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卜天
經過對施工中遇到的清水砼施工砼施工進行了分析,結合施工經驗和理論知識,歸納出了防止措施和施工要點。對施工中容易出現的通病,能有效避免和防治。
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廢水處理池,混凝土強度等級設計等級為P6,水池底標-6.2m,長28m,寬18m;大體積混凝土。
2、工程特點
本構筑物采用天然地基,持力層為2;粉質粘土,軟塑,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120Kpa。本構筑設置一道后澆縫(含底板、池壁),后澆縫寬1000mm,間隔45天后,再用C50補償收縮混凝土澆搗后澆縫處,補償收縮混凝土的限制膨脹率≥0.030%。
3、工程難點
(1)地面以上及地坑砼為清水砼,均采用高強覆塑竹膠模板,其構件結構尺寸、平整度、垂直度、標高和加固支撐體系牢靠性等要重點控制。
(2)施工中的砼裂縫、砼養護、砼測溫的控制為施工過程中的關鍵點。
4、清水混凝土施工難點分析和防治方法
4.1表面不平整
4.1.1原因分析
(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平,未根據水平控制標志掛線用抹子找平壓光,而用肉眼觀察找平,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2)模板未支撐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撐松動,泡水,致使新澆灌的混凝土早期養護時發生不均勻下沉。
4.1.2防止措施:
(1)嚴格按施工規范操作,澆筑混凝土后,應根據水平控制標志掛線,用抹子壓光、找平,終凝后澆水養護。
(2)模板應有足夠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應支在堅實的地基上,有足夠的支撐面積,并防止浸水,保證不發生下沉。
(3)在澆筑混凝土時加強檢查,澆筑后定時養護,在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上時,方可在已澆筑混凝土結構上走動。
4.2表面有氣泡
4.2.1原因分析
清水混凝土對模板要求較高,模板排水、透氣性差,因此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現氣泡。
4.2.2防止措施
(1)混凝土應分層澆筑,檢查分層澆筑高度,待第一層混凝土振搗密實,直至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顯著下沉和產生氣泡為止,再澆筑第二層混凝土,在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0mm左右,以消除兩層之間的接縫。
(2)振搗混凝土時,振搗棒若緊靠模板,可能將氣泡趕至模板邊,反而不利于氣泡排出;故振搗棒應與模板保持150~200mm左右間隙,利于氣泡排出。
(3)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和減水劑的摻量都對混凝土的振搗產生一定的影響,可選合理外加劑,適當增加混凝土的攪拌時間,適當增大塌落度等方法,在利于混凝土振搗的同時,對減少混凝土氣泡的產生有一定的作用。
(4)使用消泡劑能有效抑制混凝土表面氣泡的產生。消泡劑不僅能迅速使泡沫破滅,而且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防止泡沫的再生。
4.3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無光澤
4.3.1原因分析
(1)模板處理不到位。
(2)混凝土配合比出現問題。
(3)外加劑的使用對混凝土表面的影響。
(4)混凝土的振搗時間對混凝土表面的影響。
(2)防止措施
(1)在模板上粘貼一層光滑的PVC內貼板,所用膠涂刷要用專業橡膠刮板,保證粘貼面涂刷均勻,厚薄一致。模板粘貼過PVC后澆筑出的混凝土普遍有較好的光澤。
