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記者:石教授,您好!能不能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目前丙肝治療存在的問題呢?
石荔教授:大家都知道西藏是一個感染大區,以前還會因為價格原因有些患者無法接受,現在國內藥物上市,而且部分丙肝藥物也被納入醫保,所以對于丙肝的治療基本上不用擔心。
乙肝的危害幾乎家喻戶曉,人人都知道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對乙肝的宣傳也很重視,但是一提到丙肝,普通大眾的了解就沒有那么多了。普通大眾體檢時都不一定會特意檢查乙肝兩對半,甚至抗拒,更不要說丙肝篩查。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無論是乙肝還是丙肝,都需要定期篩查,尤其是丙肝,現在已經有特異性藥物可以治愈,為什么不去檢查呢?要知道丙肝如果不及時干預,和乙肝一樣可能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樣很危險。
所以一定要跟普通大眾強調,無論有沒有病史和家族史,都要去做丙肝篩查。而且丙肝的傳播途徑和乙肝相同,但是目前還未找到針對丙肝的保護性抗體,無法像乙肝一樣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更需要定期篩查。
記者:既然丙肝已經可以治愈,那是不是不可以不用擔心了呢?
石荔教授:這是一個誤區,丙肝治愈了,并不代表丙肝就完全根治了,不代表發生肝硬化、肝癌的幾率就變成0了,因為還可能再感染,所以一次檢查和治療并不能一勞永逸,千萬不能松懈,只要身邊有感染源,我們都建議定期篩查。
當然也有一些患者,在丙肝治愈后聽醫生的話去做了幾次復查,每次都正常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就自認為已經安全了,尤其是看到周圍有人不復查也沒有再感染過,所以逐漸放棄復查。為什么有的患者治愈后問題不大,而有的患者就會進展到肝硬化、肝癌呢?這就是我們強調個體化精準治療的原因,每個人年齡、家族背景、傳播途徑和所處環境以及自身基礎疾病都有差異,年齡小而且沒有基礎疾病的人自然復發和進展的幾率較小,而治療時已經有肝纖維化、肝硬化的,特別是年齡偏大的,自然風險較高。另外,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都是肝癌的危險因素。
臨床上我都會建議患者最少4個月定期來隨訪,如果連續檢查結果正常會適當擴大至6個月到一年。不光要檢查肝功能和病毒,還要確定其他基礎疾病的影響。
記者:我們知道乙肝可能會出現體檢肝功能正常,卻出現肝癌的情況,丙肝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
石荔教授:臨床上也是遇到過的,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丙肝和乙肝是完全不一樣的病毒,乙肝會有免疫抑制期,暫時不用抗病毒治療,需要密切觀察,在此期間肝功能如果出現波動是否能及時觀測到,以及其他指標是否符合抗病毒指征,都是有嚴格標準的。但是丙肝不同,只要發現病毒陽性就要開始治療,不管轉氨酶是否正常,所以肝功能是否正常并不是丙肝治療的標準,不會像乙肝這么難以界定。
一般患者出現肝癌,我們會通過一系列檢查和評估來判斷病因,首先考慮的就是病毒性肝炎。如果存在你說的肝功能正常卻出現肝癌,大多數是因為沒有篩查丙肝,根本不知道病毒是否陽性。這就又回到了剛才的問題,丙肝的篩查非常重要。

記者:您在臨床當中有沒有遇到過丙肝合并其他疾病這種情況?
石荔教授:臨床上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抗病毒治療效果很好,丙肝治愈后卻發現了肝癌,追根究底發現患者本身就有脂肪肝和糖尿病,這些都是肝癌的高風險因素。對于這些患者,除了抗病毒治療,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積極改正自己的生活習慣。
首要注意的就是飲食,雖然病毒性肝炎不能通過飲食來治療,但是不正確的飲食也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影響疾病進程。特別是有糖尿病或者高脂血癥的患者,飲食更是有很多限制,要遠離高糖高脂飲食。
像我們西藏地區,脂肪肝的比例也比較高,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飲食,當地老百姓很少吃蔬菜,飲食結構就是牛羊肉和酥油茶、奶茶等等,而且高海拔地區缺氧,更限制了運動,這種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造成脂肪肝的產生。除了脂肪肝,酒精肝也是西藏地區常見的肝臟疾病,其實不光西藏地區,很多地方酒文化源遠流長,人們以喝酒的多少來判斷感情的深淺。如果合并有脂肪肝,還會限制酒精代謝,加重肝臟損傷。
另外一個就是藥物對肝臟的損傷,本身就有丙肝或者脂肪肝,再亂吃藥損壞了肝臟,無疑是會加速疾病進展的。西藏很有名的藏藥,其實跟中草藥一樣,本身是我們的瑰寶,但是老百姓自己無法辨別如何使用,看到廣告說可以治愈乙肝或者丙肝就買來吃,都是不可取的。我在臨床上也遇到過自行用藥導致的急性肝衰竭,后果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