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縣白云鄉樟洋村駐村書記 楊雪梅

白云鄉樟洋村遠眺(張培奮攝)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了整個世界。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以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迅速控制了國內的疫情。此刻我站在中國中西醫結合的先行者力鈞先生的故居之前,感念他為中國中西醫結合事業作出的重大貢獻。
力鈞是清朝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御醫,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醫學家、教育家、藏書家、慈善家。他首創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兼用的醫學思想理論。他創辦了全球第一家“中外醫學研究會”。他醫學知識淵搏、醫術精湛,為引進國外醫藥科學的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兼用的思想理論,經過100多年的驗證,己形成了世界醫療領域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獨一無二的診療體系。他是世界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兼用的偉大的先行者。
眼前的力鈞故居,修葺一新,白墻青瓦,格窗飛檐,大紅色的燈籠懸掛成一排,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氣氛,故居正中大門上方懸掛著中國科學院中西醫結合泰斗陳可冀院士題寫的“力鈞故居”牌匾,庭前兩棵造型古樸的松樹,更為故居增添了一種厚重的氣質。村里的孩子們在這里愉快地玩耍。故居的周圍種下了萬株藥用玫瑰。想到兩年多前,我剛剛到這里的時候,這座屋子殘破不堪,右邊的墻已經倒了,像極了一個岌岌可危的風燭殘年的老人。整個白云鄉鎮,知道力鈞的人沒有幾個。如今力鈞和御醫故里已經成為白云鄉的一張“名片”,提起力鈞,婦孺皆知。
我從大學畢業起就在福建省民政廳機關工作,為了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下基層鍛煉。2017年12月我來到福建省永泰縣白云鄉樟洋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此,我的人生就神奇地與力鈞連在一起。說來也巧,我從小喜歡白云,小時候讀過一首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當時就覺得“白云深處”有著無盡的禪意,后來我的QQ名就叫作“云中漫步”。我也從小喜歡中醫,是中醫的鐵桿粉絲,后來發現這地方竟然還有一個御醫,太不可思議了,真讓我喜出望外,當時來到白云鄉就覺得與這個地方有緣。樟洋村有6個自然村,分布比較分散,經過我的調查,發現這里的人民確實生活水平還比較低,作為一個村的駐村書記,我的任務就是要帶領當地的人民脫貧致富,我敏銳地感覺到,力鈞文化是這個村自帶的一個重要IP,一定要以此為抓手,打開工作局面。
仿佛上天有意安排,我居然碰到了一個研究力鈞40多年的民間文史研究專家,他告訴我,近百年來力鈞一家文運昌盛,除了力鈞非常杰出之外,他的整個家族也是英才輩出、燦若星辰,為近代中國以及新中國的成立、發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力鈞的弟弟力鏘是馬來西亞詩巫的開拓先驅,力鈞的外甥女是民國福建才女廬隱,力鈞的孫輩中,孫女力伯畏是紅墻醫生,孫子力一是中國原子能事業的先驅,如此等等,不勝枚數。御醫世家一門忠良,堪稱永泰第一家族,這使我非常振奮。可喜的是村支書很快就找人幫我聯系上了北京力家的后人,為了借助他們的力量來振興樟洋村,我們村委和幾個鄉賢一起商量了一個去北京拜訪力氏后人的方案,但是去北京需要許多的資金,我們村又是一個貧困村,沒有錢怎么辦呢?我突發奇想要找到永泰的縣委書記,可我并不認識他。巧的是2018年1月25日晚,我認識了福建省東南建筑設計院的院長,他向我推薦了陳書記的微信,于是我就試圖加陳書記的好友,為了讓他通過,我還自我介紹是白云鄉御醫故里樟洋村的駐村書記,陳書記居然通過了我的微信,于是我就把我們的赴京方案發給了他,等了一晚并無回音。待到第二天早晨我醒來,發現已是深夜12點半,陳書記回了一條信息:“很好,把方案送到我辦公室!”于是我歡呼雀躍,立刻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當天上午就把方案送到了陳書記手上。至此拉開了力鈞文化宣傳的大幕。
2018年3月6日,我們在永泰縣和白云鄉領導的帶領下,赴京拜訪了力鈞的后人,在北京召開了座談會。這一去大家真是相見恨晚啊!我們才知道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的王宗欣副研究員已經傾其半生時間研究力鈞,中國科學院陳可冀院士多年以前就已經專門為力鈞寫了一本書《清代御醫力鈞文集》,陳院士還告訴我們,福建中醫藥大學為了紀念力鈞在中西醫結合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專門成立了力鈞班。我們才知道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頻道,為了研究光緒之死,已經研究力鈞十三年,首都圖書館珍藏著力鈞的手稿《崇陵病案》,也就是力鈞為光緒皇帝看病的病歷。北京的一個叫周輝的專家,在十幾年前就提出要在全國建立“力鈞研究會”,這些發現真是振奮人心,之后我們立即寫了個報告向縣委書記和縣長匯報,請求修繕力鈞故居,成立力鈞研究會,請中央電視臺《大國名片》欄目拍攝《百年力鈞》系列紀錄片,都得到了縣領導的大力支持。

