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整治是順應我國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發展,尤其是人口城鎮化對城鄉建設用地優化配置的必然要求,還是緩解農村建設用地閑置、城市建設用地短缺、糧食生產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用地等多重矛盾的強有力手段,農村土地整治能合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從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其還在城鄉統籌發展、有效促進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民增收和農村投入、助推鄉村旅游發展等方面都發揮了有效作用。而農戶作為農村土地的主人,既是占用者,也是最重要的使用者,可以說農戶的參與行為,直接影響到農村土地整治的效果和成效。當前,由于受到內外部以及多方面的影響,在已經開展的農村土地整治的項目當中,出現了部分問題,比如農戶參與農村居名點整治意愿不高,微動力不足,有效性較低等現實問題。因此,本文梳理了多篇國內外有關農村土地整治相關論文,旨在為今后農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理論借鑒。
1國外農村土地整治
通過梳理農村土地整治相關資料,發現國外發達國家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時間相對較早,截止目前,形成了相對比較完整的整治體系。在20世紀60年代初,社會各界開始關注和重視公眾參與,各項規劃逐漸從政府本位轉變為公眾本位[1],土地整治領域的相關政策措施也不例外。農戶的積極參與和全力支持是土地整治的最終目標,在土地整治的農戶參與方面,荷蘭、德國的實施情況較具代表性。
1.1荷蘭農戶參與土地整治措施
荷蘭的土地整治工作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通過總結和梳理荷蘭的土地整治變化軌跡可以得出:土地整治中利益分配密切相關的農戶和集體是決定土地整治項目規劃、啟動和實施的重要力量。可以說,在土地整治的過程當中要始終堅持土地所有者的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協調發展的基本原則,把廣大群眾吸引到土地整治當中來。在土地整治的相關法律方面,“荷蘭土地整治措施”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明確了“土地整治工作委員會”是執行土地整治工作的第一機構,其組成需包括項目區內部分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并明確規定“土地整治項目必須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更需要保障整治區農戶的根本利益。
1.2德國農戶參與土地整治措施
德國土地整治部門較早的意識到公眾參與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在土地整治的進程當中政府高度重視公眾參與的必要性,秉承“政府權利與公眾責任”相結合的原則。其表現形式為:通過組織成立“土地整治參與者聯合會”行使土地參與者的相關權利,從而實現對當地土地事務的決策與管理;在土地整治立項和規劃以及實施的各階段,明確征詢和吸納土地整治參與者的意見建議,在工作過程中運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結合的工作方式。與此同時,在德國,土地整治的費用基本由國家資助80%(聯邦政府48%,州政府32%),土地整治參加者自己負責20%,若土地參加者確實不能負擔,可以向政府金融機構申請貸款[2]。利用這個解決了農戶的資金問題,從而提高了農戶參與積極性。
2我國農戶參與土地整治的研究現狀
我國的大規模土地整治工作開展于1998年,此項工作經過了20幾年的發展,土地整治的模式以及機制日漸成熟,農戶也積極的參與其中,但就目前的個別情況來看,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國農戶參與土地整治的現狀及問題主要是表現在以下幾點:
2.1農戶普遍認可參與的必要性,但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升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農戶的主人翁意識以及社會地位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作為土地整治工作的主要受益者,大家都逐漸的意識到參與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農戶的社會地位和主人翁意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為土地整治的利益主體之一,他們開始意識到參與的重要性。開展土地整治工作至今,土地整治工作主要以政府主導為主,農戶還是很樂意積極參與。黃小燕[3]對進賢縣民和鎮的實地調研表明,88.6%的農戶認為在農村土地整治中農戶的參與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習慣于將其視為政府的責任。
2.2農戶參與形式簡單,信息獲取渠道有待改進
公眾參與到土地整治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調動受益者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當前,個別偏遠的農村,受到經濟條件、地理區位、農戶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農戶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來源于村委相關通知,而其它的,比如說通過網絡、、新聞媒體、報紙等渠道了解的相對較少;王碩[4]通過對費縣的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治的調查表明,對于農戶獲取土地整治的相關信息,有近74%的農戶是通過村干部了解到政策消息;而93%的農戶表示自己需要及時的了解當前最新的政策措施以及發表相應的意見。
2.3農戶的參與程度有待加強
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可總結為以下幾個階段:“申報立項-規劃設計-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后期維護”五大階段。就目前而言,農戶參與主要是在某一、兩個階段上,還沒有貫穿到項目區初步選址,規劃設計方案制定,施工工程監督,工程竣工驗收以及工程后期維護的全過程,從而影響到公眾參與結果對最終決策的影響力。因此,為了有效推進土地整治工作,農戶參與土地整治的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Rong T, Beckmann V, Berg L V D, et al. 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Comparing China with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J]. Land Use Policy, 2009,26(4):961-974.
[2]徐建春. 聯邦德國鄉村土地整理的特點及啟示[J]. 中國農村經濟, 2001(6):75-80.
[3]黃小燕. 農村土地整治中農戶參與行為及其激勵對策研究[D]. 江西農業大學, 2014.
[4]王碩, 馬兆華, 趙梅, 等. 農村居民點整理公眾參與調查研究——以費縣為例[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12):380-383.
基金項目: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校級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戶參與農村居民點整治意愿研究”(XJSK201905)。
作者簡介:李根(1990.01-),男,漢族,重慶,助教,研究生,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