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選取天津市2007-2016年天津市16個區的面板數據,以工業增加值、稅收收入為產出要素,以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實際利用內資、新增就業人數為投入要素,運用DEA模型測算了天津市產業轉移效率。研究發現:天津市各區的產業轉移綜合效率普遍較低且經濟落后地區的綜合效率值普遍高于經濟發達地區,技術進步率和生產率指數的均值小于1,呈現下降趨勢。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產業轉移效率;DEA模型;天津市
引言
產業轉移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優化產業結構、資源配置而跨區域地將部分或整體產業遷移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行為和過程,是生產力進行空間轉移的一種方式。產業轉移是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也是區域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轉出地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轉型,轉入地創造發展機會,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為合理化轉出地和轉入地的產業結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首次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列為國家級重點戰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其工作的重要部分。2019年,習總書記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也強調以創新為驅動的產業升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路徑,提出要“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雙向發力”。新形勢下天津在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有多達24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天津市各地區落戶投資,在津外商投資企業多達1.5萬家,實際利用外資為1795億美元。但是天津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也存在一定問題,產業轉移的成果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存在承接地承接的產業高級化層次不足、承接的產業存在結構趨同化問題、產業轉移投資行業不均衡和環保把關不嚴格、污染嚴重等問題。在產業承接問題上,如何更加高效地承接北京和國外的產業轉移,提高產業承接效率,對天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既可以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考察產業轉移承接效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對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模型構建
( 一) 數據包絡分析法( DEA)
DEA 是一種基于相對效率的多投入多產出,對各DMU的效率進行評價的方法。該方法Charnes et al.( 1978) 首次提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運用,模型得到了不斷豐富和完善。本文采取Banker et al.( 1984) 提出的以投入為主導的BBC 模型,表示如下:
(VRS) ,S-為松弛變量,S+為剩余變量,ε為無窮小量。BBC 模型不僅能夠計算綜合效率指數,還可以將每個DMU 的技術效率( Technical Efficiency,TE) 、純技術效率(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 和規模效率( Scale Efficiency) 區分開來。其中,TE是指在既定產出下實現最小投入或者既定投入下的最大產出的能力; 規模效率表示與規模有效點相比規模經濟性的發揮程度; 純技術效率指的是剔除規模因素的技術效率。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為:TE =PTE×SE.
三、指標選擇和數據說明
考慮指標的經濟含義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選取表示社會貢獻的稅收收入(萬元)和表示企業增加值的工業增加值(億元)作為產出指標,選擇實際利用外商投資(億元)、實際利用內資(億元)、新增就業人數(萬人)作為投入指標,其中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額以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折算為人民幣。2018年天津市生產總值(GDP)更改統計口徑,使得天津市各區的GDP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因此出于數據的連續性考慮,本文的時間跨度為2007-2016年,數據主要來源于2007-2016年《天津市統計年鑒》和《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四、模型結果及分析
(一)DEA模型結果分析
