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耘
【關鍵詞】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教育督導
【中圖分類號】G521【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2-0029-01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國的教育督導工作都是以“督政”和“督學”為主,“評估”職能的發揮也多是以督導調研為基礎,“監測”長期缺位。隨著國家層面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的發展,部分地市、區縣結合區情,設立了本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機構,圍繞區域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然而,基礎教育質量監測是一項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的系統工程,對監測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技術和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監測機構必須具備對教育生態的強大理解力和辨別力。
蘇州于2014年率先在江蘇省成立了獨立建制的市級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在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和江蘇省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的指導和支持下,于2015年啟動了蘇州市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項目,并嚴格依照國家標準開展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經過五年的實踐探索,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專業化的教育質量監測隊伍,構建了具有國際視野、國家標準、蘇州特色的義務教育學業質量監測體系,在發揮教育質量監測的導向、評估、診斷和改進功能等方面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本專題系列文章,從多角度介紹蘇州市開展評估監測工作的實踐探索與理論思考,為全國各地在市級層面深入推進教育評估監測工作,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研究樣例。
專題的第一篇文章,從理論建構與實踐成果的角度,剖析“高品質”學業質量監測的“蘇州特色”,為地市級評估監測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完整的操作方案。專題的第三篇文章,從教育生態的視角,展現了多層次、多維度的監測數據分析案例,引導社會樹立正確教育質量觀。其他系列文章,也從相關因素研發、監測結果運用等多個方面,介紹了蘇州近年來教育監測評估的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國家要求建立健全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監測制度。當前,我們尤其需要建立健全市、縣(市、區)兩級的基礎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并做好上級監測結果報告的數據解讀、問題診斷和結果運用的工作。同時,我們也希望有條件的地區能夠借鑒蘇州市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的經驗,加強市級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的建設,通過構建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培養教育質量監測隊伍,提升監測的專業化水平、科學化水平,推進監測結果運用,切實推動本地區育人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改進和提高。
(作者系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