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志
國家于2013年正式啟動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并在2014年2月正式發布了包括產業發展型、生態保護型、城郊集約型、社會綜治型、文化傳承型、漁業開發型、草原牧場型、環境整治型、休閑旅游型、高效農業型等在內的美麗鄉村建設十大發展模式。不同的美麗鄉村創建和發展模式各有側重,但是總體上突出了“和諧、友好”的基本特點和內在特征,強調“與社會、與自然、與產業”的和諧、友好發展思路和建設模式,使得美麗鄉村建設成為當下助推我國鄉村地區加快改善社會經濟發展風貌,勾勒新的鄉村發展風景線的重要方式。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的典型模式,生態優先成為諸多模式實踐過程中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和基本要求,也成為鄉村更美的重要保障。堅持生態優先,是從創建理念到創建實踐的各個環節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效提質升級。
第一,堅持生態優先,是彰顯美麗鄉村建設理念的重要內容。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理念充滿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至高追求,充滿了對社會經濟雙贏目標的熱切期待。新時期中央對我國的鄉村建設工作提出了新的建設思路和發展要求,并在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綜合治理等多個美麗鄉村建設模式之中,以加快生態扶貧、發展生態產業、加強生態保護、助推生態文明等為核心任務的不同創建內容和相關形式深刻反映了生態優先理念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對當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理念的充分彰顯和進一步深化。生態優先的建設理念對未來我國各類型發展模式支撐下的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能夠通過生態優先理念的指導,切實提高各項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按照既定的頂層設計來運行和發展。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理念,依托生態優先的根本思想認識和觀點,充分構建我國綜合系統平衡的美麗鄉村空間體系,實現鄉村內外和諧、美好的新局面。
第二,堅持生態優先,是指導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的總體要求。在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的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實質上是善于生態保護、生態和諧、生態美好的基本思想和認識對涉及鄉村地區促進產業發展、改善村容村貌、保障基本生計、完善社會服務、改善基礎設施等一系列建設實踐活動提出的總體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探索美麗鄉村建設模式和建設思路的過程中,加快鄉村地區產業發展向生態優先理念上轉變,確保產業發展的每個環節凸顯綠色與環保特征,拒絕高污染、高排放等重大工業項目,同時對產能落后、技術陳舊、效率低下的企業、產業等堅決說不,嚴格執行鄉村產業發展中的生態優先總體要求。在推動鄉村地區傳統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需要秉持生態優先的基本理念和發展要求,大力發展各類型生態農業、綠色有機農業等,提高農民收入,加快體制機制創新,為在生態優先理念指導下的新型農業業態發展提供充分的組織保障和體制支持。
第三,堅持生態優先,是落實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的根本保障。生態優先理念不僅僅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總體要求,同時也是充分落實美麗鄉村建設實踐的根本保障。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既包含鄉村地區的產業發展、社會風貌,同時也包括精神文化、思想狀況,還包括鄉村環境和自然資源,可以說包含了一系列的豐富內容和多層次指標。因此,生態優先理念也是對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實現的根本保障,沒有生態優先下的綠色、生態、環保、高效等標簽的堅定要求和執著追求,就無法在建設實踐的每個環節確保對美麗鄉村建設目標的嚴格匹配與落實。2013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省鄂州市并與基層干部群眾座談時再次強調:“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能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如何保障能夠在建設美麗中國、美麗鄉村時堅持做到“把錢花在必要的事情上”,始終堅持將生態優先與建設工作緊密結合、時時對照十分重要。
如何踐行生態優先的建設理念,加快黑龍江省美麗鄉村創建活動需要充分的頂層設計智慧和行政組織管理能力。具體來說,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首先,從鄉村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入手,積極構建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鄉村環境治理政策體系。在美麗鄉村創建過程中,充分認識環境治理和資源保護工作的復雜性,充分理解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構成要素和系統規律,實現一體化治理和綜合保障,推動鄉村環境的持續改善,從而提高人們的自然生態環境幸福指數。其次,加快形成鄉村地區美麗、發展的綠色驅動力,借助強有力的生態環境支撐和資源支持,形成當前復雜形勢下黑龍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動能,轉變綠色資源稟賦為發展驅動力,提升鄉村地區生態產業快速向主導型、支柱型產業轉變,提升鄉村地區的發展競爭力。再次,建立美麗鄉村地區發展和進步的綜合保障機制。這是確保前兩項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一定程度上也是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活動能夠順利持續推進的基礎條件。比如,建立科學嚴謹的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監督管理機制,建立鄉村地區生態產業綠色發展的市場機制,建立鄉村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機制等。最后,還需要在美麗鄉村創建活動中始終強調社會參與和政府主導的基本思路。美麗鄉村是鄉村地區每個人的使命與任務,與自身的幸福、健康、發展密切相關,提高全社會的參與度可以很好地推進創建活動加快實施,盡快實現美麗鄉村的建設目標。
(作者系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生態建設與鄉村振興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責任編輯/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