產業轉移效率測算結果分析由于篇幅有限,此處不列出所有年份的產業轉移效率值,本文僅列出2007、2010、2013和2016四年的效率值以及這四年的平均值進行列示和比較,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從縱向觀察可以看出,天津市各年的產業轉移綜合效率(下文均用TE 代替)均值較低,均在0.5以下,處于明顯的非有效狀態,投入要素使用效率不高,與生產前沿面產出相比,實際產出與其差距相對來說較大。從橫向看,靜海區、西青區、北辰區的產業轉移效率相對較高,特別是靜海區,所有年份的TE值均為1達到DEA效率最優,表明其產業轉移效果最佳,可能的原因在于其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和平臺資源優勢。,其余地區的效率值都比較低,均處于明顯的DEA無效狀態。濱海新區的產業轉移效率由高到低,經歷先增長后降低的過程,在2010年時TE值為1,達到規模報酬不變狀態,而后在2010年達到最優狀態后效率值開始逐年下降,處于規模報酬遞減,可能的原因在于濱海新區作為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擁有大量的前期物質資本投入使得邊際產出較高,但過量的資本投入會導致邊際產出減少,TE值逐年減少,此時產業轉移所導致的環境成本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的負外部性會大于相應的正外部性。寧河區的TE值呈現逐年遞增,且一直保持規模報酬遞增狀態。另外,天津市大多數地區都處于規模報酬遞增的狀態,且規模效率小于純技術效率,這意味著這些地區的技術無效率并非完全是由純技術無效率引起的,其主要原因是由規模無效率引起的,因此提高這些地區TE值的主要方法在于提高各地區的規模效率。由表1可以看出,靜海、寧河、北辰這些經濟相對落后地區的TE 值較高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和平、河東、南開各區的TE值反而較低,原因在于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規模相對較小且物質資本的投入相對較少,因此邊際產出較高,產業轉移效果凸顯的更加明顯。經濟規模相對較小,承接產業轉移帶來的效果較為容易凸顯。經濟發達地區經濟規模和人口密度較大而且資本投入相對較為密集,從而導致了較低的邊際產出。因此在“投入—產出”的效率層面上,出現經濟發展較好地區的產業轉移效率反而低于經濟發展層次較低地區的情況。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運用DEA模型對天津市產業轉移效率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根據DEA模型分析可知,天津市各區的產業轉移綜合效率普遍較低,大部分地區處于DEA無效但規模報酬遞增狀態且經濟落后地區的綜合效率值普遍高于經濟發達地區,導致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規模不經濟,具體來看:濱海新區的綜合效率在經過門檻值以后出現規模報酬遞減,寧河區物質資本投入效果顯著,綜合效率值逐年提升。靜海區是天津市產業轉移效果最好的地區,其綜合效率、技術效率、規模效率的值均為1。天津市各區的規模效率遠小于技術效率,是導致綜合效率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針對以上結論,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完善產業園區建設
由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天津市各區產業轉移效率值普遍較低的重要原因在于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較低。因此天津市在進行產業轉移時應注重加速技術創新升級,注重引進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轉移的選擇標準,加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提高規模效率主要可以通過建設產業園區實現,產業園區是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產業集聚的重要載體,通過不斷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創新園區合作共建機制,優化管理方式的形式吸引優質企業進入,從而加快產業集聚,提高規模效率。
2.合理選擇產業轉移地區,提高產業轉移效率門檻值
根據實證結果分析,濱海新區綜合效率先升后降,已經躍過門檻值,而寧河區的綜合效率一直遞增。因此,在進行產業轉移時,應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生產要素在各地區之間的合理配置,同時應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環境承載力以提高環境轉移效率的門檻值,促進各地區之間的共同發展,獲取最優的經濟增長效應。
參考文獻:
[1]羅浩,戴志敏.協調度視角下長江流域產業轉移效率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4):58-64.
[2]陳萬旭,李江風,朱麗君.中部地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效率及驅動機理研究——基于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回歸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7,26(7):973-982.
[3]朱佩楓,張浩,張慧明.考慮非期望產出的皖江城市帶承接長三角產業轉移效率研究.中國軟科學,2014(7):105-114.
[4]周陽敏,桑乾坤.回歸式產業轉移、制度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實證研究.工業技術經濟,2019,38(1):117-124
[5]袁紅林,辛娜,鄧宏亮.承接產業轉移能兼顧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嗎?——來自江西省的經驗證據.江西社會科學,2018,38(7):66-74.
[6]關愛萍,魏立強.區際產業轉移技術創新溢出效應的空間計量分析——基于西部地區的實證研究.經濟問題探索,2013(9):77-83.
[7]曹翔,傅京燕.污染產業轉移能夠兼顧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嗎?——來自廣東省的經驗證據.廣東社會科學,2016(5):33-42.
[8]胡偉,張玉杰.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成效——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方法.當代財經,2015(2):97-105.
作者簡介:
曹效喜(1995-)、男,漢族,安徽省鳳臺縣人,天津工業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