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刑法基本原則 罪刑法定 法益保護 責任主義 犯罪三階層
作者簡介:郭潔,西北政法大學,碩士。
中圖分類號:D9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175
(一)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作為刑法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簡言之可將其概括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事實上,我國《刑法》第3條第一句的表述“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并非罪刑法定原則,而是為了提醒司法工作人員,以防止司法工作人員將有罪行為做無罪處理,其目的在于強調法益保護機能;相反,該項規定的第二句話才是關于罪刑法定原則的表述,該句表述的目的在于強調人權保障機能。該原則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成文的罪刑法定:法律上對定罪量刑方面必須要有明確的規定,法官在實踐中判處案件時,必須要根據明確規定的法律對行為人定罪量刑。同時,禁止適用習慣法。
2.事前的罪刑法定:新的法律不適用于新法頒布之前的行為即刑法禁止溯及既往。
3.嚴格的罪刑法定:即刑法禁止類推解釋。
4.確定的罪刑法定:即罪行規范應當明確、適當禁止絕對不定刑、不定期刑以及處罰不當罰行為。
(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關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否屬于刑法的基本原則這一問題有不同的主張。有的人認為,該原則首先應當是部門法的基本原則,然后才能進一步上升為一般原則,所以該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有的人認為,刑法的基本原則應是“只有刑法所具有的、能夠與其他部分法所區別開來的原則”,因此該原則并非刑法的基本原則。筆者認同后者的觀點。雖然該原則在法治社會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國現行刑法的規定,其仍然存在著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刑法的目的是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處理好二者之間關系的關鍵就在于使二者相互統一,不可偏廢。但該法條在適用主體上僅包括了犯罪的人,即該法條側重于強調懲罰犯罪,卻忽略了保障人權。
2.無論是對犯罪人的定罪量刑還是對一般公民合法權益的保護,法律都應當平等適用。而該條規定則忽視了對一般公民合法權益的平等保護。
3.對于該法條之規定的“平等”的范圍又有不同的看法:(1)該處的“平等”僅指立法上的平等;(2)僅指司法上的平等;(3)是立法平等與司法平等的統一。本文在此贊同第(3)種觀點。因為,立法平等是司法平等的基石,沒有立法上的平等,司法上的平等就不會存在;但若只有立法上的平等,而司法實踐中卻無公平公正,立法上的平等也就毫無意義。而我國現行刑法規定“在法律適用上一律平等”側重于強調司法適用上的平等,就完善我國刑事立法角度來看,該規定并不全面。
(三)罪刑相適應原則
公眾所關心的除了不要發生犯罪,也希望犯罪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性少一些。因此,犯罪所侵害的公共利益越大,促使人們犯罪的力量就越強。相應地,防止人們犯罪的方法就應該越有力量。即對于犯罪分子應該判處什么罪行、判處多重多輕的罪刑都必須要依據法律的規定,再與行為人所犯下的罪行和需要承擔的刑事上的責任聯系起來,做出一個處理。所以,“罪刑相適應原則”也可以包含在罪刑法定原則中。
(四)對現行刑法三原則的內在關系分析
據上文所述,罪刑法定原則在內容上包含著罪行均衡的內容,該內容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有所交叉。故內容上,罪刑相適應原則可以歸于罪刑法定原則。并且,倘若在個案中嚴格落實罪刑法定原則與罪刑相適應,那么就一定會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事實上已被包含在其他兩個原則之中。
綜上,現行刑法規定的三原則在邏輯關系上并非是簡單機械地并列關系,而是層層包容的關系。將罪刑法定原則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無可非議,其他兩原則作為刑法的原則也無可厚非。但本文認為,若要科學合理地對行為人定罪量刑,刑法的基本原則應當是罪刑法定、法益保護與責任主義。這三個原則與成立犯罪三要素即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有責性相照應。將該三原則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不僅能夠更好地與犯罪三階層理論相結合,對定罪量刑問題作出科學的分析,使犯罪人得到應有處罰,使無辜的人免受刑罰處罰,更有利于從理論上來界定、處罰和防止犯罪,以實現刑法基本原則的存在意義。
依照我國《刑法》第13條有關“犯罪的概念”的相關規定我們可知犯罪具有社會危害性,刑法的制定是為了保護法益,犯罪的本質是侵害法益。所以為了實現刑法存在的意義,我們必須將法益的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原則,雖然我國《刑法》中沒有提出“法益保護”為刑法的基本原則,但通過《刑法》內容的具體表述,我們可以看出,刑法的目的就是保護法益。并且,將“法益保護”作為刑法的基本原則,也有其深厚的理論基礎。
