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時尚品牌Zara 母公司西班牙服裝巨頭Inditex 傳出消息,計劃永久關閉旗下1000 至1200 家門店。
時說新語:
真相與外界盛傳的Zara 關閉所有門店略有出入。據統計,Zara 全球的店鋪在2000 家左右,官宣中的1200 家門店也并不全指Zara,其主要針對Zara、Massimo Dutti 和Pull&Bear 等品牌的小型門店以及贏利能力小于26 萬歐元的門店。符合這一要求的門店不在少數,可見快時尚品牌在中國的節節敗退,即使沒有疫情的影響,Zara 也已經顯露出疲態,年初就果斷關閉了在武漢的店鋪。不只Zara,大批快時尚品牌自2018年起就開始了關店潮,TopShop、NewLook、Forever21、Old Navy 都宣布撤離中國。曾經視中國為寶地的快時尚品牌們都無奈敗走,是中國市場失去了活力嗎?只能說快時尚們沒有經受住中國市場的檢驗。這類品牌大概是始于快,止于快,產品更新頻率遠高于普通服裝品牌,但又為了保持這個更新頻率,選擇抄襲其他品牌的成品,也愿意為此支付高昂的罰款。如果能穩定市場流通率也能保障品牌的運轉,奈何快時尚們的質量堪憂,脫色、起球已經是家常便飯,更是7 次“榮登”質檢黑榜,連甲醛含量都超標,消費者恐怕難以接受這樣的致命傷。中國市場近幾年的環境變化還是很大的,很多本土服裝品牌乘風而起,相比海外快時尚品牌它們更具性價比,在時尚度上逐漸追趕上來,基于共同的文化屬性也更容易和消費者互動,逐漸在行業嶄露頭角。在中國所剩無幾的快時尚品牌們如果想要卷土重來,可能難度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