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電影《毒戰》是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北上的代表作,是其在拍了多部黑幫片、警匪片之后,首次涉足毒品題材。該片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顛覆了傳統警匪片的套路,延續了杜琪峰慣用的冷靜客觀的鏡頭語言風格。特別是影片最后的槍戰,克制了邪不勝正戲劇套路的過度煽情,令影片在混亂和粗糲的基調中彰顯其真實與內涵。
故事從一場意外開始:某市緝毒大隊隊長張雷(孫紅雷飾演)在一次行動中意外抓住了毒梟蔡添明(古天樂飾演)。蔡希望立功活命,千方百計說服警方,稱自己正操縱著一場兩地毒販的交易,他不但是雙方的中間人,還和大毒梟黎振標(李振起飾演)關系密切。張雷想趁此機會逮住江湖上有名的黎振標,于是和蔡一拍即合。蔡表現得異常積極,愿意冒險陪張雷去和幾方毒販周旋。萬萬沒想到,這一場看似勝券在握的緝毒行動會逐步演變成一場跨境毒品戰。
出于特殊的工作需要和安全保障因素,以往的公開新聞和電視節目中,緝毒警的形象和身份都受到了嚴格的保護。影片中的幾場臥底戲將這種特殊性展現得淋漓盡致——成功的緝毒不僅僅是要抓獲窮兇極惡的毒販,更需要繳獲完整的犯罪證據鏈和販毒團伙名單,從而徹底鏟除制毒網絡。因此,緝毒干警在辦案過程中不得不與形形色色的毒販打交道。經驗老到的張雷雖然應對自如,仍不免受到生命威脅。當毒販邀請他一起吸毒時,不僅不能露出絲毫慌亂,還要佯作熟練且享受。吸食毒品的危害,一直到事后對其搶救過程中的鏡頭中才顯露出來,令張雷這樣的硬漢都難以自制,足以顯示毒品的可怕之處。
為了取得販毒團伙的信任,警隊在某個晚上迅速將當地毒販的船隊一網打盡,以便第二天用已替換的船只迷惑毒販。當一切都順利推進的時候,劇情發生了轉折,另一隊突襲毒品加工廠的警力遭到重創。似乎蔡對工廠地形有所隱瞞,又或者是毒販太過警覺,警方的行動被提前察覺,一番激烈槍戰后,警隊損傷慘重,幾名主犯也從地道逃脫……
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漸漸相信,蔡是毒品的受害者,他的妻子在制毒廠爆炸中喪生,決心協助警方行動的動機似乎再合理不過。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蔡的所作所為越來越令人困惑:先是帶著毒販團伙漫無目的地到處游蕩,讓警方疲于奔命;然后蔡突然來到人流密集的學校門口,向毒販坦白自己受警方脅迫所以出賣了眾人,甚至勸這幫毒販放手一搏。于是,平靜的街頭瞬間變成戰場。張雷和其他干警在與毒販的槍戰中兩敗俱傷、重傷倒地。在幾方勢力交火中,蔡想趁亂逃走,遭遇被自己出賣的毒販……最后關頭,蔡居然掙脫了手銬,毫不猶豫地射殺了張雷等干警。正當蔡奪車逃跑即將得逞之際,奄奄一息的張雷拼盡最后全力,銬住了他的腳,終于將蔡繩之以法。影片的最后,是蔡被執行注射死刑的情景。回想他滿口謊言的樣子,大家終于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原來他從來都沒有信過任何人,出賣同伙、欺騙警方,不擇手段都是為了逃生。令觀眾意猶未盡的是,直到大幕落下,影片也沒有出現英雄康復、立功授勛的場景,讓人不禁回味張雷銬住蔡時的堅毅眼神……
同樣是講述緝毒的故事,與爾冬升的《門徒》相比,《毒戰》全片并沒有什么感情線,緊湊得讓人幾乎無暇思考和感慨,但是影片刻畫的復雜人性和劇情的巧妙構思,卻令觀眾印象深刻、拍案叫絕。
和平年代,緝毒就是最危險的戰場。之所以緝毒警的工作和故事不需要煽情,是因為毒品和毒販往往泯滅人性,這樣的現實敘事會令人們更為尊重和敬畏緝毒這項事業。我們應當牢記:中國每年約有300余名干警犧牲在緝毒一線;改革開放40年來,全國已有1.3萬余名緝毒干警因公犧牲。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