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康
摘要:高職計算機教學中應用互助式教學模式,滿足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需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促進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文中分析互助式教學優勢,探討互助式教學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并未類似研究提供借鑒,推動高職計算機教學改革。
關鍵詞:計算機課程;互助式教學;具體應用
高職院校旨在培養具有高技能水平、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計算機教學更加側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如果選擇傳統教學模式,會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無法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高職計算機教學中要打破常規,充分體現出高職計算機教學特性。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1、互助式教學優勢與內涵分析
互助式教學要全面了解學生特點,與高職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民主氛圍下展開教學活動,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實現生生之間的相互幫助。通過這種方式強化信息交流、溝通及反饋,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學習效果。互助教學模式下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獲得知識點,深入研究相應內容,得到相應的結果。互助教學師生共同參與其中,都可以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其中。
互助式教學模式建立在師生情感交流的基礎上,基本組織形式為小組合作,選擇學生資助探究、合作交流等,搭建師生互助、生生互助的和諧關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將班級內兩極分化的現象進行適當的調節,學習好的學生可以帶領基礎較弱的學生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知識,還能提高基礎差的學生們的計算機水平。其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效地發揮他們的的主觀能動性,合作意識不斷增強,自主探究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彼此之間的關系也會隨著這一活動變得更加密切。
2、高職計算機互助式教學問題
2.1 大班額現狀制約合作學習實施
大部分學校班級人數處于40-50區間,入學學生人數偏多,教學空間相對封閉,很多先進教學理念實驗難度偏大,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不得不選擇“批量生產”的方式。人數偏多,造成學習小組熟練多,小組成員偏多,造成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反饋時間增加,互動次數減小,一堂課教師不可能指導每個學生到位,平均下來,一個學生連1分鐘時間都沒有。
同時,高職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自覺性較差,一旦教師缺少指導或監督不到位下,學生容易出現走神情況。少數學生性格內向,小組討論時不會主動參與,出現趁教師不注意搞小動作的情況,限制合作學習作用的發揮,繼而影響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
2.2 合作學習缺少監督與評價標準
互助式課堂學習方式屬于多變互動。部分教師并沒有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理論,單純為了迎合新課改,在課堂上片面的實施合作學習,忽略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指導與監督作用,覺得新課改就是生生互動的熱鬧場面。
高職計算機合作學習課堂依然是教師主導,高職生的特點決定他們需要教師指導與監督,實際教學中發現可以自覺與他人合作、掌握合作方法與技巧的學生不多。此外,缺少詳細的可執行的課堂評價標準,這也是影響學生合作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
2.3 互助式學習方法的濫用或不用
新課改提倡互助式學習方法。但對于這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課堂上經常出現濫用或不用的極端情況。合作學習本身有著實施條件,盲目使用本身就是一種誤讀合作學習的表現。
一些教師不分情況的使用互助式學習方法,認為這是響應新課改的表現。另有一部分教師則不很少使用互助式學習方式,他們認為合作學習準備工作過于繁瑣,利用傳統講授法更為便捷,或是自身身兼數職,頻繁參加各種學校活動,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合作學習。
3、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助式教學的應用
3.1 塑造良好教學環境
在開展教學改革工作時,教師需要根據該門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合理變通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在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后,需要師生共同查詢相關資料,通過溝通交流解決對應的學習問題與教學問題。在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中,需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教學實力。
在營造良好的公共教學環境時,教師需要采取平等民主的教育原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相關的課程內容。為了保證有效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計算機綜合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學生設計編制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在現代化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教育工作不在單一呆板,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得到了很好釋放,教師的教學壓力得到了很好緩解,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更多。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可以培育更多有創新思維的計算機人才。
3.2 轉變課程教學理念
教師通過對大數據分析的數據結果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可以認真審視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創新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量化分析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將學生一些特殊的學習行為進行量化統計后,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更加準確地分析出學生的學習特點與不足,進而對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從而有效克服學生的學習弱點。
在計算機課程教學時,教材內容包含了大量的理論基礎知識。這些理論基礎知識是學生今后計算機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基石。若學生的理論基礎不牢固,則無法保障后續計算機尖端專業知識的學習效果。計算機專業知識涉及到諸多學科,如人工智能、腦學科、生物基因、神經網絡計算機、航天工程、智慧城市以及環境監測等。若是學生的基礎應用知識不扎實,就好比沙子上建高樓,即使學生進入到高樓的頂層,但是由于基礎不穩,時刻有崩塌的危險。為了確保學生計算機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效果,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學生的考評成績、錯題類型進行針對性分析,進而給學生推送對應的計算機基礎內容,并結合一些新聞事件加深學生的記憶效果,快速提升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綜合學習質量。
4、結語
總之,計算機課程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高職教育旨在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構建符合自己的計算機教學模式,但這個構建過程不是短期內可以完成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此外,教師要發揮互助式教學法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黃剛.高職高專計算機教學中互助式教學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6):248.
[2]黃索.互助式教學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142-143.
[3]宋增龍.高職計算機教學中互助教學模式運用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4(0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