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孫佳榕 晏玉清
摘 要:在打造智慧城市的浪潮中,智慧水務產業方興未艾。本文結合智慧水務行業特征和景德鎮市產業發展現狀,通過分析智慧水務產業對景德鎮市產業轉型的必要性,在新興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從不同維度提出景德鎮智慧水務產業發展構想,為景德鎮市走好"產業轉型+環境重塑"的發展之路提供對策。
關鍵詞:智慧水務;新興信息技術;產業轉型;發展
1 ?我國智慧水務的發展與行業特征
1.1智慧水務的提出和發展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產業市場信息化、工業化、知識化高速發展,使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于城市規劃當中。早在2010年,IBM在智慧地球的架構下最早提出了"智慧的城市"理念。基于互聯網的公共服務模式,我國戰略性地提出了“互聯網+”計劃,利用大數據創新城市管理,以帶動城市智能化、協同化、服務化、網絡化的產業發展的新態勢,推進產業集群發展以撬動城市全產業鏈的資金投入,城市智慧化逐漸成為城市發展新動能。
智慧水務作為我國新概念層面的新興重點產業,在污水處理、管理城市水資源、水務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應用效果顯著,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為了促進智慧水務的長遠發展,國務院出臺《“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了智慧水務產業的發展方向,隨后,《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城鎮供水管網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意見的相繼發布,系統謀劃了水務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和建設路徑。智慧水務產業建設主要將水務工作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從而實現對水務環境的透徹感知、全面互聯、智能應用與泛在服務,將傳統水力與現代信息科學技術相結合進行改造,以提高水務管理和服務效能,從而促進傳統水務產業升級和智慧產業的培育。1.2 ?我國智慧水務的行業特征
早在2012年,國務院出臺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與智慧水務產業相關的規劃百余條,顯示出國家將智慧水務作為新興戰略產業進行發展的決心。智慧水務之所以在行業內興起,有著其不可比擬的優勢:水質安全和供水狀態全時段動態監控,自動化操作掌握水質情況,減少人力、財力、物力,確保居民飲用水安全;按需分配管網調度效率高;促使水務市場管理和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規范化。[ ]從長遠角度看,智慧水務行業無疑是一片藍海市場,前景廣闊。一方面水資源使用的不經濟性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使得城市建設對水務管理提出更嚴苛的要求,智慧水務產品需求隨之擴充;另一方面,智慧水務產業歸屬于新興概念范疇,行業內的龍頭企業較少,供不應求,市場競爭仍不太激烈,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2、“智慧水務”建設對景德鎮市產業轉型的必要性
2.1 資源過度依賴下的轉型新思路
2019年,景德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發展戰略。作為千年瓷都,景德鎮自古依靠瓷土資源發展,屬于江西重要的老工業城市,主要以工業拉動經濟增長。但由于長期大規模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景德鎮制瓷原料瀕臨枯竭。加之過于單一的經濟結構,使得傳統產業萎縮,大量制瓷作坊關停,失業人口不斷增加,城市發展缺乏新動能。雖然景德鎮市近幾年致力于通過新技術陶瓷產業進行產業升級,但長期過度單一的工業為主導的經濟模式使得其很難在如今國內同類型城市中贏得競爭力。景德鎮市產業轉型的重點在于拓展新的產業領域,以技術和創新驅動,構建新的循環高效經濟增長極。從比較優勢和增長效率分析,智慧水務產業極強的關聯性和未來巨大的發展藍海,能夠為景德鎮市產業轉型提供新思路。在打造智慧城市的政策東風下,智慧水務產業建設對于資源枯竭下的景德鎮拓展新的產業領域,變原有的單一資源型產業為多元可循環資源結構,構建新的循環高效經濟增長極,提供了一條"產業轉型+環境重塑"的轉型發展之路。
2.2 智慧水務產業鏈的縱深發展
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大背景下,“水十條”、新環保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政策暖風頻吹,推動水務產業走上快車道,呈現井噴式發展,成為我國環保產業市場規模最大、商業模式最清晰、運營管理最成熟的細分領域。水務產業主要包括了生產生活用水,涵蓋了供排水、節水、污水處理以及水源保護等相關工程的建設以及運營管理,涉及到水務產業鏈的各個行業內容。伴隨著我國工業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技術不斷與水務產業的各個環節深入融合,智慧水務產業始終保持利好態勢。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表明,“十二五”期間我國水務行業的投資力度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長,從而帶動智慧水務迎來上升發展期,預計在2023年規模將高達251億元。智慧水務的多元化需求和充足的市場空間能夠為景德鎮產業轉型提供向外延展的推力,同時智慧水務產業屬于新興領域,正處于行業幼稚期與成長期的過渡階段,市場方興未艾,進入壁壘較低,大力推進智慧水務產業建設,有助于在水務市場贏得主動權,提升產業戰略價值,可以為景德鎮市產業轉型發展帶來契機。
