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旭 李禹
摘要:中國的古典園林底蘊深厚、韻味悠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無數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創造美的雙手共同譜寫的藝術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國的現代景觀設計受到西方建筑與西方園林藝術的沖擊,我們當代的景觀園林設計師們應該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并且將我們本有的古典園林文化進行傳承下去,本文將淺述中國古典園林的特征與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表達方法,以期為中國古典園林更好的傳承作出參考。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現代景觀設計;傳承表達
中國古典園林是中國古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它漫長的發展周期中,在東方產生過強烈的影響,在西方也曾激起一片波瀾,但在文化共融的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作為古典園林的傳承者,應該對中國的古典園林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把握好傳統與創新的關系,明確哪些應該揚棄,哪些應該繼承,并運用到現代的景觀設計實踐當中。
1 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
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設計手法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因地制宜,善于借景,強調與園林地形的匹配,能夠合理的處理好場所周邊的自然景觀關系,并使他們成為造園要素之一,比如蘇州園林中的水景,常常運用的是場地所自帶的水體形態進行造景。第二點就是設計的空間能夠以小見大,“一山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頃”就是最好的概括,能夠運用有限的空間營造出氣勢恢宏的體驗感受。并且善于運用借景,達到古典園林景觀的先抑后揚的設計感受。第三點就是尊重自然,追求自然。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手法高度貼合自然,一直在尋求處理自然與人工的結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設計效果和園林意境。
2 現代景觀對古典園林的繼承
我們常說的古為今用,古典園林的許多處理方式還是值得我們繼承的,首先是對植物的處理方式,中國古典園林的植物配置會根據所需要營造的空間主題進行配置和設計,景觀空間中的植物的不同配置與設計方式能夠產生不同的空間意境,像古今文人墨客偏愛的竹子,能夠表達出一種典雅的意境。其次是空間組合處理的方式,古典園林中,強調“引人入勝”的氛圍,整個景觀設計中道路是蜿蜒的,道路兩旁的植物是高低錯落的,由大到小、由近及遠的放置園林小品,形成一種“曲徑通幽”的游覽體驗,現代景觀設計同樣運用了這種表現手法,比如現代的透明與半透明的造景效果,創造出豐富的景觀空間的同時,引人入勝,給游覽者以遐想的空間。最后是鋪裝的處理方式,古典園林的鋪裝較為自然,并且運用材料石材為主,不規則的形狀和粗糙的表面映射了自然的美感,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保留這些材質的天然紋理,在形狀上加以少干預的雕琢,能夠體現人工與自然美的高度統一,達到新的審美體驗高度。
3 現代景觀對古典園林的創新
古為今用,但在科技、文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要進行創新,首先現代園林的處理中工程機械的大力發展使得設計不再局限于場地現狀,古典園林的借地勢造園,現在普遍為人工創造,人工湖、人工山的建造,為景觀設計可能性提供了更多選擇。其次在植物的處理上,除了對植物配置的合理運用外,現代植物造型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古代的園林植物很少在外形上進行干預,但現代景觀的植物造型可以根據不同的植物種類修剪出出各種優美的造型,色彩繽紛的搭配。
4 總結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優秀歷史文明的國家,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蓬勃生機的創造力,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古典元素與古典概念與高速發展的現代環境并不沖突,我們不能一味的否定過去,要善于對過去進行傳承與發展,注重與世界其他文化的融合,取其精華,不要一味的崇洋媚外,才能打造出真正傳承于中國、屬于中國、能夠走向世界的中國現代園林。
作者簡介:王若旭(1996.07-),男,漢族,籍貫:河北固安,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景觀),研究方向:景觀規劃與園林藝術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