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夏提·多魯昆
中圖分類號:F2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 1145(2020)04- 155- 01
摘 要 在我國勞動法日益完善的今天,國有企業在用工成本、解除用工風險方面的意識也在不斷地升高。目前,國家法律明確兩種用工方式:全日制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而本論文主要針對國有企業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風險及對策進行分析,望能夠對大家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非全日制用工 法律風險 對策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
非全日制用工是與全日制用工完全相對的一種用工模式,國家《勞動合同法》對于非全日制用工做出了明確的法律界定。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了將小時作為單位來給予報酬。通常情況下,勞動者在每日內工作時間要控制在4小時內,每周工作時間不可超出24小時。從企業的角度進行分析,可按照市場變化情況對于勞動力余缺的情況企業可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整,從而達到降低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投入的目的。從勞動者的層面來看,勞動者可享受最大限度上的自由,從而達到工作與生活的協調狀態。在勞動合同法中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不需要對簽署的書面勞動合同來做出任何的更改,對于用工關系可隨時終止,工資的結算不可超出15天的時間[1]。
二、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風險分析
(一)被認定為全日制用工導致的法律風險
在目前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法》中對于非全日制用工和全日制用工做出了明確地界定,并且在字面定義上給出了詳細的說明,可是,非全日制用工模式在企業運用的過程中的問題卻潛藏及引發了一系列的用工風險,譬如:由于加班所引起的員工工作時間較長,明顯超出了國家法律規定的工作時間;在未簽署非全日制用工合同的情況下,對于用工時長缺少詳細的考勤登記,等等。如果非全日制用工被劃分到全日制用工的范疇,那么,國有企業則需要遵循全日制用工相關國家法律規定來承擔起相對應的責任,不可私下隨意解除前期建立起的勞動合作關系,反之,則需要給予勞動者相應的賠償。
(二)被認定為勞務關系導致的法律風險
因未簽署書面非全日制用工書面合同、未遵循國家法律為勞動者購買工傷險等各方面原因,造成非全日制用工被錯誤的認定為勞動關系。企業員工在日常工作過程當中,若有意外的出現,那么國有企業就需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來履行相關的職責,同時,針對未通過工傷保險的要對有關賠償進行分解,一定要認識到:勞動關系導致的法律風險其風險系數是非常高的。
(三)未購買工傷保險而導致的工傷賠付風險
在國家勞動法及相關規章制度當中,對于非全日制用工簽署的書面勞動合同一致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可是,非全日制用工中勞資雙方亦歸屬勞動關系的范疇,國有企業具有為企業員工繳納社會保險的法律義務,但因非全日制用工模式下,企業員工的流動性是非常大的,一些國有企業一直沒有把非全日制員工納入到企業人力資源體系當中,為此,對于企業員工的社保問題并不重視。此外,有的企業員工為了能夠得到現金而選擇不入社保,這是造成國有企業在非全日制用工下法律風險提高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如果國有企業沒有為員工購買社保,特別是員工的工傷險,如果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發生工傷事故,那么,企業則需要按照國家《工傷保險條例》等相關制度給予員工相應的保險補償[2]。
三、避免非全日制用工風險的措施
(一)簽訂書面協議,購買社保
眾所周知,非全日制用工模式下,勞動條件和勞動者的自身情況是一對一對應的狀態,為此,具有多樣化的特征。為此,非全日制用工會使得國有企業在平時工作中出現各種各樣的糾紛,為能夠有效地規避這一問題,在用工之前簽訂書面協議,建立科學的勞動關系可以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期間,國有企業和員工簽訂的書面合同協議與全日制用工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可以說是非全日制用工最有效的‘法律武器,這有效地將企業的用工風險掌控在最小的狀態。一般情況下,非全日制勞動合同是由國有企業和企業員工在協商的基礎上來簽訂的,其中涵蓋有工作期限、工作時間、工作報酬、勞動條件等基本內容。
國有企業非全日制用工模式下為企業員工進行社會保險的購買在一定程度上可達到分解工傷賠償風險的作用,并且是非全日制勞動關系在法律層面上的重要依據。此外,國有企業由此承擔的社保成本是比較低的,總而言之,非全日制用工模式的應用可為國有企業規避一系列的法律風險。
(二)強化用工管理力度,規避利益沖突
國有企業在與員工簽署書名協議且進行社會保險購買的基礎條件下,企業要重點做好用工管理工作:第一,認真做好非全日制員工的日常考勤管理,這樣就能夠對于非全日制員工的工作情況有一個詳細的記錄;第二,盡可能地避免由于“加班”等原因引起的非全日制用工模式下員工工作時間超出法律規定時長的情況;第三,若非全日制員工日常工作涉及到了企業的商業秘密,那么則國有企業要與員工隨時簽署書面保密協議,保護企業的相關權益。
四、結語
國有企業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風險其實歸屬于企業風險的基本范疇,為此,國有企業要正視面臨的法律風險問題,把握好企業生產及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積極地做好法律風險防控工作。大量的實踐證明:對國有企業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風險做好具體的分析,同時做好風險應對策略,才能夠促使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得到不斷地增強,才能夠保障國有企業在安全的狀態下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維友.企業用工法律風險防范[J].企業文明,2017(05):66-70.
[2]祿覲瑄.企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與管理[D].蘭州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