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近年來,章丘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搶抓濟南市“北跨東延”、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和山東大學主校區落戶等重大機遇,全面對標濟南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和“四五三”工作體系,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近期,對章丘區實體經濟發展現狀作了專題研究,找出了章丘的優勢和不足,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章丘工業發展在震蕩調整中穩中求進。
一、章丘區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競爭優勢
1、基礎雄厚優勢明顯。章丘區的優勢在工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也在工業。近年來,章丘堅持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工業規模實力持續壯大。2019年,全區工業總產值923億元,工業對全區GDP的貢獻率約為45%,工業稅收占全區稅收的53.0%。聚焦“133”產業體系發力,持續壯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龍頭,培育成長型的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產業。一是龍頭企業潛力巨大。重汽屬地全歸地方,三年內銷售收入將突破400億、帶動配套200億。伊萊特通過上市融資、上新項目,產值將達到70億。圣泉集團全國布局,擴能提質,產值也將達到400億。新引進的哈工大機器人、深蘭科技已經投產,新醫藥、新信息一批高端平臺落地,科興生物、山大地緯等企業勢頭強勁、未來可期。二是重點項目質量更高。今年共確定了276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到2200多億元。戰疫期間簽約了項目20個、總投資608億元。同時,還儲備了12個省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8個補短板項目和一批存量企業的技改擴能項目。三是產業載體更加完備。2019年全區共完成工業和商業供地7256畝,有效破解了供地難題。建設中意高端前沿產業園、中白新材料產業園,全區園區和科創用房達到150萬平方米。
2、區位優化交通便利。章丘地處齊魯腹地,西依省會濟南,北臨濱州,東接淄博,處于三市交匯地帶,是促進濟南連接周邊縣市、優化經濟圈產業和城市布局、實現區域聯動發展的助推器,是位于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半徑70公里緊密圈層的重要中心,是濟淄優化區、濟濱聯動區的重要節點,具有對接濟南、融合周邊(城市)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山東自貿區濟南片區一河之隔,地緣最近、近水樓臺,最先受益自貿區內的產業溢出效應。同時市內擁有膠濟客專、膠濟鐵路、青銀高速、濟萊高速等眾多國省道,鄰近濟南國際機場,是構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立體化綜合交通網絡的重要交通樞紐。
3、特色突出平臺良好。近年來,持續實施特色園區建設加速行動。充分發揮國開公司建設商、管理商、運營商的作用,高起點規劃,建立由建設方、監理方、施工方共同參與的聯動機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抓緊建設節點,各園區推進進度目標已基本實現。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問題清單,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過解決問題,切實推進特色園區建設工作取得實效。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20個特色園區及四大市場的規劃建設,都為章丘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載體。
4、高校云集人才豐富。濟南作為全省科技教育中心,大學、科研院所等機構聚集,為章丘發展提供了高素質人才儲備。章丘境內已布局山東財經大學、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等13所本科、高職類院校,在校師生超過10萬余人,已形成成熟的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境內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達4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近20家。
二、章丘區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
一是轉型升級陣痛明顯。過去章丘工業很強,2000億元的規模,濟南三分之一的比重。但是去年雙降擠水分,實際去掉了1000億。這其中雖有統計數據調整的原因,但也真實反映出章丘的現狀,轉型升級陣痛明顯。
二是龍頭企業鳳毛麟角。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425家,占濟南市的近30%,數量雖多,但缺乏行業領軍企業。目前,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企業只有1家(重汽商用車),過50億的企業3家(圣泉、閩源、重汽動力部),過10億的企業11家,缺少頂天立地的大企業。
三是產業鏈條缺少協作。高端裝備、精細化工等行業有一定規模的企業群。但從整體看,產業鏈還比較薄弱,同質化競爭嚴重,各環節銜接不夠緊湊、協作不夠密切。比如為重汽集團配套服務的本土企業有72家,本地的配套率僅在7%左右,建設重汽配套產業園很緊迫。比如一些企業可以優先用本地產品,實際上舍近求遠,或是近人相輕。
四是科創長廊欠缺引領。經十東路科創大走廊上升為省市戰略,但創新成果少、轉化度少,“四新經濟”的業態少。高校資源利用不充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高校院所有合作關系的不到一半,而且比較松散,守著金山找飯吃。
五是工業園區沒有特色。章丘有大大小小的20個園區,特別是搭建了“2+6”的產業平臺,但是除了醫藥、化工比較集約外,其他的園區產業比較分散,特色不很明顯,而且實質性貢獻大的企業少。
六是品牌不少尚缺名牌。章丘有國際注冊商標36件、中國馳名商標15件、山東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120多件,但是像海爾、魏棉等,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偏少。
三、突出“六攻”,加快實現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1、攻集群,實現遞進式系統化推進。未來三年,要把高端制造,新材料、新醫藥、新信息,一高帶三新,作為章丘產業升級的主攻方向。既要把握宏觀,逐個產業分析,制定專業化的產業發展規劃,找準建鏈、補鏈、強鏈關鍵環節,實施“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遞進式系統化推進,要抓緊拿出新規劃;也要關注具體,解剖麻雀,落實項目,聚沙成塔,要一本本去對賬,一個個的抓落實。比如重汽,圣泉,伊萊特,中白產業園等,都要深入進去,干部和企業家一起面對面的解決問題,把手中的藍圖盡快變成現實。
二是攻平臺,實現三個平臺錯位發展。一是“一廊一帶”科創平臺。作為轉型發展的主平臺,章丘布局了經十東路科創大走廊和繡源河40里風貌帶這“一廊一帶”,既有以科創為主的工業項目,也有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三產項目,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打造。二是“2+6”特色產業發展平臺。“2”即濟東智造新城、刁鎮化工產業園,將打造形成支撐全區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及綠色化工產業的龍頭平臺;“6”即中意高端前沿產業園、中白新材料產業園、鳳凰山工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齊魯航空城、刁鎮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園,將打造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主平臺和特色產業發展的集聚地。要以建設一流園區的標準,配套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提升園區承載能力。三是開發區進入國家級先進開發區行列。從體制機制上加強頂層設計,敢于打破思想障礙、利益藩籬,按照爭先進位的路線圖、壓實責任狀、撥快時間表,選賢任能干大事,充分激發動力活力,確保三年內進入國家級開發區前50強。
三是攻項目,確保項目建設扎實推進。今年,章丘確定了276個重點項目。對這些項目,要落實四個一機制,加強綜合協調服務,直到項目建設完成或投產達效。同時,引導幫助企業策劃一批新項目,建立接替有序的項目庫。
四是攻招商,確保招大招強有稅收。完善招商機制,大招實體經濟項目,優先保實體經濟項目。同時對本土企業的好項目,同等享受招商政策;對牽線搭橋的本土企業家,同等享受獎勵政策。
五是攻隊伍,打造現代企業家隊伍。采取有力措施,落實相關政策,大力增強企業家們信心。同時要加強對企業家的培訓,要提升企業家眼界格局,樹立打造“百年老店”的雄心壯志。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進軍民營企業500強,支持有潛質的企業爭創行業標桿。
六是攻服務,讓企業得以輕裝上陣。要建立長效機制,真正把優質服務落到實處。新的政務服務大廳即將投入使用,要以此為契機,深化“一次辦成”改革,加快流程再造,一企一策,精準對接,分類服務,打造審批制度改革的章丘速度、章丘樣本。在政策兌現、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等方面,創造公平環境,在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方面,消除隱性壁壘,讓企業得以輕裝上陣、放心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