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智芳
在不斷解決難題、突破現實困境和協調各種矛盾的過程中,我國形成了既不同于古代農業發展模式,也區別于其他國家模式的獨具一格的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的綜合農業生產體系,這個體系是在結合自身國情的基礎上,將發達的現代科學技術、先進的西方理念和技術以及深厚的傳統有機農業的精華有機地融合了起來,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發展道路。因為我國的各個地方在自然地理環境、人文歷史、經濟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因而賦予了不同地區與眾不同的發展特色和探索經驗。為了使生態農業獲得穩定、健康和良性循環的發展,陜西省在建設生態農業的過程中不斷充實和落實了以下兩方面的理論:
一是豐富了生態農業發展的目標和原則,在目標方面,突出產品的產量的同時也重視產品的質量和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能否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利用,以及最終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的和諧高效發展。在原則方面,堅持協調農業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增殖并重的首要指導原則以及推進生態系統整體運營和平衡發展等原則;
二是在生態學原理和生態經濟理論,如整體效益原理、生物與環境協同進化原理、生物之間鏈索式的相互制約原理、邊緣效應原理、限制因子作用原理等等,對陜西省生態農業結構的優化和農業體制機制的構建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動力和思路。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努力下,陜西省的生態農業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顯著的成就、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大體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生態農業試點示范區建設有所發展
為了激發農業增產增收的活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促進農業生產經營現代化、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通過進一步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經營理念、開拓一系列農業產業化經營新模式、應用先進的物質裝備和改進技術水平等措施,陜西省構建了一批規模龐大、帶動效應好、競爭能力強、區域品牌價值高的生態農業試點示范建設區。以陜西省宜川為例,到2015年年底,宜川共建設省級示范園3個、建設市級示范園3個、建設蔬菜示范園、示范點各1個。[1]
(二)生態農業建設取得顯著效益
1 經濟效益
陜西省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收益。據陜西農業數據統計顯示,2009到2017年陜西省的水果、肉類、禽蛋、奶類、蔬菜、油料和糧食等的總產量總體保持著穩步增長的趨勢,2017年的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是2009年的大約1.3和2.3倍。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陜西省常用耕地面積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在1978年到2017年這幾年的變化趨勢,2017年陜西省的常用耕地面積和農作物播種面積分別是3014.38和4286.33千公頃,1978年陜西省的常用耕地面積和農作物面積分別是3853.6和5254.67千公頃,忽略其中一些數據的擺動,我們整體上可以看到陜西的耕地面積和農作物播種面積縮減了很大的一部分,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陜西的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仍在不斷的提高。除此之外,2017年陜西的農業機械總動力合計2242.506億瓦特是2010年188.93的將近12倍。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在生態農業政策的指導下,陜西生態農業取得的顯著成績。[2]
2 生態效益
在生態農業建設的過程中,陜西省不斷地推動形成了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制度和法律,積極探索有效的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并在各個市、縣、區廣泛推廣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如病蟲害防治統治、秸稈還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膜回收行動等,為遏制農藥、化肥使用量增大的趨勢、推動綠色農產品產地加工體系的形成和綠色農業新產業新業態發展,以及形成農業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陜西省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的好轉。近幾年來,陜西省政府都會嚴格控制一些農業公司的污染物排放量,對超標排放的公司給予了罰款等處罰。
3 社會效益
陜西生態農業的發展也產生了一些社會效益。隨著生態農業試點示范在各個地區的開展和農業理論及技術的改進,為提高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氛圍。農業的發展依然需要政府的正確指導和農民日復一日的辛勤付出,但是生態農業的誕生為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從市、縣、鄉鎮企業的干部到參與農業技術研發的工作人員再到農村千千萬萬的農民,均在推動農業發展的歷程和對農業發展各個環節的不斷摸索創新中逐漸提高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強化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提高廣大農民的自身素質、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以及培育良好的農村文化和社會文明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良好資源環境條件、生態農業的豐富經驗、生態農業的政策和文化制度建設方面的保證等,促使了陜西省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當然,陜西省生態農業的發展也面臨諸多需要克服的不利因素,如:絕大多數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政策法規和理論的不完善、農業生態系統因自然和歷史因素存在的潛在或難以控制的問題等的內部因素,以及生態農業發展中的資金投入不足、長期以來工農業經濟的畸形結構以及發展的差距逐漸拉大等的外部因素。
發揮各種優勢、補齊發展短板,需要進一步采取積極的對策和措施推動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推動陜西生態農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卓悅.宜川打造一流的國家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西北信息報[N]. 2016-04-14.
[2]陜西省農業宣傳信息中心.陜西省農業農村廳網,http://nyt.shaanx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