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教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貫徹落實《意見》,以及進一步推動我省教育督導工作發展,本刊專訪了國家督學、協助江蘇省教育廳葛道凱廳長分管教育督導工作的林偉二級巡視員。
答:教育督導制度是改革開放后,在鄧小平同志關懷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實踐證明,教育督導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回顧總結我國教育督導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教育督導在保障“兩基”歷史任務完成、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動重大教育政策項目落實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從我省來看,教育督導重要貢獻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推動我省率先完成“兩基”驗收工作
1996年10月,我省接受了國家教委“雙基”的檢查驗收,得到了很高評價。我們用了10年完成了西方國家用了幾十年才完成的任務,這其中教育督導發揮了重要作用。原省教委基教處袁云亭處長于2008年在《江蘇教育》上撰文《關于“普九”的回憶》表示,既督政又督教的定期督導工作在推動和促進“普九”和規范辦學行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率先在國內實現全省范圍內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全覆蓋
2013年5月,教育部在張家港市啟動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認定。到2015年6月,我省所有縣(市、區)分4批全部通過國家督導認定,成為國內首個率先啟動并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全覆蓋的省份。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均衡的督導評估,推動了我省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強化了政府作為辦好義務教育主體的責任,實現了政府在義務教育階段辦學理念的全面提升。
(三)形成了具有江蘇特點的義務教育質量保障制度
為保障義務教育質量,2012年以來,我省通過建立“義務教育雙線并行質量監測”制度(國家義務教育學業水平質量監測與省級學業水平質量監測并行實施)來推動義務教育質量提升。2016年以來,在教育綜合年報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我省建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差異系數監測評價體系,包括預警提醒、質量核查、責任追究制度,并把“基本均衡”的數據監測與現有的“督政”“教育現代化監測”“優質均衡監測”結合起來,形成長效機制。這些監測評估保障制度為改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在指導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推動學校規范辦學和素質教育功不可沒
為推動中小學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我省全面建立中小學素質教育督導制度,開展中小學素質教育綜合督導,制定了中小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考核辦法和小學、初中、普通高中三個學段的督導標準,堅持把中小學素質教育綜合督導評估作為督學工作的基本制度覆蓋所有學校,并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規范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義務教育學校均衡分班、開齊開足規定課程等督導檢查,為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五)推動教育政策重點工作落地落實發揮了巨大作用
圍繞國家和省委省政府實施的教育改革發展重點工程,近年來,我省先后組織15項專項督導活動。為全面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開展校舍安全工程、教育信息化等多項督導檢查;為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了農村教師工資發放、防治中小學校園欺凌等專項督導,為重大教育政策落地發揮了積極作用。
答:(一)構建了具有江蘇特點的教育督導體制機制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各級政府均建立了教育督導機構、督學隊伍,并不斷健全教育督導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省、市、縣政府主導的教育督導組織架構。教育督導機構與教育行政部門級別大體相當,能代表各級政府獨立行文和相對獨立地開展督導檢查工作。一批行政管理能力強、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干部充實到教育督導隊伍,加強了教育督導力量,提升了工作水平。
(二)率先構建起一級督一級的教育督政保障體系
教育督政工作是促進各地政府履行教育職責,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早在2005年,我省就建立了縣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和考核制度,督導考核縣級人民政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發展水平。2017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對設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考評工作,同時要求設區市做好對縣(市、區)級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考評,形成了一級督一級的考評督政體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督政,吳政隆省長在對設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報告上批示“注意與省委組織部的統一考核相銜接”,考核結果作為設區市黨政領導政績考核、評先評優、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據。
(三)率先實現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