楊雪梅和村干部一起進村入戶調查

永泰力均研究座談會后陳可冀院士及力鈞后人、專家學者合影
從北京回來之后,我們所有人對力鈞文化的認識提高了一個高度,永泰縣分管御醫故里的領導引進了福州仁量生制藥有限公司到樟洋村,在力鈞的故居周圍56畝的土地上種下了萬株藥用玫瑰。該公司還打算在我們村建設麋鹿園。此外,我決定拜訪所有與力鈞有淵源的高校,我們先后拜訪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的領導。福建醫科大學的書記張天明說,2016年他就推動永泰縣委宣傳力鈞,福建醫科大學的陳立典書記、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即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劉獻祥告訴我們,福建中醫藥大學高度重視力鈞,正在制作力鈞塑像。福建工程學院也將力鈞列入校史館,認為他是工程學院前身校“蒼霞精舍”的創始人之一,后來,我們又拜訪了福建省文史館的領導,文史館的領導認為力鈞不僅僅是個醫學家,而且還是一個不成良相便成良醫的非常典型的中國士大夫,他為中國近代的中醫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將這些情況向力家的后人作了匯報,他們通過我向縣領導建議,召開一個永泰力鈞文化座談會。2018年5月14日,來自北京的各類力鈞研究專家、力鈞后人、福建與力鈞相關的眾多高校的領導、福建省文史館的研究專家、福建力鈞故居修繕與力鈞紀念館設計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力鈞班全體師生以及中央、省、市、縣、鄉的各級媒體記者等160余人舉行了規模盛大的永泰力鈞文化座談會,中科院陳可冀院士和福建省政協劉獻祥副主席到會并作重要講話,力鈞的曾孫女、紅墻醫生力伯畏致賀信。
力鈞座談會的舉辦,使力鈞文化得到了宣傳,也首次打出了“御醫故里”的品牌,但是,我擔心這宣傳一陣風之后,樟洋村又歸于沉寂,如何要讓這個小山村被人記住呢?樟洋村如此閉塞,又怎樣才能長期維持這里的人氣呢?我想到樟洋村與眾多高校具有特殊的淵源,應該把這里作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我的這一想法,首先得到了福建工程學院的響應,2018年7月,永泰縣團委、福建工程學院、樟洋村民委員會聯合舉辦了永泰縣首屆青年大學生民宿設計大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8年的9月,這幾個單位再次攜手,舉辦了永泰縣第二屆青年大學生民房外觀改造大賽,與美麗鄉村活動相結合,改造了樟洋村13棟房子的外觀。
此外,我還四方籌集資金近300萬元,修建了樟洋村從洋口里到明洋少數民族自然村的道路,另外,從民政系統籌集資金約160萬元,把樟洋村村部改造成一個具有五星級標準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我們向永泰縣國土局報告,請他們把我們村340余畝荒地,整理成高標準農田。在改善民生方面,我發揮民政系統的優勢,把樟洋村12戶支出型貧困戶納入了低保,成為福建省此項工作的試點。
但是一個村要能夠真正的發展,終究是要引進產業,我們不懈的宣傳終于也贏得了企業的認可。2019年9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原董事長林左鳴先生率領北京博愛堂醫院管理公司和中金公司的基金領導,到御醫故里考察,他們一下看中了這個地方,并于9月30日與永泰縣委縣政府簽訂了一個戰略合作協議,擬在白云鄉以御醫故里為核心,投資60億元建設一個中醫藥康養小鎮,這真的是一個令全鄉人民激動的消息。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鬧得滿世界不得安寧。我從大年三十開始就按照上級的要求,鎮守在自己的崗位,與鄉、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戶,調研摸排,登記造冊,開展宣傳,做好消殺,隔離人員,布置值班,勸導疏散,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村至今安然無恙。而且隨著春天的到來,通往我們村的那條道路的兩側,開滿了粉色的櫻花,美麗的山村,讓人感到春天的氣息。這次我國能夠在這么短時間之內控制住疫情,中醫藥實在是功不可沒,中西醫結合顯示出偉大的力量。這使我們對在御醫故里發展中醫藥康養小鎮更加期待。
目前,小鎮的規劃已經完成第二稿的修改,而且我們還有一個好消息,在御醫故里鳳際村直接開一條路到清涼中學就可以節省半個小時至永泰城關的路程,目前我們正想方設法爭取打通這條道路。但愿天遂人愿,中醫藥康養小鎮能夠真正地落地到御醫故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大家可以在央視上看到一個廣告:“白云深處,御醫故里,博愛堂中醫藥康養小鎮歡迎您!”

陳可冀院士題寫的“力鈞故居”匾在力鈞故居修繕慶典中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