2.3 環境與經濟協同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景德鎮市水資源過度開發、不合理利用、水污染嚴重的問題不斷惡化,對其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構成現實的威脅。同時落后水務管理水平與欠發達的工業化發展方式嚴重危害了當地水生態,對其經濟發展產生了反向制約作用。智慧水務產業的建設能夠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測, 及時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統的運行狀態,形成“水務物聯網”,控制水管理的“三條紅線”,協調生活生產用水。[ ]同時智慧水務的多元化業務需求能夠激發城市產業發展新動能,通過專業化分工形成特有技術,在龐大的水務市場中的保持競爭優勢,獲取經濟效益,達到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均衡點,構建可循環綠色發展體系。
3、智慧水務助推景德鎮市產業轉型的構想
3.1 政府統籌,完善頂層設計
智慧水務產業屬于基礎性公共事業部門,在建設過程中要統籌好社會公共利益與經濟效益。從現實上看,由于外部不經濟問題的存在,智慧水務產業如果僅靠市場機制控制往往不能使資源達到最優配置和社會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政府應該進行適度干預,通過科學制定總體規劃,明確各方產權,以防止外部不經濟問題的擴大,有序推進"互聯網+"與水務行業的融合發展,智慧水務針對涉水事務綜合管理,涉及多方面、多層次、多要素資源的整合、集成、開發和利用,同時,信息技術處于飛速發展中,水務管理在不斷成熟,"智慧水務"建設必須面向未來才能滿足長期建設的需要。因此,從全局出發的頂層設計對于"智慧水務建設來說尤為重要,只有按照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進行系統的建設才能使"智慧水務具有整體協調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3.2 打造“5G+信息共享”平臺
現階段,景德鎮市在打造智慧水務產業過程中,政府、事業部門與企業之間對屬于管理尚處于割裂狀態,信息化與業務工作結合不緊密,、基礎信息管理不規范、數據共享更新機制不健全、信息資源整合不夠深入,導致“信息孤島”、信息“碎片”的形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突出,少數業務系統建成后容易形成“僵尸系統”,大大延緩了智慧水務市場的發展。因此,景德鎮市智慧水務建設應當抓住智能互聯網時代的機遇,依托5G技術高速度、泛在網、大連接的技術特性,搭建“5G+信息共享”平臺,全面有效地整合從源頭到龍頭的所有物聯及互聯數據,以解決用戶問題為導向,最大限度整合用戶信息資源,建立多方參與者之間的合作協調關系, 最大程度實現相關信息資源共享,以提高行業運營效率,解決多方訴求,為智慧水務信息化搭建更高質量的信息傳輸平臺。
3.3 ?采用PPP融資模式
水務信息化是一項耗資大,同時建設周期長的系統工程,對于小城市而言,政府持續性投入力度較為薄弱,僅僅依靠財政轉移支付的輸血式支持,難以承擔高昂的轉型成本。如何解決資金難題、提高智慧水務建設效率,關鍵在于理清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資源分配。在智慧水務建設過程中,利用智慧水務的經營性功能,通過PPP項目融資模式改政府主體為社會主體,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吸引社會資本內流,通過技術、成本、運營一體的融資收益模式,促使智慧水務產業鏈條全產業延伸。由政府部門將已經建設完成的水務項目直接與社會資本運營融合,在完成第一時間的回收之后將資金在新的水務項目中建設,而其產生的社會資本可以通過經營獲得利潤,從而形成一個循環的產業結構模式,為水務產業鏈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最大限度整合現有資源,提高項目運行效率。[3]
4、結語:
我國水務信息化已經進入了智慧化階段,智慧水務產業的發展潛力亟待發掘。充分利用“互聯網+水務”模式,將新興信息技術與智慧化充分融合運用于水務產業之中,能夠為景德鎮市產業轉型提供新思路,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的頂梁柱。但應該注意的是,智慧水務發展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當前景德鎮水務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技術等方面較為薄弱,從景德鎮市社會經濟環境實際需要出發,創新融資理念,深化信息共享,全面提高智慧水務產業競爭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新兵,蕭素芳,張曉健,華明九,劉建,張俊杰,范正義,張可立,汪懷斯.智慧水務建設的“快”與“痛”——城鎮供水話題訪談錄[J].城鄉建設,2016,(08):14-16.
[2]孟瑋.新時代“互聯網+水務”產業發展新模型探究——以廣西北部灣為例[J].當代經濟,2017,(06):26-27.
[3]錢燕.PPP項目融資模式在國內水務產業中的現狀研究[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03):77-79.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0.03.039
項目基金:南昌航空大學2019年度“三小”項目, 項目編號:2019JG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