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承國 劉旭東 王田
位于“中國蜜桃之都”山東省蒙陰縣的岱崮鎮是一個以蜜桃產業為主的農業大鎮,年產優質蜜桃2.6億千克,全鎮參與蜜桃生產的農民1.6萬余戶,人均純收入7000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0%以上。
近年來,一批批返鄉投身農業的青年用他們先進的理念,創新的思路,大膽的嘗試讓“崮”鄉的蜜桃產業脫胎換骨、破繭重生。

岱崮鎮農民在大棚內采摘油桃
岱崮鎮的老百姓多年來就有種桃的習慣,可日久年深桃樹逐年衰老,產量和品質逐漸下降,加上農戶老齡化嚴重,觀念陳舊,技術落后,岱崮的蜜桃產業發展一直停滯不前。王棟、包木強等一批青年返鄉創業為產業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
1987年出生的王棟回到家鄉,成立了知青農場,種起了蜜桃和葡萄,他結合自身學習過農業經營管理理論和土生土長、熟悉當地情況的雙重優勢,把“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民”的模式成功運用到實踐當中,他聯合當地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蔣家莊村果農實行“訂單式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家庭農場與農戶簽單子、保障銷路無憂,合作社規范生產技術規程、保障產品品質,實現了統一供應種苗、統一采購肥料農藥、統一無公害生產、統一納入可追溯系統、統一貼牌銷售,帶領“崮”鄉群眾走上致富路,實現多方共贏。
金崮園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包木強也是個“80后”,從小就在后山的桃林中玩耍長大,外出工作后發現桃產業大有學問,不同品種的桃差異很大,有的適合鮮食、有的適合加工,有的糖分高水分足、有的雖不太甜但口感脆爽,不同的需求對應著不同的品種,但家鄉的種桃“老把式們”卻從沒意識到這一點。
2013年,包木強毅然流轉了100畝地,不僅根據市場需求為當地的老桃樹嫁接上了不同的新品種,實現了園區的錯峰供應,還為60畝的油桃蓋起了大棚,在棚里種桃不僅可以比在自然環境下提前1個月上市,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品質,通過套袋產出的黃油桃更加暢銷,去年實現收益130萬元。
能種出好桃還遠遠不夠,對蜜桃進行清理、分級、預冷、包裝等初加工不僅可以讓蜜桃具有商品性,還可以讓蜜桃保存時間延長;把蜜桃加工成桃干、桃醬、桃汁、桃罐頭不僅可以將品相不太好的果品進行有效利用,還可以輕松解決貯存問題,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近兩年,隨著蒙陰蜜桃品牌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特別是一些品質較好的品種,比如黃金蜜桃等,在上海、江西、廣東等南方地區銷量持續增加。但桃屬于極不易保存的果品,一般采摘后常溫放置1-2天就會出現腐敗現象,但低溫下可以保存半個月左右。包漢超用低溫冷藏室專門為即將運往南方的桃進行恒溫貯藏,讓常溫下采摘的鮮桃迅速預冷到0-3攝氏度,再通過冷鏈物流長途運往南方,就可以一直保鮮到產品上市。
岱崮的蜜桃除了就地初加工銷往外地以外,大約20%的蜜桃會進行深加工做成罐頭、果干、蜜桃茶等附加值更高、易儲存的產品,而且這一比例正逐年上升。位于相鄰縣的奇偉罐頭食品公司就與岱崮鎮的很多合作社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
2013年,24歲的武政放棄上海優越的銀行工作,回到家鄉子承父業,初來乍到的他還有些稚嫩,對家里的生意也是從頭學起,經過了六七年的摸爬滾打,他帶領奇偉罐頭食品公司將生產的水果罐頭、水果果干、水果果汁等80多個品種遠銷美國、俄羅斯、歐洲、中東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輕的思維、創新的理念,讓這個1989年出生的小伙成為遠近聞名的“罐頭大王”。
過去,家鄉農民辛辛苦苦打理桃樹,種出的桃子銷路窄,只能等待果販子上門收桃,中間差價都被果販子賺去了,桃子收購價格很低,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一直成為“崮”鄉子弟李長偉內心的羈絆。
2002年,一張北京交通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改變了李長偉的命運,從沂蒙山區走向國際大都市北京,畢業后從事市場營銷的他事業蒸蒸日上,在北京一待就是10年。在工作過程中,他接觸到了電子商務,感受到了電子商務的神奇,突然感到心中的難題似乎有了解決辦法。2013年,他放棄了北京的事業,回到故鄉成立了米云電子商務公司,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致力于解決農村“最后一公里”的物流問題。
米云電商有效推動了本地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一方面,將山里的果品運出去,將物流和營銷完美結合,形成農村O2O產業鏈,成為優質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商,農產品遠銷北京、上海、福建等地,2019年,帶動農產品銷售突破5000萬元,目前銷售的“桃夫人”蜜桃在全國領先。另一方面,建立村級服務站網絡,配備數輛配貨車,與快遞物流公司合作,為偏遠農村居民提供購物、銷售、物流運輸的便捷。目前,米云電商平臺的農產品銷售占全縣的20%以上,物流占40%以上。
2020年中央1號文件對發展富民鄉村產業提出新的要求,支持各地立足資源優勢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提出辦好農村“雙創”基地,重點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一系列舉措,還提出要加強分、初加工等現代農業設施建設等,這些政策對岱崮鎮的蜜桃產業發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時,農業產業強鎮、大棚種植等各級項目也給予岱崮蜜桃產業有力的政策支持。
為更好地促進鎮域經濟發展,打造“一鎮一品”特色產業,臨沂市對全市156個鄉鎮派駐工作隊進行幫扶。臨沂市團委作為其中一員對口幫扶岱崮鎮,發揮其聯系、服務青年的組織優勢,在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幫助鄉村好青年貸款扶持、搭建農村電商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了岱崮鎮蜜桃產業轉型升級。目前,直接促成了2家企業的合作意向,幫助鄉村好青年申請低息貸款2000萬元,搭建了以米云電商為龍頭的蜜桃銷售平臺,推動開展10場農民培訓,培訓農民近8000人次。
每年4月下旬,岱崮鎮都會舉辦桃花節,如今已舉辦了15年,成為了岱崮鎮的一張旅游名片。漫山遍野的桃花賦予岱崮鎮盎然的生機與活力,舉目眺望,花海似錦。一代代“崮”鄉人接續努力、不斷突破,走出了一條傳承發展和勇于創新的道路,沿著這條道路“崮”鄉的桃花將開得更美、“崮”鄉的桃將走得更遠。
相關鏈接
什么是訂單農業?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戶根據其本身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所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訂單農業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
訂單農業主要有五種運作模式:
1.農戶與科研、種子生產單位簽訂合同,依托科研技術服務部門或種子企業發展訂單農業。
2.農戶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或加工企業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依托龍頭企業或加工企業發展訂單農業。
3.農戶與專業批發市場簽訂合同,依托大市場發展訂單農業。
4.農戶與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簽訂合同,發展訂單農業。
5.農戶通過經銷公司、經紀人、客商簽訂合同,依托流通組織發展訂單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