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臨云 龍泉
摘 要: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做為教師,教書育人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融入歷史觀,文化觀和民族情懷與自信等元素,弘揚民族文化,著力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是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職責所在。本文旨在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課程的性質與特點進行分析,系統梳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結合思政課程的元素,有機引入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元素,社會主義傳統價值觀等具有中國元素、中國文化、中國形象等文化元素,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對主流價值的感性認識,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 思政元素 ; 旅游文化;價值觀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各類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旅游文化學》課程通過課程+思政、課程+地方、課程+實踐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學生專業認知和掌握專業知識能力,更能促進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喜愛中國傳統文化,承擔起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主講的《旅游文化學》全院公選課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通過案例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融入歷史觀,文化觀和民族情懷與自信等元素,弘揚民族文化,著力提升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首先,我在分析了課程的性質與特點,系統梳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結合思政課程的元素,重新設計好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的思政元素,有機引入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元素,社會主義傳統價值觀等具有中國元素、中國文化、中國形象等文化元素,進一步強化大學生對主流價值的感性認識,從而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其次, ? ?將課程與思政相融合、旅游與文化相融合,用視頻、用案例、用學生實際經歷的旅游活動去引導學生的價值觀、文化觀的正確建立,建立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傳統的旅游文化,促成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知和認識。再者,課程以中國傳統旅游文化為主題,突出核心力量就是文化力量、核心精神就是民族精神、核心價值就是產業價值,是我上好《旅游文化學》的最好主線。另外,在《旅游文化學》課程教學場所上,根據學校疫情期間的具體要求,結合《旅游文化學》課程特點和現有條件,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出發,定了80人的線上教學方案:QQ師生群+騰訊課堂。還有,在《旅游文化學》課程教學目標上對本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進行分析,達到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達到增強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感知和認識;領略祖國錦繡河山,美麗景色,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審美教育。
《旅游文化學》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入點要做到潤物細無聲,教會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精益求精的創作精神;民族文化的傳承。《旅游文化學》課程教學方法和載體途徑上,教學過程中通過精選視頻作為課程的導入,讓學生了解課程學習的主要目標。視頻素材包括《30篇經典名作,盡展華夏五千年文明大卷》、《69年,中國人的旅行簡史》、美國大片《中國》、《河西走廊》、《從自行車王國到高鐵霸主中國人出行方式大變化》、《各省份同學眼中的“中國地圖”》、《中國最美丹霞在哪里》、《潑墨的中國地圖,快來找找你的家鄉在哪里!》、《作為一個中國人,你一定要知道你的家鄉因何得名》、《上帝視角俯瞰中國,美得不像話》幅幅都是精品,幀幀都是美圖。各種視頻內容以弘揚民族文化為主,讓學生愛不釋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總是提前20分鐘進入騰訊課堂,靜等我的進入,珍惜這課前20分鐘的隔空聊天。學生們也明白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國是我的國,家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國,我愛我國家。”有國才有家,國興家旺,國破家亡。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就如大禹治水、屈原跳河,又如范仲庵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如錢學森開創祖國航天,楊利偉初登太空……幾千年來,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飽愛磨難,綿延不絕,歷久彌新,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文化的力量已經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創造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如: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的愛國主義精神,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舍生取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等等。這些都是中國文化的體現。我總是教育學生,應當有周總理為中華之倔起而讀書的愛國情操。這課堂上的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人生必修課,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是自信心的源泉,愛國主義對任何一個民族來說都是永恒的主題,永不過時。它是民族之母,民族之根,民族之力,民族之魂。愛國主義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道德規范和行為的準則,它凝結著的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忠誠,就要忠誠自己的土壤;熱愛,就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愛國主義教育思政課程是一項長期的工程,讓在每個學生心中生根開花,發芽結果。引導學生知國、愛國、報國是我們工作在教育第一線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責無旁貸。
為達到上述教學目的我首先是提前整合線上精品課程、準備好鏈接,做好教學準備。《旅游文化學》中國大學慕課上可以找到相關的名校名師優秀課程。精美的視頻。從這一點出發,我們結合《旅游文化學》課程中的知識點,向同學們提供了相應的慕課學習鏈接和國家精品課程,與此同時,也利用騰訊課堂以及QQ群,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準備工作。為提供了課件、教學視頻、設置了、作業、討論話題,提前與學生溝通,明確任務和要求,做好學生的課前引導工作。其次運用好教學平臺上好課程。課前:上課前首先通過QQ群發送騰訊課堂鏈接,方便學生了解課上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高效完成學習。課中:利用準備好的視頻資料進行講解。教師將PPT、錄制視頻、其他學習資源以演示課件、視頻播放等方式呈現給大家。在授課過程中隨堂討論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實時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我充分發揮網絡優勢,在上課過程中,我使用QQ群進行答疑解惑,組織討論的方式考察學生的在線狀態、學習效果。線上課堂推送名家視頻、學習網站等來豐富學習資源。鼓勵學生質疑探討,多互動,多關注不同學生的反饋,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與自主學習。《旅游文化學》這門課從2018年第二學期5次開課以來,學生從心底里喜歡,學生說此課程選課從來是“秒殺”,聽課學生堂堂爆滿。每次評教我都是優秀。這將激勵我將更好的備課、上課,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始終,做學生心目中最喜歡的老師。
作者簡介:
時臨云(957.12月生),女, 民盟盟員、中共黨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雙碩士學位(中國農業大學經濟學碩士、日本國立廣島大學教育學碩士).單位廣州工商學院經濟貿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