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杜瑪拉
【摘 要】隨著全球多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流行音樂的創作發展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蒙古族音樂作為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音樂類型,被廣泛應用于現代流行音樂的創新創作中,給聽眾帶來不一樣的聽覺體驗感受的同時,還可以實現我國蒙古族音樂與流行音樂藝術建設穩定持續的發展目標。本文將進一步對蒙古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展開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蒙古族音樂元素;流行音樂;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J607?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1-0097-02
蒙古族音樂與當地居民游牧生活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感情豐富而深沉、旋律動聽優美、草原氣息濃厚,蒙古族音樂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并且大多已經完全融入現代主流音樂文化生活。在現代流行音樂的創新創作過程中,將極具特色的多樣性蒙古族音樂元素與流行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能夠促使流行音樂的創新創作獲取更多的素材,賦予音樂作品別樣的生命力,有助于實現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發揚目標,讓蒙古族音樂底蘊更易被社會大眾接受和廣泛傳播。
一、蒙古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發展情況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我國流行音樂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發展趨勢,同時也帶動了蒙古族音樂的創新發展。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創作者開始將蒙古族音樂元素融入流行音樂作品的創作中,而這些流行音樂作品不僅能夠受到當地蒙古族人民的喜愛和追捧,還會吸引更多主流音樂藝術愛好者,推動我國蒙古族音樂藝術事業的建設發展?;诿晒抛遑S富而具有特色的音樂元素的創造應用,流行音樂創作者能夠在編曲中靈活運用各項蒙古族樂器[1],比如常見的馬頭琴、口弦琴及朝爾等,歌詞仍以主流漢語為主,這樣能夠迎合市場上絕大多數聽眾的喜好,創作出別具一格的流行音樂風格。著名歌手韓磊演唱的流行音樂作品《天邊》,編曲創新采用蒙古族馬頭琴和呼麥等音樂元素,同時選用現代電子樂和打擊樂,給現場觀眾呈現一場視聽盛宴。
我國蒙古族人民早在草原游牧階段就開始對音樂藝術的創新創作,經過千百年的發展,蒙古族音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音樂藝術體系,有著自身鮮明的民族特色音樂風格,并且蒙古族音樂涵蓋大量器樂、歌舞音樂以及民歌等豐富資源,能夠給其他類型音樂的創作帶來更多靈感。蒙古族器樂主要包括馬頭琴、雅圖嘎以及火布斯等。蒙古族民歌根據音樂形態特征可以將其科學劃分為兩種:一種是屬于短調的“包古汀多”歌曲,一種是屬于長調的“烏日汀多”歌曲,前者以敘事歌、狩獵歌及禮俗歌曲為主,在蒙古族音樂藝術體系中,短調歌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曲式篇幅短、節奏整齊規范、曲調緊湊;后者以思鄉曲、贊歌、牧歌及禮俗歌為主,長調歌曲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曲式篇幅較長、節奏自由多變、曲調悠揚,當人們在聆聽蒙古族長調歌曲時能夠感受到濃郁的大自然草原氣息?;诟母镩_放發展的背景,蒙古族音樂開始慢慢進入到更為廣闊的音樂市場中。市場音樂創作人通過將傳統蒙古族音樂元素創新融入流行音樂中,打造出具有鮮明少數民族特色的流行音樂作品,為音樂市場注入新鮮血液。
二、蒙古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實踐應用
(一)特色蒙古族樂器在流行音樂創新創作中的應用
在蒙古族音樂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常用到的樂器包括四胡、馬頭琴、口弦琴及胡笳等?,F代流行音樂編曲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音樂前后半段的起伏較大,具有極強的音樂節奏感,能夠瞬間抓住聽眾。在現代流行音樂的創新創作中,創作者經常運用到的蒙古族傳統民族樂器主要有馬頭琴和胡笳等,極具蒙古族特色的呼麥這種音樂形式的加入能夠為現代流行音樂注入更多的生命力,發揮出意想不到的音樂效果。韓磊曾經在舞臺上演唱過的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在蒙古族傳統音樂基礎上科學有效地融入了現代流行音樂元素,并在舞臺編曲中創新運用了蒙古族音樂藝術中的胡笳、馬頭琴及呼麥等元素[2],通過將流行音樂與傳統民族樂器結合在一起,讓現場觀眾得到不一樣的視聽體驗感受,滿足不同層次音樂藝術愛好者的需求,同時也為中國流行音樂的多元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成吉思汗作為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蒙古帝國最著名的可汗,同時也是世界范圍內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在蒙古草原上流傳著很多關于成吉思汗的傳說和故事,眾多創作者在現代流行音樂創作中融入成吉思汗的元素,并加入蒙古族傳統音樂元素。香港著名歌手林子祥演繹的《成吉思汗》這首流行歌曲中,科學有效地宣揚了以蒙古族著名歷史人物“成吉思汗”衍生出來的深層次的人生思考,歌曲前半段詳細描述了傳統蒙古族人民在大自然生態環境下無拘無束自由的生活狀態,人民過著飲酒歡暢、策馬奔騰的放牧生活,而歌曲后半段則描繪表達了成吉思汗那種毫不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這首粵語流行歌曲以蒙古族傳統生活和成吉思汗生平事跡為創作基礎,在編曲上創新融入現代流行音樂中輕松歡快的音樂形式,并注入各種國際化單詞,從而促使整首音樂作品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吸引到更多的流行音樂藝術愛好者。
(二)蒙古族音樂文化在流行音樂翻唱演繹中的應用
蒙古族是我國56個民族之一,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文化,蒙古族眾多傳統音樂文化被現代流行音樂人挖掘利用,流行音樂人通過在蒙古族傳統音樂上進行二次創作,一方面有效傳承了蒙古族傳統原創音樂的鮮明特點,另一方面還科學融入了現代流行器樂和音樂節奏,重新編曲創作出全新的經典流行歌曲。蒙古族傳統著名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現代很多流行音樂人都對其進行創新改編,在保留傳統音樂基調和柔美寬廣旋律的同時,有效加入了主流音樂元素,形成獨特風格的民族流行音樂形式,從而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呼斯楞是繼騰格爾后被人們稱贊為蒙古族的音樂新生代接班人,同時也是新民歌的中堅力量,他熱愛草原故鄉,是草原最忠實的孩子。2005年蒙古族青年歌手呼斯楞對《鴻雁》這首經典民歌進行再次演繹,充分表達了他對家鄉的無限思念與向往之情,同時也感染了眾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