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虛擬財產的界定
1.1 ?虛擬財產權的法律屬性
由于對“虛擬財產”概念的界說莫衷一是,對虛擬財產這一權利客體也就缺乏統一的認識,使得對虛擬財產法的理解也眾說紛紜。當前,學界運用較為普遍的說法包括“物權說”、“債權說”、“知識進行產權說”以及“新型企業財產權說”。
1.1.1物權說
楊立新教授通過分析現有民法總則得出,當前我國民法對虛擬財產的界定不甚明確,但梳理民法的起草邏輯和發展演變可以發現,現有民法將虛擬財產界定為“公民權利的對象”[2],從而從實質上肯定了虛擬經濟的對象屬性。
1.1.2債權說
債權說認為網絡用戶和網絡運營商存在合同關系,二者就各自的權責所屬共同協商并達成共識,再以規范化的合同表征他們的社會服務關系。一方面,網絡用戶應在協議范圍內合理行使權利,并使自身的網絡活動符合相應規范;另一方面,網絡運營商應切實保障網絡用戶的合法權利,使他們的網絡活動免遭損害。
1.1.3 ?知識產權說
謝江東、梅慎實將虛擬財產權化歸于知識產權[4]的范疇,他們在《論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一文中指出,凝聚在網絡游戲中的網絡虛擬財產是游戲設計者智慧的結晶和勞動的果實,屬于設計者的知識成果,因而也就具有一般知識產權保護范圍內知識的一般特征,即創新性、可復制性等。
1.1.4 ?新型財產權說
陳琛博士認為虛擬財產所具有的獨特特征,使得它難以劃入既有的物權和知識產權范疇,而隸屬于一種與之并列的新型權利,即“信息記錄支配權”。
本文通過對不同學說的比較分析,擬將虛擬財產權利定位為一種新型財產權。本文認為,在運營商和用戶的互動中,二者的關系并非是對等的,即只要用戶所提訴求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限度內,網絡運營商都必須協助配合用戶進行網絡虛擬財產的處理,以保證服務器的正常營運。。
2 ?虛擬財產的繼承的困境
2.1 ?虛擬財產繼承中權利與義務的分配
網絡服務提供商的相關輔助是進行財產繼承或處理虛擬財產的前提條件,包括對有差別的文化和傳統。虛擬財產不同于真實財產,它包含兩層內涵。因此,要想保證虛擬財產的有效繼承和處理,就必須網絡服務商給予相應的服務,踐行他們自身的義務和職責。但實際情況是,網絡虛擬財產的繼承常常和用戶與網絡服務提供商簽訂的用戶協議相矛盾。現在在國內, 企業網絡運營商一般會給出數字技術產品信息服務協議,這些協議在實質上是不包含數字文化遺產的繼承權的。從以上可以看出,我國在司法領域認同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
2.2 ?虛擬財產繼承與用戶隱私的沖突
虛擬財產區別于傳統財產的重要之處,虛擬企業財產存在這樣一個虛假信息:繼承人在不知道前一個用戶的賬號和密碼的情況下,可以借助房地產網絡技術服務平臺來獲得相關信息。但是,我國文化和網絡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網絡供應商必須嚴格遵守隱私協議,未經用戶許可禁止披露用戶的個人信息,于是這些網絡供應商拒絕了繼承人的要求。這時候,繼承人的繼承權與被繼承人的隱私之間就形成了一定的矛盾。
2.3 ?繼承權和舉證責任的沖突
(1)被繼承人的繼承人必須先證明虛擬財產的存在。這一點在實際操作中有一些困難。原因在于眾多用戶在試用賬號時都不喜歡用個人的真實信息,而編造一些虛假身份,所以除了本人之外,很難證明自己是某個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者。因此,被繼承人就更難證明想要繼承的網絡虛擬財產他的合法權利。因此,繼承人提供的信息要盡可能的全面一些,這樣網絡服務供應商才會多加考慮,從而決定是否讓繼承人擁有這一權利。(2)一些真實實例表明,繼承人還必須發展自己的企業具有主體身份的合法繼承人。(3)繼承者必須提供相關證據來證明網絡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
2.4 虛擬財產價值評估難
關于虛擬財產的處理,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難題。與傳統的遺產劃分或是繼承權的審判不同,由于網絡虛擬企業財產包含廣泛,設計到郵件、照片和各種資料、信息,而且諸如游戲等還涉及到具體的財產價值,因此必須對這些物品進行財產價值評估。但是實際上,由于游戲還存在用戶之間的關系,而且也因為游戲市場之間存在不穩定性,所以關于在線教育游戲和教學服務企業的供應商很少,因此對這類財產的價值評估,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作為參考,就很難做出決定。
3 虛擬財產繼承問題的解決建議
3.1 ?權利與義務的分配
在用戶協議中列出的具體條款中,如果出現可能影響虛擬財產繼承方面的具體款項,那么,網絡服務提供者就應該以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向用戶提示并針對款項的具體內容進行解釋,尤其是其中的沖突條款,更要對用戶作出解釋和說明,也確保協議中條款的明確性、清晰性、無爭議性。
3.2 ?與用戶隱私的沖突
1)由于網絡所具有的虛擬性、開放性等特點,造成網絡用戶面臨著自身的隱私、以及在網絡世界的生存狀況被泄露的風險和弊端。用戶在生前就應該主動、及時的了解相關信息并采取相對應的保護隱私的措施;
2)當我們沒有取得用戶的明確授權時,在服務商對于隱私權的保護應該限定在用戶自己取得虛擬財產和用戶行使虛擬財產的權利期間,而針對用戶死亡之后對于虛擬財產的處置方式則是不包含在內的;
3.3 ?與舉證責任的沖突
為了不斷的規范網絡環境,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營造公開、安全的網絡環境,網絡實名制被提出并開始施行。網絡實名制是指由國家機關與網絡服務商協同建立、并由國家機構負責管理的數據庫,也叫“虛擬身份證”。
網絡實名制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是在2004年5月13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了《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標準》(征求意見稿),然而,作為一個新事物,其實施的過程必然會遭遇很多阻礙。本論文中筆者有一個較為大膽的想法: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完成的信息集成系統,政府和運營商攜手,以實現個人真實信息更加清晰展示的目的。在整個過程當中,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政府負責基礎信息部分,信息的收集工作及分類由網絡服務提供商商負責,供應商將客戶資料公開共享。在網絡系統中設置了開放的資料管理平臺,供公民對個人的資料隨時進行更新。。
3.4 ?虛擬財產價值評估
虛擬財產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關注虛擬財產時要首先關注他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應通過必要的方法和證據,并在網絡系統中支付費用來確定虛擬財產價值量的大小。這樣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操作方法上,通過什么方式顯示用戶花費的勞動時間,以什么標準確認在單位時間內需要支付給用戶的成本,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虛擬財產的價格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國家必須探討建立相應的法律發揮,保障合法經營的網絡提供商的合法權益,保障網絡世界的健康有序發展。
除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10]、供求關系的影響外,虛擬財產還收到了經濟因素、成本因素、勞動力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供求關系雖影響虛擬財產的價值,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關于虛擬財產,中國應該在充分吸收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中國國情和實際,來探討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律法規、制定及評估團隊,使虛擬資產的評估、保護及繼承等各個環節均能在控制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
作者簡介:
許晶僑(1998.8.28),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