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的選擇
選擇機械采收的品種,除了需要考慮品種的成熟性、豐產性、抗逆性、抗病性、加工品質、加工用途外,機采品種還應該應具備以下條件:
① 成熟相對集中;
② 果實耐壓性和田間耐貯性較好,果實開始成熟后30天內在田間腐爛率低,采收時仍保持較好的商品性;
③ 果實成熟后不易脫落,果梗沒有離層,或離層不易分離。
種植戶更偏愛早熟品種,中晚熟品種種植比例偏小,不僅原料交售集中,也非常不利于均衡供應。考慮到中、晚熟品種更高的豐產潛力、更好的加工品質和田間耐貯性,建議各種植區制定平衡的早、中、晚熟品種的比例。
二、農田準備
選擇地勢平整、面積較大且地塊較長、雜草較少、地下水位低的農田作為機采番茄田。平整的土地有利于直播出苗,水肥的均勻分布和植株生長發育的一致性,便于提高機械采收進度和采收效率。
整地鋪膜前,結合農田雜草種類和數量、直播或育苗、土壤類型等因素,選擇1-2種除草劑,進行土壤處理,提高防除效果。
盡管滴灌農田可以在出苗或移栽后隨時進行灌溉施肥,但對于土壤肥力低的農田,仍建議在上一年秋冬犁地前或春初整地前撒施以磷肥為主的復混肥料。
三、種植和田間管理
1、種植方式
無論是直播還是育苗移栽方式都可以應用機械采收。
采用穴盤育苗移栽,秧苗的生長發育整齊一致,更有利于整個條田植株上果實的集中成熟,提高采收效率。移栽秧苗質量差異較大時宜分類定植。
我團農機隊伍業務素質高,膜下滴灌直播也能實現一播全苗,苗齊苗勻。
2、株行距的選擇
采用一膜雙行,種植行中心距140-160cm,105-125cm+35cm寬窄行配置,株距33-40cm,有利于促進植株個體的發育、減輕病害發生和減少采收浪費。種植單位可根據種植品種特點、土壤養分供應能力的差異相應確定行株距。
3、水肥管理
①灌溉管理
良好的灌溉管理需要考慮番茄田各個物候期的需水規律,植株長勢、氣候、農田土壤持水量等因素制定灌溉計劃。水源有保障的前提下,大量座果期間灌溉間隔時間不應超過5天。
停水時間是在采收前2-3周停水,提高成熟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田間耐貯性,減少果實腐爛比例,確保采收果實的潔凈程度,避免采收機械和運輸的車輛把土壤壓實。
停水偏早,影響上部果實的膨大,使植株早衰,葉片萎蔫干枯,日灼果實增多,降低產量;停水偏晚,果實田間耐貯性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低,在秋季降水多的年份,果實腐爛率顯著增加,原料霉菌值偏高,對原料的加工帶來較大的隱患。停水時間的確定,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因素:
② 成熟比例90%果實成熟作為機采的標準時,田間成熟比例達到40%-50%時停水,對產量的影響較小。
③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計劃停水時,如果此時取樣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符合該品種的特點或高于加工企業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要求,可以略晚一些;如果明顯低,則應盡快停水。
④ 氣候因素 ? 秋季氣溫高、降雨少,停水可以晚一些;氣候溫和,降雨多,停水宜早一些。
⑤ 土壤類型 ?砂性土壤比粘性土壤停水可以晚一些,如果品種的果實硬度和田間耐貯性略差,適當早停水,可以增加果實的耐貯性,提高采收時的商品果率。
四、養分管理
科學的養分管理計劃應建立在基本掌握土壤養分狀況和供應能力、加工番茄養分需求特點,目標產量的基礎上,并根據生育期內的土壤養分變化和田間植株長相作相應的調整。
全生育期內,對中等肥力的農田,250公斤/公頃 N ,50-65公斤/公頃 P2O5 ,120-180公斤/公頃K2O的施肥量基本可以支撐120噸/公頃產量所需要的養分。
對一些長勢較強的品種,開花座果初期就開始大量施肥,很可能引起植株旺長和落花落果,而后期出現缺肥早衰、果實偏小的問題。滴灌施肥有利于實現養分的均勻分布和及時供應,顯著增加番茄產量。由于水資源的緊張,需水需肥高峰期,水量供應不足或不均衡,會嚴重影響植株對養分的有效利用。
五、有害生物防治