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成為推進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的重要抓手。責任督學通過開展經常性督導,有效推進各項教育政策、法規落到實處,促進規范辦學,提高辦學質量。截至2019年底,我省基本實現了省級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市、區)全覆蓋。
(四)涌現出一批拼搏奉獻的督學專家
目前全省有216名省督學、175名省專家組成員、1302名市級督學、5080名縣級督學,以及一大批掛牌責任督學。這支督導隊伍是教育督導最為寶貴的財富,為我省的教育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是我們推動教育督導工作、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穩定的堅強依靠和核心力量。
回顧總結近年來全省的教育督導工作,主要有以下三點經驗:一是教育督導始終圍繞教育發展全局。全省教育督導工作始終圍繞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決策、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確保黨委政府的重大部署落地生根。二是監督檢查始終堅持依法依規。各級教育督導部門嚴格依法依規、遵循教育規律,制定督導及評價標準,按照督導規程開展督查活動,監督指導流程科學合理,信息收集規范嚴謹,督導結果客觀公正,提高了教育督導的公信力、權威性。三是教育督導始終堅持推動發展。通過教育督導,及時反饋信息,能確保教育政策法規和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近年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的提升等,都凝聚著教育督導人的不懈努力。
在充分肯定教育督導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正視教育督導目前面臨的問題:
一是基層教育督導機構力量有所削弱。通過對江蘇全省117個縣(市、區、功能區)的摸底調研發現: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全省29個縣級政府沒有設立教育督導機構或機構未經編辦批準。二是督導機構的相對獨立性有所弱化。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教育督導機構被納入教育行政部門內設機構,縣級督導機構負責人往往身兼數職,這不利于國家法律規定的教育督導獨立性的實現。三是教育督導體制機制尚需完善。從督導自身的定位來看,還存在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各級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各成員單位職責不明、作用發揮不夠,評估監測未完全實現歸口管理、多方參與的機制等。四是教育督導的權威性尚待進一步提高。督政報告權威性不強;各級督學存在專職少兼職多、年齡結構老化、條件保障不夠等問題;督導問責機制尚不健全,整改問責不力。
答:《意見》提出了24條針對性改革舉措,著力推動教育督導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問責機制、督學聘用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這也是江蘇下一步教育督導改革努力的方向,具體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推動建設教育強省為目標,進一步完善督政工作
圍繞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省的奮斗目標,我們要進一步完善一級督一級的督政體系,推動各級政府更好地履職盡責,把教育優先發展落到實處。要創新督政考核方式方法,建立“五位一體”的考評機制。考評要與省高質量發展考核、教育現代化監測、義務教育均衡監測相結合,充分發揮省有關部門在考評中的作用,并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參與評估監測、社會滿意度調查,擴大社會對政府教育履職考評的參與度;強化市對縣考評,建立省、市、縣(市、區)考評聯動機制,進一步推動各級政府加強教育督導等。
(二)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旨歸,進一步完善督學體系
全面建立督促各級各類學校規范辦學、提高教育質量的督學體系,落實國家和省中小學素質教育質量保障督導標準,進一步健全中小學素質教育質量保障制度,完善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工作。根據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體制,建立省、市、縣(市、區)督導機構分工合作督導機制,縣(市、區)機構負責區域內中小學幼兒園的全面督導考核,設區市負責區域內高中等直屬學校的督導考核,省負責市、縣(市、區)督導機構的監督指導和管理,設區市教育督導機構的年度工作計劃、重大事項和督導結果須向省級教育督導機構報告等。
(三)以強化督導問責為抓手,進一步樹立教育督導權威
強化問責,是這次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重點,嚴格落實《意見》提出的完善報告制度、規范反饋制度、強化整改制度、健全復查制度、落實激勵制度、嚴肅約談制度、建立通報制度、壓實問責制度等措施。從2020年開始,對設區市政府教育履職考評,要強化整改復查和結果運用。設區市考評意見和結果報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省有關部門,建議作為對地方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領導干部考核、獎懲以及教育系統內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把督導結果納入政務公開范疇,在相關平臺公布督導報告。部分考評結果納入省對設區市、縣(市、區)政府經濟社會綜合目標考核范圍,進一步提高省級督導考核效能。
(四)以完善保障機制為重點,進一步加強督導隊伍建設
盡快出臺關于加強教育督導隊伍實施意見,完善督學選聘標準,健全督學遴選程序,擇優選聘各級督學。盡快落實督學按與學校數1∶5的比例配備,部分學生數較多的學校按1∶1的比例配備的國家標準;推動落實督學培訓納入教育管理干部培訓計劃,扎實做好分級分類培訓工作;健全責任督學的考核、表彰、獎懲制度,落實相關要求,推動各地建立兼職責任督學工作補助制度。
《意見》為我們教育督導改革繪就發展藍圖,各級督導機構要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完善制度,以積極有為的姿態迎接本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