(2)在同一批混凝土構建中,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應同廠家、同品牌、同批號,攪拌混凝土必須嚴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3)部分外加劑摻入可能對混凝土外觀顏色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故混凝土配合比確定后,在大面積施工前,應做樣板。摻入外加劑的混凝土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使之充分攪拌均勻。
(4)混凝土在保證振搗密實的前提下,不宜長時間過振和重復振搗,以免造成混凝土分層離析,致使混凝土表面顏色不一致。如因構件表面浮漿較厚,可加入適當清潔石子再適度二次振搗的辦法,避免表面一層混凝土與下部混凝土顏色不一致。
(5)在不影響周轉材料的情況下,盡量晚拆模板,使構件在模板內充分養護,防止水分過早散失,也可在拆除模板后立即采取覆蓋塑料薄膜的方法,利用混凝土表面蒸凝水自然養護。
4.4對拉螺栓孔周圍漏漿、起砂。
4.4.1原因分析
模板上穿PVC管的孔洞過大。
4.4.2防止措施
(1)可考慮不采用對拉螺栓,而采用其他的加固辦法來避免出現螺栓孔。
(2)在池壁構件中,可采用在構件模板兩側的相應位置鉆孔比PVC管大1mm的圓孔,PVC管與模板周圍結合處用膠帶粘牢。
4.5清水砼施工要點
4.5.1外觀要求
(1)色調:色調在清水砼的質量控制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原材料配比、摻量及產地不同,都會影響砼的色調。因此,必須在施工前進行砼顏色的調配來確定工程施工中砼的顏色。清水砼的顏色要求基本一致,面對5m看不到明顯色差。
(2)裂縫:清水砼表面無明顯裂縫,不得出現寬度大于0.2mm或長50mm以上的裂縫。
(3)氣泡:清水砼表面的氣泡要保持均勻、細小,杜絕出現蜂窩麻面,基本消除表面氣泡。清水砼表面氣孔直徑介于0.8mm~2mm,不應出現2.5mm以上的氣孔。
(4)平整度:要求達到高級抹灰的質量驗收標準,即表面平整度不大于2mm,層間垂直度不大于3mm,允許偏差不大于2mm。
(5)光潔度:脫模后表面平整光滑,色澤均勻,無油跡、銹斑、粉化物,無流淌和沖刷痕跡。
4.5.2施工控制要點
(1)模板體系控制措施
模板設計要充分考慮在拼裝和拆除方面的方便性,支撐的牢固性和簡便性,并保持較好的強度、剛度、穩定性及整體拼裝后的平整度。
板拼縫部位、對拉螺栓和施工縫的設置位置、形式和尺寸須經技術負責人認可。構件的規格和形狀,合理選用不同的模板材料,配制若干定型模板,以便周轉施工所需。
制作時應保證幾何尺寸精確,拼縫嚴密,材質一致,模板面板拼縫高差、寬度應≤1mm,模板間接縫高差、寬度≤2mm。接縫處理要嚴密。模板內板縫用油膏批嵌,外側用硅膠或發泡劑封閉,以防漏漿。
(2)砼的澆筑和振搗
澆筑前做好計劃和協調準備工作,必須嚴格控制好預拌砼的質量,保證砼性能的均一、穩定、和易性良好。砼必須連續澆筑,減少澆筑過程砼的卸料時間和層間的間隔時間。澆筑時應減少砼入模時的落差,因落差越大砼越易離析。
振搗前應根據不同的澆筑部位,選用振搗器材和確定振搗數。振動器的頻率和振幅宜低不宜高,因為高頻和高振幅的振動器更容易使砼出現泌水。
振搗應把握好砼振搗時間,以砼表面呈現均勻的水泥漿、不再有顯著下沉和大量氣泡已上冒時為止。為減少砼表面氣泡,宜采用二次振搗工藝,第一次在砼澆筑入模后振搗,第二次在第二層砼澆筑前再進行,頂層砼一般在0.5h后進行二次振搗。
(3)砼的拆模和養護
砼在同條件下的試件強度達到3MPa時拆模。清水砼的拆模時間除了依據相關規范外,宜晚不宜早。拆模后應及時養護,以減少砼表面出現色差、收縮裂縫等現象。對砼的養護應從砼初凝后開始,養護覆蓋物不允許掉色,防止養護對砼的顏色產生污染。清水砼的養護時間不少于7d。
(4)砼的成品保護
后續工序施工時,要注意對清水砼的保護,不得碰撞及污染砼表面。在砼交工前,用塑料薄膜保護外墻,以防污染,對易被碰觸的部位拆模后釘薄木條或粘貼硬塑料條加以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