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榮生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全面吹響了建好“示范區”、唱好“雙城記”的號角。雙流作為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將搶抓機遇,借勢用好國家戰略牽引力、政策推動力和發展支撐力,充分發揮國際樞紐機場、科教資源富足等資源優勢,把高質量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作為貫徹全會精神的生動實踐,緊扣“四個聚焦”奮進作為,為成都加快建設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和動力源貢獻雙流力量。
聚焦航空樞紐筑基,助力打造成渝地區世界級機場群
市委提出要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航空門戶樞紐、洲際航空中轉樞紐和航空貨運轉運中心。雙流作為國際機場所在地,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助力成渝全面提升區域輻射力和全球影響力。
一是做強樞紐功能“筑基”。在成都“兩場一體”運營模式下,主動對標上海等“雙樞紐”城市,打造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聯動天府國際機場共同完善國際航空通道網絡布局和航線干支銜接水平,助力成都構建泛歐泛亞國際大通道和覆蓋世界經濟中心城市的國際供應鏈體系。二是堅持客貨并舉“筑基”。發揮城市機場優勢,以北上廣深等中心城市為重點拓展精品航線,提升空港商務門戶地位;重點圍繞外向型企業需求、主要產品流向,在全球供應鏈節點城市搶先開通國際貨運航線,與長龍航空、四川航空等深化戰略合作,爭取布局全貨機航空公司,打造區域性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三是用好平臺資源“筑基”。充分發揮空港7大進境指定監管場地、自貿試驗區、綜保區等平臺優勢,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大力發展冷鏈物流、跨境物流等價值鏈高端環節,擴大服務輻射半徑,增強雙流對全球高端資源要素的吸聚能力。
聚焦航空經濟賦能,助力成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
市委提出成渝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開放型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產能規模、龐大市場和創新能力為支撐形成比較競爭優勢。雙流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和科教資源富集區,將加快推進適航產業體系轉型提質,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打造與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城市能級相匹配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動能體系。
一是努力在產業生態圈建設中發揮“雙流作用”。聚焦發展航空產業,加快建設川航APU保稅維修、順豐四川分撥中心等項目,拓展ARJ21飛機租賃等航空金融業務,鞏固拓展航空運營服務、航空制造維修、航空物流等產業,依托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中心打造通用航空總部基地。聚焦“屏芯網云”細分領域,依托中國電子、中國電科、紫光、浪潮、同方等企業,與高新區協同打造世界級“屏—芯”電子信息產業鏈。聚焦構建全生命周期生物產業生態圈,打造醫藥冷鏈物流和進出口交易平臺,推動華西GLP等項目加快建設、國藥蓉生等項目建成投運,與高新區合力將天府國際生物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產業園區。二是堅定在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中提供“雙流示范”。力促年內建成成都芯谷、天府國際生物城100萬平方米高品質科創空間;依托成都芯谷研創城,緊盯集成電路、網絡安全、“云物大智移”細分領域建強產業鏈,打造以工業互聯網為特色的中國編程中心空港基地;與專業機構合作市場化運營科創空間,高品質營造生產生活生態場景,打造全國重要的集成電路創新策源地。三是全力在協同構建創新生態鏈中體現“雙流擔當”。組建校院企地協同創新聯盟,高效運營國家知識產權審查協作四川中心,借力轄區內四川大學、中物院等34所高校院所資源,打造校院企地利益共同體;借勢高新區“新經濟活力區”,將西航港片區打造為“空港知識城”,助力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
聚焦空港流量聚勢,助力成都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市委提出要提升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影響力,打造雙流國際空港商圈。雙流將以國際空港商務區為載體,大力營造新消費場景,加快構筑在中西部消費結構和層次的比較優勢。
一是把國際空港商務區建設作為“頭號工程”。加速推進城市候機廳、國際會議中心等功能性項目,積極實施西航港大道與成雙大道、機場高速互通工程,美化連接錦城公園—空港中央公園的城市景觀軸,依托凌云灣核心區打造未來“企業公館”,高品質豐富國際空港商圈發展載體。二是把新消費場景構建作為流量轉化的“重要抓手”。實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示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發展跨境消費等新業態,引進進出口商品展示展銷中心等項目,營造空港商圈潮購等8大場景,推出成都電商直播產業園等12大項目,年內打造夜間經濟示范點4個以上、引育知名消費品牌20個、品牌首店10家以上。三是把非核心功能疏解作為空間優化的“主攻方向”。堅持分類施策,有序疏解轉移非核心功能和低端服務業態,計劃在“中優”區域用3年時間對專業市場、農貿市場、倉儲物流企業(非航空類)進行轉型提升、騰籠換鳥,為營造新消費場景騰挪空間。
聚焦門戶城市提質,助力成都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市委提出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新發展理念的堅定踐行地和公園城市先行示范地,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成都樣板。雙流將立足空港門戶城市特質,以全生命周期理念強化營城優城,加快構筑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宜居生活環境和核心競爭優勢。
一是提升“空港門戶”生態品質。推動生態價值轉化,依托空港花田等項目,高品質推進航線區域大地景觀再造提升,推動錦江綠道加快建設、錦城公園一級綠道全線貫通,年內建成空港中央公園1100畝、小游園和微綠地10個、空港綠道30公里;堅決扛起生態保護政治責任,確保黃龍溪出境斷面水質優良。二是提升“空港門戶”功能品質。實施城市有機更新三年行動,完成機場周邊7條道路美化提升;在東升、九江、西航港老城區實施街區U型空間一體化改造,營造功能豐富的社群空間。加快推進威斯敏斯特學校、嘉祥國際學校等一批高品質公服配套建設,確保公辦幼兒園學位占比提高到50%。三是提升“空港門戶”文化品質。以大運會籌備為契機,高標準完成雙流體育中心等6個體育館改造,承接中國足球甲級聯賽等賽事活動。精致塑造一批城市文化場景,讓美學體驗和城市文化充分融入市民生活,推動黃龍溪古鎮與歡樂田園共創5A級景區,建設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形成與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城市能級相匹配的都市形態和極核功能,為成都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作出雙流貢獻。
作者
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