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語鴻

沿著斑駁、蜿蜒的青磚路,踏入昔日“匯通天下”的平遙古城,一家名為“前世今生”的文創店鋪正敞門迎客。正是周末,100來平方米的小店里擠了不少游客,大多是年輕的少女,一半以上都身著漢服。
“前世今生”文創店賣漢服包的時間并不長,從2019年才開始嘗試。在這之前,它的品牌名字叫“萃譜園”,主要為景區做策劃,售賣和定制高質低價的文創帆布包。
搭上漢服產業的東方快車
一般來說,大多數漢服和國風包袋都是線上網店銷售,適合當代青年人的購物習慣。漢服和漢服的周邊產品一度仍屬于小眾圈內商品,如果開在線下,租金高,客戶不多,商家的壓力會非常大。
但對于“前世今生”的創始人肖旭來說,開在線下也要看是在哪里。如果是開在日均客流量能超過10萬人次的旅游景點,或許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從2019年起,肖旭繼續發揮所長,在古城售賣自制原創的漢服包。肖旭有自己的設計師團隊和生產線。比起許多網店“來料加工組裝”的生產方式,從設計到生產,肖旭可以將產品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這個包包的絨我摸起來不太喜歡!”“老板,這個包的鏈條可不可以替換?”據肖旭統計,大多數來店購買的都是“95后”,她們個性開朗,會如實地直接反饋自己的意見,并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風格。因此,剛剛設計出的樣品,肖旭會拿到店鋪試賣10天左右,收集顧客們的反饋信息,回來進行修正、改良,再試賣。這樣他漸漸掌握了漢服包的流行趨勢。
不過,肖旭也坦言,漢服包還沒有特別流行的風向標。大眾對漢服包的印象和需求遠遠不如漢服,這也和市場對漢服包沒有明確的定義有關系。
從寂寂無聲到重構國風
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國古人也是要背包的。
中國自古有“包迷”,但由于中國服裝史一直較為忽視包袋,故而面對如今的漢服包,不少漢服愛好者也不知該不該購買。對于漢服圈里極為遵循“傳統制式”的一部分漢服迷而言,漢服包缺乏可供復刻的“模板”和學習的“儀制”,如何如服裝搭配也成了一件些許令人尷尬的事情。
在“前世今生”的店鋪中,漢服包的價格基本在49元~300元不等。肖旭說:“如今市場上的漢服包,大多就在這個價格中,暫時沒有出現一個漢服包的標桿品牌,大家不敢輕易提價。”
“三套漢服一個包”也是目前漢服圈的普遍現象。許多購買者寧愿花上千元的費用購置一套漢服,但卻舍不得給不同的漢服搭配一個百十元的包包。“漢服雖然已經火到出圈,但是漢服包的大熱,還需要一段時間。”肖旭說。
“有些人對中國風有誤解,以為宋代的清雅之美就是中國風的標準。但其實中國風有很多種,如明代的華麗端莊之美。應該是百花齊放,各花入各眼,我想做出北方的特色來。”對于“新國風”一詞,肖旭認為又和國風不同,“新國風是色彩圖案的重組、構成,而不是復刻。它一定是古代沒有的,但能讓你一眼感受到是傳統的”。
這些他堅持的觀點在“前世今生”包袋的形狀上就可見一斑,不僅有裝飾作用的小挎包,還有一些非常實用的皮革桶包。“作為一家開在旅游景點的漢服包店,在設計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裝飾作用,顧客的需要也很重要。我不能和線上的店鋪一樣只做小巧的包袋,那只適合出門聚會,不適合長途旅游。”大膽的包形背后,又有克制的圖案。“我不會把飛魚、鹿、五爪龍隨隨便便繡在包上,雖然如今國風市場的門檻低,但我們依舊需要帶著文化的認知來做產品。新國風不該是無根之木。”
在肖旭的抖音上,他正拿起了一個古香古色的精巧荷包對準鏡頭。荷包的背后,是座座已矗立了數百年的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