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特殊背景下,今年全國兩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特點,現場采訪記者數量被壓縮,以往面對面采訪受到嚴控,各省代表團也實行了全方位閉環管理。在取消設立北京兩會演播室,由面對面采訪變“云采訪”的條件下,如何切實宣傳報道好全國兩會精神,生產出直抵人心的產品?如何保證兩會宣傳報道聲勢不弱、力度不降、精彩不斷?如何變劣勢為優勢?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秉持“守正創新”的報道理念,率先引入5G+AR+全息投影+AI+4k等新技術手段,優化調配全網資源,實現全程“云”記錄、全息“云”對話、全員“云”采訪、全效“云”傳播,用新科技、“云”武器打好了全國兩會宣傳報道的主動仗,走出了特殊時期的兩會報道新模式。
一、全程“云”記錄,以新媒體Vlog,預熱宣傳營造氛圍
每年兩會上,來自基層一線的代表委員一直備受關注。他們來自哪些行業?上會要提什么建議?履職一年都做了哪些工作?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手段,策劃“履職Vlog”專欄,記者與代表委員建立一對一聯系,通過電話和微信溝通,指導有拍攝基礎的基層代表委員拿起手機自拍,全程記錄他們從會前調研到會上建言的完整履職過程。然后,代表委員再將拍攝素材通過DS File軟件上傳到龍廣電私有云,由記者在云端下載編輯,采用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Vlog形式,于全國兩會召開一周前就開始在龍視《新聞聯播》和新媒體平臺上每天同步推出,做好預熱。這樣既彌補了無法面對面訪問的缺憾,又保留了人物專訪的深度,接地氣、聚人氣、揚士氣,形成兩會宣傳報道較好的預熱效果。
二、全息“云”對話,以“5G+高新科技”,開創廣電遠程同屏訪談先河
疫情下的兩會,新聞的采集者和受訪者遠隔千里,能不能面對面交流?如何在踐行和提升“全息”媒體體驗中玩出新“訪”法?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首次應用5G全息虛擬投影新技術,在此次參與全國兩會報道的媒體中成為使用該技術的第一家地方媒體。跨越1000多公里,在哈爾濱的演播室呈現出全國人大代表的三維立體全息投影,與主持人千里相見、隔空對話,實現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銜接”,給受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觀感體驗。同時,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創造性地在5G全息投影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前置虛擬、在線包裝等多種科技元素,為受眾營造出更加逼真的視覺效果。依托5G+AR虛擬全息投影黑科技,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開展的“云對話”“云訪談”,讓“網上見”成為“面對面”,給受眾帶來全新觀感和真實體驗。
三、全員“云”采訪、編輯,以互聯網+新技術,變不可能為可能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開創全新采訪模式,實行記者與被采訪對象“網格化”對接,變記者一元主導為多邊參與。30名記者利用智能手機拍攝和連線操作技巧,對代表委員進行上百次講解演示,并通過“小魚易連”企業版軟件進行高清視頻連線,實現“點對點、人盯人、不見面”式的遠程采訪。兩會期間,共通過遠程視頻采訪代表委員100多人次。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還利用龍廣電私有云平臺,發揮“中央廚房”新型融媒體采編發空間核心作用,在全國兩會報道中做到了新聞素材實時回傳、云端在線編輯、實時快速發布、全媒矩陣出擊,實現了“記者不進京、報道不減聲”的良好宣傳效果。
四、全效“云”傳播,以AI等人機交互新技術,生產融產品,實現融互動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創意打造兩會報道融產品,將嚴肅的時政新聞放到一個具體場景之中表達,帶給受眾更廣泛的體驗認識,釋放更強大的宣傳效能。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在傾力打造的“極光新聞”APP中,推出《極光大數據》系列融產品,將“數據”與“圖說”結合,讓受眾輕松讀懂政府民生賬本;推出人物類創意系列產品海報“2020全國兩會龍江面孔”,與網友互動分享代表委員在兩會上的箴言良策;推出3D建模視頻“碩說兩會”融產品,采用AR虛擬技術,創新實現短視頻、輕直播等互聯網視頻傳播手段在重大時政報道方面的運用,提升用戶沉浸式體驗效果。此外,在融產品生產和互動上,“極光新聞”APP還運用H5交互技術,推出兩會主題微場景、微表情、手繪動漫等多元化移動端創意產品,為用戶營造交互式體驗場景。
在大屏和小屏融合傳播上,黑龍江衛視在晚間黃金檔推出兩會特別節目《逐夢新征程》,并開設多個板塊,按廣播、電視、新媒端的不同媒介特點,實現一次采訪、分頭制作、共享播出。其中,《小光讀報告》板塊,主持人與虛擬AI主持人“小光”通過智能互動,數字化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網來民聲》板塊,主持人通過中央指揮調度平臺融媒互動功能,與全省各地網友同時5G連線,在廣播、電視、網站和移動端同步呈現。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在大屏小屏互動過程中,通過AI、5G新技術的應用,推動了全國兩會報道融合傳播再升級。
責任編輯/王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