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本源”“真實”的本真兒童特質為基點,結合江蘇省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30年傳統文化教育改革實踐,打造“龍飛鳳舞”的本真兒童生活空間,開發“龍飛鳳舞”的本真兒童生活課程,創新“龍飛鳳舞”的本真兒童生活范式,探索出一條“龍飛鳳舞”的新時代本真兒童成長之路。
【關鍵詞】本真兒童;本真教育;生活空間;生活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3.0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6009(2020)42-0051-02
【作者簡介】宗立,江蘇省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江蘇丹陽,212300)校長,高級教師。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校園,給學生以耳濡目染的文化熏陶,這是江蘇省丹陽市丹鳳實驗小學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重要課題。學校以“龍”為切入點,將“龍文化”的精神內涵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以“本源”“真實”的本真兒童特質為基點,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特點,正視兒童情智發展差異,尊重兒童個性,努力構建“貼近孩子生活”“適合不同孩子需求”的本真教育范式,探索出一條“龍飛鳳舞”的新時代本真兒童成長之路。
1.立德樹人,打造“龍飛鳳舞”的本真人文環境。
以“丹鳳好老師”行動計劃為綱領,通過“十佳金鳳獎”“朝陽銀鳳獎”“丹鳳榮譽教師獎”引領全體教師立德、立功、立言。通過青年教師讀書交流會、基本功展示、拜師結對、發展規劃促進青年教師滿懷初心、茁壯成長;通過骨干教師作講座、談體會、說成長突破瓶頸,再創輝煌;通過老教師回憶往昔,暢想未來,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通過“我身邊的丹鳳人主題征文”“我的教育故事”等形式,堅定樹立做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思想。
2.文化布局,建設“龍飛鳳舞”的本真物態環境。
學校結合“龍”文化元素和學生生活的地域傳統文化,以“以愛蒙真”校訓石為中心,以“一館、二中心、三廣場”為主基調,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的總體布局。一館,指學校“新龍文化民俗館”;二中心,指“新龍文化開發中心”“新龍文化體驗中心”;三廣場,以校訓石為主題的“蒙真廣場”,以中國象棋、圍棋為元素的“國學廣場”,以丹陽地方名人湯展文為主題的“展文廣場”。
3.特色實踐,活化“龍飛鳳舞”的本真活動體驗。
學校發揮“龍文化民俗館”“龍文化長廊”的育人功能,進一步加強“新龍文化體驗中心”的育人效能,通過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置身于此,交流展示龍文化。學校和丹陽市傳統文化教育協會、丹陽市民間藝術家協會、丹陽市水晶山民俗館等單位合作,通過每年的游學活動、研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體驗機會。
1.學科課程,基于系統學科的“龍飛鳳舞”本真形態。
通過校本研討中的三種同課異構(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同課異構;轉崗教師和骨干教師同課異構;校內教師和校外教師同課異構),不斷培養教師把握課標、鉆研教材、研究學生、駕馭課堂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胸中有法,以學生的認知和視角開展教育教學,以學情、生成性資源和學生達成率作為課堂成效的評判標準。
2.活動課程,基于直接體驗的“龍飛鳳舞”本真形態。
學校先后成立了78個校級社團和班級社團。一是學科社團,旨在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二是藝術社團,旨在培育學生的藝術素養;三是體育社團,旨在培養學生的身體素養。我們傳承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特色、挖掘丹陽地方文化資源、吸收現代科技手段,成立了龍獅坊、剪紙坊、烙畫坊、刺繡坊、面塑坊等。
3.校本課程,基于差異發展的“龍飛鳳舞”本真形態。
編班個性化。打破班級限制,學生按照選拔、推薦加自我報名的方式分為A、B、C三組,其中A班面向學有困難的學生,占比約20%;C班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占比約20%;其余學生編為B班。A班學生立足于“扶”,B班學生立足于“推”,C班學生立足于“激”。力爭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和思維品質等方面都能“吃飽”“吃好”,都能得到適合的發展。
教師特長化。我們做到了同年段學生全部打散,在考慮教師編排時,依據教師個性特點,科學分工,力求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科教學優勢。尤其注重A班教師的選拔,將有責任心、有耐心并且課程開發能力較強的教師選為A班輔導教師,注重活動性、趣味性、操作性,以求培養A班學生的學科精神。
1.幼小銜接,開啟不同類型“龍飛鳳舞”教育的真情融合。
學校組織一年級教師專門就幼兒適應一年級的學習生活設計了一周的內容。開學第一個星期,專門進行生活習慣、學習要求、身心健康的引導教育和訓練,有效幫助幼兒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實現幼小銜接。
2.家長學校,對接不同環境“龍飛鳳舞”教育的真實溝通。
從2018年起,在一年級嘗試開展“家校共育”系列活動。兩年來,在家委會的組織下,家長們相繼開展了“親子讀書活動”“親子游園活動”“讀書分享活動”。家長開展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家校間的合力進一步凝聚。
3.儀式教育,結合不同風格“龍飛鳳舞”教育的真我認同。
學校充分結合中秋、重陽等節日開展征文、文娛演出等主題儀式教育,同時結合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展“開筆禮”,結合三年級的“成長禮”、六年級的“畢業季”等開展專題儀式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