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珍
摘 要 市場經濟供給結構改革的深入推進,信息化技術應用形式的不斷創新,使產業間的競爭形勢更復雜、更激烈。企業為更好地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發揮組織、管理與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應合理對經營、管理形式進行創新改革。財務管控機制作為企業整體管控的核心環節,在創新管理過程中,應積極引進現代技術,推進財務體系信息化協同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對財務數據進行深度整合,在提升財務管控實時性、效率與準確性的基礎上,為企業財務決策提供可靠、真實的參考,從而為企業的長效、平穩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 創新思路 明確目標 保障機制
財務體系的信息化建設需要各部門、子公司的協同推進,具有開放性、高效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征。財務管理平臺在整合性、開放性的環境下,實現信息的高效傳遞與交互。在作財務決策時,可以通過共享信息,縮短決策時間,提升決策的科學性與實效性。在企業財務體系中,全面推進信息化協同建設進程,提升了財務數據處理的質效,利用信息平臺代替重復勞動,在信息資源共享、開發方面也有優勢作用,已經成為有效落實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重要保障。
一、當前階段財務管控信息化協同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
財務體系的信息化建設依托于信息技術,是優化內部管控機制,深度整合企業內部資源的現代經管技術。信息化建設的協同推進能夠將原有的財務理念、制度、人力等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高效、快速地推進財務信息的開發、利用、處理與共享。財務信息的準確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確的決策,但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存在一些弊端,給財務體系的信息化改革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有效提升財務數據傳輸、處理、存儲與共享的質效,建立高效、協同的財務信息化管控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一)與電子商務商業發展需求存在矛盾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電子商務產業進入了爆發式發展階段。在電子商務平臺中,交易方利用網絡平臺協商、簽訂合同、履行交易職責,商業交易呈現虛擬化、遠程化與動態化特征。相較于傳統交易模式,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管控形式、技術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財務體系中缺乏電子商務管理功能,對電子訂單、支付等方面無法進行全程控制,對財務信息的獲取、處理等存在滯后性。與此相對應,在財務體系信息化管理機制中,要集中管理企業整個部門的財務信息和實時經營數據,包括記錄、登記賬目、編制會計財務報表以及匯總相關信息,對財務數據、財務資金、人力資源等進行集中管理。相對于傳統分散式的財務控制形式,對資源的利用質效更高,打破了以往資源調配低效、信息孤島的局面,加大了各級財務管控力度,是現階段企業建立現代化財務體系的重要方向。
(二)信息化財務系統建設進程相對滯后
在財務體系中積極引進無線網絡、大數據、遠程通信等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對企業采購、生產、營銷、物流、決策等環節的動態性管理,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與準確性,降低人工成本。因此,現代商務體系改革過程中,企業需要結合市場需求、內控制度、信息化建設成本、組織形式等,協同推進改革進程,完善財務體系遠程處理、網絡營銷、大數據計算等方面的功能。然而,現階段,在企業經營模式中,信息共享與交互仍存在一定的遲滯性,企業各個部門經營管理活動之間的配合不協調,進而造成企業財務信息經管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工作進度不統一,不僅增加了財務管控的風險,也不利于企業各項資金、人力等資源的管理,降低了企業效益管理的能力。
(三)財務信息共享性、交互性不強
由于企業集團不同的業務部門、子公司等的財務數據性質復雜、規模較大等方面的特征,在建立信息化協同體系時,應注重共享中心的建設,為信息收集、處理、傳輸、共享提供技術支持。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各部門、子公司卻存在共享平臺開發不同步、功能設置不完善等問題。企業其他部門的業務經管和財務經管之間存在矛盾,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信息之間共享、交互受到影響,進一步影響了財務管控工作的質效。
二、全面推進財務管控信息化協同機制建設的有效舉措
(一)樹立現代財務管控理念,創新信息化財務系統的協同建設思路
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推進信息化財務系統的建設,應拓寬思路,創新路徑,為信息化體系的協同建設提供有效的指導。一方面,企業應加強現代財務管理理念、技術等方面的宣傳,樹立協同建設、創新發展的理念,辯證地看待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協同模式,善于分析和總結,結合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制定專業性、針對性的協同發展規劃,為財務信息化改革目標的落實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應積極引進現代技術,推進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平臺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優化財務平臺數據收集、分析、統計、共享等功能,注重改革的協同性,提升財務數據處理的實效性與準確性。
(二)明確財務系統信息化改革的整體目標
明確財務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是保證企業改革目標全面落實的重要前提。為此,在平臺協同建設階段,首先,企業應協調短期效益目標與長效發展目標,在保證財務體系改革有效推進的同時,提升企業效益價值的創造能力;其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設定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目標,要區別對待不同企業的目標建設,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最后,應根據階段性經營戰略、改革需求等,調整信息化財務管理平臺的建設目標,優化工作流程,建立起高效、全面的風險管控機制,保證改革目標的有效落實。
(三)合理選擇信息化協同財務系統的建設路徑
當前階段,信息化財務建設協同體系包括主動式與被動式兩種形式。其中,主動建設信息化新財務體系的協同機制主要適用于大型、集團類型的企業。主動模式的優勢作用在于信息處理安全等級高、數據處理效率高等,企業自行對財務數據進行收集與處理,并通過企業自身的管理系統向其他企業、政府及社會等公布企業自身信息。信息的內容主要有企業的財政情況、經營情況、效益發展、資金流向、資產構成等。被動式(ASP模式)適用范圍包括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等,通過對財務相關數據的被動式收集與處理,推進財務體系信息化建設進程。具備信息真實性、準確性高的特點,利用專門的ASP機構處理信息,獨立性高,信息發布更透明、客觀。企業可以根據ASP機構發布的財務報表、核算數據等作為依據,進行財務決策,提升信息收集、處理的質效。
(四)建立健全信息化財務管控協同體系的保障機制
為有效推進信息化財務管控體系的建立健全,應加強協同監管、控制與保障機制的優化調整。首先,企業可以在準備階段聘請專業機構對企業的制度及經營情況等進行全面評價,然后根據評價結果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協同模式;其次,完善配套監督與管理機制,運用現代技術,構建動態監管的財務信息平臺,在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中,貫徹信息化建設協同監管的目標,優化財務系統的管理與服務功能;最后,注重保障機制的調整與完善,強化人力資源管控,在拓展財務部門專業培訓渠道的基礎上,改進用人、選人機制,優化績效考核機制,為信息化財務協同管理系統的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三、結語
經濟體制改革對財務管理的影響逐步深入,在企業內部構建起協同化的財務信息體系,成為優化企業資源配置、提升經濟效益創造能力、發揮企業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在實際建設階段,企業應立足于發展實際與整體改革需求,通過創新信息化財務系統建設理念、明確企業改革目標、完善監管機制、合理選擇信息化協同機制的建設路徑等方式,加快財務體系改革步伐,促進企業的現代化、信息化轉型。
(作者單位為四川省地質工程勘察院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成世杰.關于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9(32).
[2] 魏曉蓓.互聯網環境下企業財務共享管理模式應用與評價研究[D]. 2019.
[3] 張紅霞.會計信息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策略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9(02):160-161.
[4] 黃云峰.信息化視角下企業預算管理與財務共享服務協同融合[J].財訊,2019(6):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