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晶晶
摘 要: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筆者從勞動教育與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存在內在一致性以及勞動教育自身特點的角度出發,探索如何讓勞動教育在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中發揮有效作用,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困難。
關鍵詞:勞動;勞動教育;黨員教育培養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在這個大背景下,如何把勞動教育融入到高校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具體環節中去,破解黨員發展質量、理想信念教育、模范作用發揮等難題,值得我們高校黨建工作者們思考和研究。
一、勞動教育與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存在內在一致性
1.理論基礎一致。《意見》所提出的勞動教育以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為理論基礎。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勞動活動的全面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豐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的自由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的全面發展是黨的建設的終極目標。
2.價值取向一致。所謂勞動價值觀就是指個體對勞動的根本看法與情感態度,它決定著個體對勞動的價值認知、選擇及評判。 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對人與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規范之一是愛勞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勞動價值觀的明確定位。
3.培養目標一致。《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認為: 勞動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是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勞動教育的目標就是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的學生黨員,需要的是德才兼備,他們肩負的使命是不忘初心,牢記信仰,堅定四個自信,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二、勞動教育能解決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難點問題
筆者在2019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對所在學院的學生黨員情況進行過一次調研,反應出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身份亮顯意識不強、擔當意識不足、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明顯、為人民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突出等。我們知道,黨員教育主要包含理論與實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黨員意識教育三大方面,在實際的學生黨員教育培養工作中,存在教育形式枯燥、評價標準單一、教育實效性不強等難點問題。
我們把勞動教育融入其中,能有效解決高校在學生黨員培養教育中遇到的困難,這是由勞動教育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勞動教育具有主體性、直接性、生動性、教育性的特點。首先,就勞動教育的主體性而言,與其他相比,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尤為突出。其次,勞動教育具有直接性的特點。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年輕人對勞動不能憑空產生熱愛,只有通過實實在在的學習與勞動實踐才能獲得這個珍寶。” 區別于抽象的理論教學和間接的課堂學習,勞動教育更能讓學生黨員直接體會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能明白只有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的深刻內涵所在。再次,勞動教育內容的豐富、形式的多樣、環境的多元、體驗的多維都使得其展現出特有的生動性,更能為青年學生所接受。最后,教育性是勞動教育最重要、最鮮明的特點。
三、勞動教育融入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環節關鍵要點
1.融于日常。 “融”字本身就含有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和諧自然的意味。因此,勞動教育應該貫穿于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方方面面,滲透于各個環節。讓融合理念真正進入到學生黨員教育培養的“毛細血管”之中,變為一名學生黨員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拘泥于某時、某地、某場合。筆者所在的學院黨委作為全國首批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培育創建單位,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學院黨委給每位學生黨員設計了“先鋒任務單”,其中有非常具體的勞動教育內容。
2.融于機制。 “機制化”是實現“日常化”的基本方式。這種“互動關聯”的“融合機制”,究其根本的核心問題是:要建立一個具體、完整、科學的融合過程。即勞動教育在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中如何發生、如何推進、如何展開,以及要經歷哪些階段、步驟和環節,要解決哪些問題,面對哪些困難、跨越哪些障礙及其解決的路徑與方式是什么?這些問題都無法通過思辨、想象而來,只能通過大量艱苦的實踐來摸索成型。
3.融于評價。勞動教育主體多元、內容生動,因此我們在學生黨員教育培養中對勞動教育的評價也不能局限于靜態的描述性評價或者列表清單式評價。 要建立以學生勞動表現為核心的個性化動態評價。黨支部可以在學生發展成為預備黨員后,為其建立專門的勞動教育檔案袋,明確勞動教育的內容、要求和評價標準等,然后由入黨聯系人或入黨介紹人和學生黨員本人共同收集學生的勞動表現證據,從而形成一個動態、完整、全面的學生黨員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4.融于環境。這里的環境主要是指高校對勞動教育氛圍的營造。校院兩級黨組織要通過成立學生黨員勞動教育基地、拓寬志愿服務和社會實踐平臺、樹立優秀勞模典范等方式給勞動教育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前,我國正處于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再到“中國智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雷神山、火神山的建造所體現出來的“中國速度”,都成為勞動教育生動的案例。
參考文獻:
[1]郭海龍,劉瑩.鄧小平勞動價值觀的淵源、內涵及啟示[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4):32.
[2]常蓉.試論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3(02):83.
[3]林克松,熊晴.走向跨界融合: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價值、認識與實踐[J].湖南師范大學科學學報,20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