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鵬飛
摘 要:“非典”和新冠病毒疫情以來,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得到了社會高度關注。近來,國家對醫療廢物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做好醫療廢物的監管和處置。然而,實際工作中,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各環節仍然面臨諸多問題,本文仔細梳理了這些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醫療廢物管理和處置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醫療廢物是一種對人體和環境有較大危害的特殊廢物,在國外被視為“頂級危險”廢物,我國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也將其列為1號危險廢物,處置不當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嚴重威脅[1,2]。2003年“非典”疫情后,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一度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同年6月國務院簽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10月環保總局下發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對醫療廢物的管理從此走上了法制化軌道[3]。醫療廢物的處置也由分散轉向集中,逐步趨向規范化、無害化[4]。而2019年12月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大量含新冠病毒的醫療廢物又一次考驗著各地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由于各醫療機構管理能力水平存在差異,各地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也不盡相同等問題,使得醫療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形勢較為嚴峻,多方面工作仍有待加強。
一、醫療廢物的定義及來源
醫療廢物常被稱為“醫療廢棄物”、“醫療廢物”、“醫療垃圾”等,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此概念雖沒有一個標準化定義,但絕大部分觀點都認為醫療廢物是醫療機構產生的、需對其進行強化管理的一種廢物[5]。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具有很強的空間傳染、急性傳染和潛伏傳染的危害[6,7]。
在我國,醫療廢物主要來自于各級醫院,鄉鎮衛生院,血站,各級防疫機構等,按照不同特性,主要可以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5大類,這些廢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危險性,特別是含有大量病菌,如不得到妥善處置,易引發感染性疾病,對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產生嚴重危害[8]。
二、醫療廢物管理各環節存在問題分析
(一)分類收集環節
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收集是一項根本的基礎要求[6,9]。然而我們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部分醫療機構,特別是一些中小醫院、私營專科醫院,鄉鎮衛生院等產生的醫療廢物仍未做到分類收集,特別是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情況突出,如醫用棉簽、防護服、患者口罩被混入生活垃圾中;對醫療廢物的包裝也不夠規范,如未采用專用包裝容器、容器盛裝過滿,未雙層包裝,標簽標示粘貼不規范等。
(二)暫存環節
近年以來,隨著管理的不斷加強,醫療廢物的丟棄或亂堆亂放,特別是露天存放醫療廢物情況已基本消失。但大部分機構的貯存設施仍未達到《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其中,未定期消毒和清潔設施設備成為主要原因,特別是對于基層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由于經費和管理等原因,定期消毒和清潔措施難以實現。
(三)申報登記環節
目前,我國醫療廢物的轉運執行的是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制度。而危險廢物已普遍采用電子聯單的情況下,部分省份的醫療廢物仍然采用的是紙質 “五聯單”,給檔案的保管以及申報登記帶來麻煩。
(四)集中處置環節
2003年“非典”疫情后,全國地市級基本都已建立了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但大部分地市在區域內僅有一家集中處置單位,存在壟斷經營和無后備應急處置的風險。近期的新冠疫情期間,就有地市唯一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因設備維修,導致該地市產生的醫療廢物積壓后送外地市協同處置的事件。而壟斷經營則會導致處置費用居高不下,收運不及時,服務態度差等問題,直接影響醫療廢物的處置效率。
(五)應急處置能力不足
自新冠疫情以來,大量含新冠病毒醫療廢物的產生給各地醫療廢物處理能力帶來很大壓力,全國多地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在不同程度超負荷運行現象,部分地市甚至連續多日均處在超負荷運行。同時,各地醫療廢物處置單位不同程度上缺少醫療廢物專用運輸車輛,醫療廢物周轉箱和個人防護裝備等物資,也未制定應急處置預案。暴露出各地在醫療廢棄物應急處置的嚴重不足。
三、措施和對策
(一)強化醫療衛生機構自身能力建設
產生醫療廢物的醫療衛生機構應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明確醫療廢物各環節的管理要求并落實責任人,并定期對相關醫護人員進行醫療廢物相關知識培訓,提高他們對醫療廢物的責任意識。同時應保證資金投入,完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貯存設施建設,并確保專人進行定期消毒和清潔。
(二)加強監督管理
醫療廢物的監管涉及衛生和生態環境兩個不同部門,其中衛生部門應督促指導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做好分類收集、規范貯存和包裝、定期消毒和清潔設施設備,避免因醫療廢物處置不當導致疾病的發生;生態環境部門則應加強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醫療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處置全過程的監管,避免出現因醫療廢物導致的環境污染事件,如醫療廢物倒賣、傾倒和焚燒尾氣超標等污染事件。兩個部門應建立聯動機制,定期開展聯合監督檢查或者不定期的抽查。
(三)提升處置能力
在市一級基本都建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的基礎上,應合理布局,選擇在人口多的縣區新建縣級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實現醫療廢物就近處置。對于無法集中處置的偏遠醫療機構,應考慮自建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或配套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
與此同時,應詳細摸排轄區內應急處置能力情況,將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工業爐窯等納入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資源清單,同時應制定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預案,視情況啟動應急處置設施。在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因生活垃圾焚燒爐和醫療廢物焚燒爐的主要技術要求相同,工況要求接近,多地均采用了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應急處置醫療廢物,證明了其可行性。在仍不能滿足處置需求時,應在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指導下,協調相鄰近具有富余處置能力的地市進行跨區域協同處置。
四、思考
“非典”和新冠病毒疫情以來,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做好相關工作,首先要在醫療機構做好源頭管理,實現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規范化貯存和運輸,同時要加大醫療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完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聯動,促使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 高慧.加強醫療廢物處置的規范化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2):190-192.
[2] 張玉山,毛毓敏.醫療垃圾區域焚燒初探[J].特區經濟,2006(9):45-49.
[3] 陳堅.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環境研究與監測,2006,19(3):40-42.
[4] 王強,吳少林,張彥芳等.關于完善我國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和管理的政策思考[J].中國環境管理,2013,5(2):49-53.
[5] 羅敏.醫療廢物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2,30(4):461-462.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版)[J].2011.
[7] 賀政綱,劉沙.考慮有回收中轉站的醫療廢物三層回收網絡優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22:179-183.
[8]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16版)[J].2016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1年修訂版)[J].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