一方面,該原則與罪刑法定原則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在司法實踐中,司法工作人員對保護法益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其基本要求就是對行為人的定罪量刑都要依據法律的規定。同時,立法機關在分則中通過對各具體罪名及其后果的明文規定,告誡公民不要為刑法所不允許為的行為,否則將會受到刑罰處罰以達到規范國民行為的目的。由此可知,刑法規范通過限制公民的行為以保護刑法法益,其具有行為規范的性質。
除此之外,法益保護為刑法的兩大機能之一。為了發揮這一功能,我們就應該把這一原則作為其基本原則之一,來更好地保護法益。
另一方面,在刑事立法上,應當把哪些行為規定為犯罪是一個核心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有結果無價值說和行為無價值說。前者關注法益被侵害與否,以對法益的侵害以及侵害程度來劃定罪名以及處罰范圍;后者堅持規范違法說,以行為違反了社會倫理道德來劃定處罰范圍。本文以為,對于處罰的范圍應當堅持結果無價值論,因為若以行為無價值論作為判斷依據,就會嵌入過多的道德倫理觀,這樣就會造成刑罰處罰的范圍不一致,進一步破壞刑事法制的統一。并且,這樣往往會因為過多社會道德倫理的影響,從而會導致輿論影響司法公正,使得司法公正的實現略顯艱難。相反,堅持結果無價值論,以對法益的侵害程度為依據,有利于保護法益保障人權。
綜上所述,刑法處罰范圍的劃定必須依賴于行為對法益的侵害程度。
根據三階犯罪理論,成立犯罪必須同時具備構成要件符合性、違法性和責任性。如果某一行為僅僅具備前兩個要件,而不具備第三個要件,那么該行為就不成立犯罪。比如,某人即使實施了某一個危害行為,客觀上似乎是成立了某個罪名,但因其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不具有責任性,故不得判定其犯罪; 只有當該行為同時符合上述三個條件時,該行為才有可能構成犯罪,才能對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進行懲罰。正所謂:沒有責任就沒有犯罪,沒有責任就沒有刑罰。
例如,行為人A盜竊一輛電瓶車,價值不到一千元,但在電瓶車后備箱里裝有三千余元,這里我們就要討論后備箱里的這三千余元是否應該算入盜竊金額里。在實務辦理中,公安局將后備箱里的三千余元算入盜竊金額,與電瓶車價值合并最終盜竊金額共四千余元。很顯然,根據三階層原理與上述原則,該判斷是錯誤的。因為根據責任原則,行為人A對于電瓶車后備箱里的三千于元沒有故意,且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行為人A對此三千余元無責,根據“沒有地責任就沒有犯罪,沒有責任就沒有刑罰”。所以,將該三千余計入盜竊數額的做法是錯誤。該案件之所以被錯誤處理,就是因為司法人員未真正理解責任原則。因此,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務中,我們都應該堅持責任主義原則。
(一)“陸紫奐僖┌浮苯溝鬮侍庵?
作為影視劇《我不是藥神》的原型,陸紫奐僖┌敢渤晌爍救娼災陌訃詒景鋼校浜誦奈侍庥幸韻錄傅?第一,什么是刑法意義上的假藥;第二,關于“銷售”的理解;第三,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出罪事由?
(二)“陸紫奐僖┌浮苯溝鬮侍餳蛭?
1.關于假藥的認定。《刑法》第141條規定了“生產、銷售假藥罪”。該罪名侵犯的客體主要為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我國相關司法解釋對假藥也做出了詳細的規定。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生產銷售的無論是實質假藥,還是以假藥論處的法律擬制的假藥,從其行為性質上來說,都應當依法認定為假藥。顯然,陸姿郝虻撓《紉┦粲諼夜繕夏庵頻募僖?
2.“銷售”的理解。認定“銷售”的關鍵在于行為人是否具有營利的動機和意圖;然后遵循罪刑法定原則,從語義上加以解釋和適用。
實際上,陸勇在整件案件中處于買方地位,其為東印度公司提供賬戶、提供幫助的行為,一直都是為了買方的利益,作為買方的代表,為買方提供服務。我國刑法上對于假藥只禁止生產、銷售的行為,而不禁止購買的行為,購買的行為不是犯罪行為。根據罪刑法定原則,陸勇購買印度藥的行為并非犯罪。同理分析,陸勇也不構成讇墜境閃⒏米锏墓餐缸鎩?
3.關于生產銷售假藥罪的出罪事由。法益是入罪的基礎,也是出罪的事由。若僅僅根據現行刑法的基本原則,很容易就斷定陸椎男形鉤閃松奐僖┳錚蛭頤且綴雎愿米錈;さ姆ㄒ妗8菹中蟹曬娑ê蛻釗氳嘏卸ǎ霞旆皆謐詈蠖月絸鬃齔雋瞬黃鶿呔齠ň褪且蛭悸塹鉸絸椎男形⒚揮星趾Ω米錈;さ姆ㄒ媯裕絸撞還鉤繕奐僖┳鎩?
我國現行刑法所規定的三大原則與本文所主張的三大原則相比較,無論是在理論分析或者實務中,后者都更能夠科學合理地保護法益,發揮刑法的功能。因此,在刑法學習和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都應轉變對刑法基本原則的認識,更深刻地學習理解罪刑法定、法益保護、責任主義原則,從而更好地從理論上來界定、處罰和預防犯罪。
參考文獻:
[1]張明楷.刑法學(第五版)[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47頁.
[2]姜濤.基本原則與刑法解釋的關系研究[J].刑法叢論,2015(2),第25頁.
[3]徐小明.沈家本的責任主義刑法思想[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年.
[4]馮軍.刑法中的責任原則兼與張明楷教授商榷[J].中外法學,2012(1).
[5]趙國強.大陸法系犯罪論三要素[J].法學,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