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福建省寧德市草莓產業為例,通過分析目前寧德草莓產業發展現狀,找出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助力農產品發展。
一、草莓產業發展現狀
寧德市蕉城區是福建省最大的草莓集中種植區。20世紀80年代中期,寧德市蕉城區開始發展草莓種植,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草莓產業是蕉城區種植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是農村經濟發展、農業效益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第一批草莓栽培者來自蕉城區七都鎮六都村。1986年到2004年,當地主要種植“豐香”草莓,其色澤鮮艷、口感俱佳、外形美觀,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隨著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2004年,蕉城區引進了“法蘭蒂”草莓。“法蘭蒂”草莓具有產量高、抗病性強、耐貯運等特點。試種成功后,它迅速取代了原有品種,成為當地最熱門的品種。
蕉城區90%以上的草莓主要種植在覆膜小拱棚內,且當地現有專門從事草莓種植和銷售的農業公司和合作社規模較小,導致產品銷售仍集中在集中采購和無包裝的街頭購物籃銷售。盡管其售價比浙江寧波等地低3-4倍,其知名度不值一提。近年來,蕉城區草莓協會先后申請注冊了“六都草莓”和“天都草莓”商標,并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原產地認證”。雖然一些產品進入了大型超市,提高了產品的價值,但現存問題仍然不可忽視[1]。
二、存在問題
1. 生產模式缺乏創新,規模小
目前,蕉城區草莓種植大部分還是采用傳統模式,種植在路邊覆膜小拱棚內,播種、采摘基本上都依靠純人工,并且對自然氣候依賴大。由于蕉城區地處東南沿海,臺風頻發,暴雨天氣多,這對需要充沛陽光的草莓種植來說極其不利。而傳統的路邊覆膜小拱棚并不能抵御極端天氣,其生產規模也受到局限。除蟲、殺菌等工序也大量依靠人工,采用人工背箱噴灑農藥的方式,效率低下,導致草莓產量和規模都不如外地產業化的草莓園區高。
2. 銷售模式傳統,銷量低
談及銷售模式,目前蕉城區的草莓銷售模式仍然采用集中采購和無包裝的街頭購物籃銷售,雖有部分供游客體驗采摘銷售,但總體而言,銷售模式傳統滯后。并且今年受疫情影響,游客減少,草莓滯銷現象嚴重。對于僅有傳統銷售模式的蕉城區草莓產業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3. 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管理方式效率低
目前,從事草莓產業的基本上是歲數大的農民,其文化水平不高,對草莓的管理方式也缺乏效率。農民對互聯網、新技術、電商等名詞缺乏認識,草莓的產量、銷量、銷售額、畝產量等具體信息基本依靠傳統手記或者腦記方式,既不準確也無效率。更別提從生產、銷售、包裝到運輸一系列環節的具體操作,總體管理不夠專業化,效率極低。
4. 產品單一,銷量受季節影響大
當前蕉城區草莓產品僅是以水果這單一產品銷售,并沒有其他副產品,而水果的生產、儲存、運輸等成本高,受季節影響大,不定性的因素都會對其產生巨大影響。據了解,一年中只有11月至次年4月期間才能采摘,并且要在當季完成銷售,若未完成銷售,則將帶來巨大虧損,這都是因為產品單一所導致的。
5. 個體單干現象普遍,缺乏產業化,知名度低
目前,各家草莓都是獨立運行的,互相之間還存在競爭關系,生產種植信息溝通不暢,缺乏產業化。各家之間缺乏合作,還存在搶客戶等現象,影響農民之間關系。由于缺乏統一的產業管理,導致寧德草莓口感雖好,但知名度卻很低。
三、發展對策
1. 提高農民對互聯網的認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現在,無論是購物、消費、學習或是娛樂,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了。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并逐漸拓展到生產、生活的全領域。“互聯網+”農業已經不再是新名詞,互聯網可以推動傳統農業向知識型農業發展。
所謂知識型農業,是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技術、信息等要素成為農業經濟增長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僅取決于傳統農業資源的投入,還取決于現代技術的應用程度、信息的獲取和應用。與傳統的資源型農業不同,知識型農業依靠科技進步、生物工程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利用現有科技成果和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民必須與時俱進,提高對互聯網的認識,學習互聯網知識,使用科技為我們帶來的福音,利用互聯網參與草莓的生產、管理、儲存、運輸等環節,保證各環節數據化、科技化、高效化,進而達到減小成本、提高產量、擴大規模、提升銷量的效果。
2. 創新草莓電子商務發展
目前,農產品在經營模式上已經有了許多探索和創新,有力地推動了“互聯網+”背景下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的快速發展,進一步顯示了農產品零售網絡規模的擴大。B2B產業進入工業互聯網階段,農產品業務進入數字商務階段,生鮮社區團購成為新產品產業。特別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間,農產品電子商務幫助我國許多滯銷農產品發揮其原有價值[2]。
草莓也屬于生鮮產品,寧德草莓首先可以利用拼多多、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進行草莓的網上銷售,讓草莓走得更遠;其次可以與當地生鮮超市進行合作,比如超級物種、永輝超市等,走高端精品草莓路線,滿足高質量消費人群對高品質食品的需要;最后還可以與直播平臺、主播、電視臺等合作,通過“直播帶貨”“直播助農”等方式解決草莓滯銷的問題。今后也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進行草莓產品的促銷。
3. 發展草莓產業園建設
現代農業產業園以技術密集型為特征,以科技開發、示范、輻射、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寧德草莓產業可以擴大公園的范圍建設,打破溫室化種植單一模式,將不同生產主體之間能夠發揮作用的各種農業科技形式,以及能夠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類主導產業和優勢區域納入園區建設范圍。
比如,可以學習臺灣大湖草莓文化園區,利用閑置糧倉設置了大湖地區農會農村酒莊,而大湖酒莊有專門的制酒中心和品嘗中心供消費者參觀與品嘗,草莓文化館則供大家參觀、學習、交流。草莓不只是作為一種水果,也被制成各種干果、酒類、飲料、面包、餅干、調料等,這不僅豐富了草莓的存在形式,而且拓展了草莓的儲存期限。
四、結語
福建寧德草莓產業只是目前農產品的一個縮影,我國各地區還有許多農產品產業發展滯后,希望我國農產品都能緊跟時代潮流,搭上互聯網+的列車,轉變發展模式,提升產量銷量,進而改善農民生活。
參考文獻:
[1]韓少成. 農產品電子商務物流模式比較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6.
[2]沈嵐. 寧波市草莓產業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寧波大學,2013.
作者簡介:
趙曉婷(1998-),女,漢族,福建寧德人,江西財經大學本科在讀,人力資源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