加工番茄原料生產過程中,危害最大的病害是各種病毒病,其次是早疫病、細菌性斑疹病、葉霉病、黑霉病、晚疫病等。與番茄人工采收田相比,番茄機采田要承受更長時間的病原菌的侵染,尤其是進入成熟期后,遇到連續陰雨天,疫病等危害果實病害容易發生,防治的難度更大,采收機上的色選裝置不能分選病果,果實病害發生嚴重的原料田就無法進行機采,經濟價值低。
選擇抗(耐)病品種是根本解決辦法。加強農業綜合防治措施的落實,中后期氣候有利于病害發生時,選擇使用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進行預防,對有些病害能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① 適當稀植,降低田間郁蔽程度,可以有效減輕諸如早疫病、葉霉病等病害的危害程度。
② 育苗移栽方式可以避開一些病害發生,或減輕病害的發生程度。
③ 適時早停水,或在后期減少灌水量,對黑霉病、晚疫病等病害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
④蟲害防治
加工番茄生產中危害最大的害蟲是棉鈴蟲,開花座果初期--成熟初期,加強番茄田棉鈴蟲蟲卵和幼蟲基數的調查,選用針對性強的殺蟲劑是有效防治的關鍵。利用棉鈴蟲越冬代成蟲均已羽化,嚴抓越冬代成蟲的誘捕、產卵兩個關鍵期誘殺工作,殺蟲燈100%正常使用,性誘籠、誘捕器擺放后遇到刮風天氣、中耕倒了要及時扶正,狠壓越冬代成蟲的基數,降低一代產卵量。15天及時更換性誘籠、誘捕器的性誘芯,確保誘蟲效果;及時對移栽番茄落卵量調查;當棉田內百株累計卵量達到6粒或百株幼蟲8頭時合理選用藥劑,藥劑進行防治。
⑤雜草防除
雜草危害嚴重的加工番茄田,會極大影響采收機的作業進度,灰綠藜、蒼耳、蘆葦粗壯的莖稈會卡住采收機的往復式切割器,遍地的田旋花會使果實與枝葉的分離、分離后枝葉的拋撒難度增加,甚至造成采收機的損壞。因此,機采番茄田防除雜草的要求比人工采收番茄田更高。機采番茄田防除雜草的重點通常在7月下旬-8月中旬,建議綜合應用機械中耕、化學藥劑和人工除草等手段,減輕雜草對采收機工作進度的影響。
六.采收
1、采收時間
根據田間85-90%果實紅熟是進行機采的較為適合的參考標準。由于當前加工番茄品種多數果實耐壓性和田間耐貯性不是很理想,抗病品種還較少,適應機械采收的采收時間,需要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相應調整。品種果實耐壓性和田間耐貯性較差的原料田,可以考慮成熟比例達到50%時先進行一遍人工采收,然后等全紅熟后再進行機采,后期可能有霜凍,或氣候有利于果實病害大面積發生時,70-85%果實紅熟時也可提前采收以減少損失。
2、采收前田間準備
① 對采收田兩側地頭各10m距離、可能影響采收機和運輸車輛調頭的番茄植株,人工采收或用鐮刀將植株貼地面割斷,就近放置在收割行上。如果品種長勢強、行距略小,需要提前對采收行左右5行進行行間清理,減少采收機和運輸車輛行走所造成的損失。
② 停水后、采收前,將條田中的滴灌帶、輸水支管、連接件收回。
3、番茄采收機的準備
番茄采收機是一個進行多種復雜工序的系統集成,涉及植株的切割、輸送、果實與莖葉的分離、果實的色選和輸送、莖葉、青果的拋撒等環節,在采收前,需要根據每個地塊的不同采收條件,對采收機作業行進速度、色選率、雜選率、振動式篩選器頻率、藤枝艙輸送速度、發動機工作轉速等各項參數,及時進行相應的技術調試,使得采收機工作時達到設計的工作技術狀態,是保障番茄采收質量的核心之一。
4、配套運輸車輛的準備
根據原料運輸距離、交售進度,為每輛采收機安排相應運輸能力的車輛。運輸車輛車廂高度不超過80cm 。
5、 相關人員的組織和準備
①番茄采收機駕駛操作人員
番茄采收機駕駛操作人員是保障番茄采收質量的另外一個核心。駕駛操作人員是否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和足夠的維修保養知識,對番茄采收進度和采收質量影響很大。
②番茄機采輔助人員
每臺番茄采收機需要配備一名助手,負責機械采收質量的監控和必要的輔助工作。采收條件差時,還需要配備2-3名人員進行機采輔助除雜。團場還需要設置專人負責原料的采收進度、機采田現場的指揮和質量檢查、拉運車輛的調度、機采田塊的順序安排等協調工作。
③采收和交售
番茄機械采收后,應確保在較短時間內交售到加工企業,進行加工。
第七師124團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孔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