將盆子擲于地上踩得扁扁的。”雷波縣千萬貫鄉鄉長顧吉民說,有些干部擔心自己工作沒做到位被“理麻”,但“絕大多數基層干部喜歡裴州長,因為他作風務實,不擺官架子,為老百姓辦實事”,同志們對他“又敬又畏”。
在雷波縣召開的一次脫貧攻堅專題大會上,裴啟斌指名道姓批評一名干部,一點情面也不留。為何對干部如此嚴厲?源自他對涼山深沉的愛。裴啟斌認為,干部多做一點,群眾獲得感就多一點,脫貧的步伐就能快一點。
在涼山,雖然不少干部因工作不力被裴啟斌批評,但也有很多實干苦干的基層干部被他點贊。
木里縣沙灣鄉黨委書記申海世,“一個路燈市面上要2400元,他自己動手只用了300多元。修一條道路外包給別人要花400多萬元,他帶著村民一起干,只花了40多萬元。”因表現突出,申海世被調入涼山州委組織部任科長,不料他只干了一個月就申請重回基層工作。
一次裴啟斌冒雨到雷波縣八寨中心鄉進村入戶調研,恰好碰見“路上摔跤絆了一身泥”的駐村工作隊隊員女你曉玲。眼見一瘸一拐的女你曉玲走到跟前,裴啟斌圍著她轉了一圈確信她沒受傷后向她問起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女你曉玲對全村農戶住址、家庭人口、貧困原因等內容對答如流。熟悉漢彝雙語的女你曉玲由此成為裴啟斌的彝語老師。
“扶貧之花”撒滿崇山峻嶺
“涼山的脫貧攻堅,影響著四川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成色。”在裴啟斌的筆記里,這句話格外醒目。掛職期間,除了分管民政民宗、殘聯人防、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外,裴啟斌還承擔雷波縣脫貧攻堅“縣摘帽”重點工作。雷波縣是中央紀委機關定點扶貧縣。
兩年前,裴啟斌第一次到雷波縣甲谷村調研。“一路上,車子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爬行,我雙手緊緊攥著把手,下車時手心全是汗。”裴啟斌還記得當時自己一眼望去,蒿草叢生、溝壑縱橫,惡劣的自然條件下是艱難謀生的村民,“土坯房人畜混住、村民衣衫破舊,這塊骨頭著實硬、著實難啃。”
“想要攻克這個深度貧困堡壘,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裴啟斌認為,群眾沒有嘗到甜頭,就沒有奔頭;當地沒有產業,就談不上穩定脫貧致富。在與當地黨委政府商議后,一系列幫扶措施陸續付諸實施: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因地制宜培育富民產業,扶智扶志培養良好風尚養成良好習慣……
2018年11月20日,裴啟斌帶領干部群眾連夜種下從陜西黃陵引進的翡翠梨苗。600天過去,200畝翡翠梨、150畝平谷桃樹、2000余畝新品竹,已經長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甲谷村黨支部書記吉日木石自豪地說:“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8600多元。現在我們村人和、村美、業旺、家富,特別是產業發展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兩年前,中央紀委領導到雷波縣八寨九年一貫制學校調研時發現,兩個學生擠在一張床上,五六名教師住一間宿舍,全校1000多名師生只有40多個廁所蹲位……在中央紀委和四川省紀委多方協調爭取下,2018年8月底,八寨九年一貫制學校改擴建項目正式破土動工。短短一年時間,師生宿舍、食堂、開水房、廁所所有擴建項目全部實施完畢。看著煥然一新的學校,教師陳翠林激動不已:“這一年,數不清裴州長來了多少次。現在孩子們吃飯、上廁所再也不用排隊,最巴適的是洗澡還有溫泉水……”
雷波縣成功“摘帽”后,今年裴啟斌又馬不停蹄奔向最后的貧困堡壘——昭覺縣7個鄉12個貧困村。5月12日,他督戰的昭覺縣拉一木鄉阿碩洛主村傳來捷報,該村74戶貧困戶399人順利搬入位于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開啟了幸福美好新生活。在干部群眾艱苦卓絕的努力下,涼山州目前已累計實現1772個貧困村退出、80.1萬貧困人口脫貧。
“不管幾重身份,我首先是個涼山干部”
紀檢干部、掛職干部、扶貧干部,兩年來,裴啟斌身兼多重身份,但他一直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名涼山干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涼山,履職盡責。”
把自己當成涼山人的裴啟斌,每當危險來臨,總是沖鋒在前。
2019年8月14日,成昆鐵路甘洛段山體邊坡發生垮塌,多人被埋。裴啟斌主動請纓,擔任州搶險總指揮。第一時間趕赴現場,他和當地干部“都蒙了”:“事發突然,具體情況一時尚未摸清。這就像打仗,連敵情都不知道,沒法打。”
等待專業技術人員前來的同時,裴啟斌并沒閑著,一會兒豎起手指頭,一會兒瞇著眼睛弓著腰,現場救援人員不知道裴啟斌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沒多會兒時間他竟目測出了大概的塌方量,還根據塌方地的地貌特點判斷出了搜救方向。
經過連續十多個小時搜救,所有遺體被搜出,裴啟斌又安排撤離工作:先撤機械,再撤人員,最后撤觀察哨。就在所有撤退工作完成不久,一塊巨石從山上滾落,正好砸在裴啟斌之前站立的位置……
“裴州長,你就不怕嗎?”面對與自己并肩戰斗的甘洛縣委書記陳建生的關心,裴啟斌說:“不怕是假的。只是看著這些兄弟不幸離我們而去,我們能做的就是必須把他們找到。”
木里“3·30”森林火災、甘洛“7·29”暴雨災害,涼山大地,哪里發生災害,哪里就能看到裴啟斌奔赴一線指揮的身影。
工作中極其嚴格的裴啟斌,在生活中卻是個和藹可親的大老爺們兒,五大三粗的身體里住著一個心靈手巧的靈魂。
彝族群眾熱情好客,但凡遇到尊貴客人,他們都要殺雞宰羊予以款待。面對裴啟斌這樣的恩人貴客,當地群眾無一不想傾盡所有予以報答。“口腹之欲不加節制要不得”,每每從鄉親們手中奪下刀具的裴啟斌清醒地意識到,粗放的生活方式必須加以改變才能更加有利于脫貧奔康。
“過日子必須精打細算”“脫貧奔康要開源也要節流”,裴啟斌總是帶著鍋碗瓢盆和米面醬醋入戶走訪。“做面條、烙煎餅,裴州長教會了我們制作既經濟又能填飽肚子的食物。”甲谷村村民吉立達門說,鄉親們已經不再動不動就殺雞宰羊,懂得了“經營日子”的道理。
“掛職干部也是涼山干部!”裴啟斌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外人”,他視自己為“涼山脫貧攻堅一小卒”。早已深深愛上涼山這個第二故鄉的裴啟斌說:“再看一眼這片熱土,這山這水,我深深地愛著你,我是你的歐里惹(彝語,表哥),你是我的阿惹妞 (彝語,表妹)。”(作者單位/省紀委監委宣傳部)(責編/王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