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陳詞

人物檔案

韓英: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病醫院副院長、消化內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華醫學會內科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自身免疫性肝病協作組組長。
外周血自體干細胞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臨床新技術,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分級診治策略,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承擔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重大新藥創制專項、“863”計劃、軍隊高新技術專項、陜西省科技惠民計劃等多項重大科研課題。在Hepatology、J Hepatol、J Autoimmu等肝病和免疫性疾病權威雜志發表SCI論著60余篇。
記者:韓教授,您好!肝病患者除了治療之外,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日常飲食,肝病患者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韓英教授:經常會有患者問我,得了肝炎之后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這是我們肝病醫生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無論是乙肝、丙肝、酒精肝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最重要的就是減少對肝臟的損害和負擔,這是一切的基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改變飲食習慣。
第一,有哪些食物不能吃?動物內臟、血、雞皮、鴨皮這些高脂食物,經過加工可以長期存放的食物都盡可能不要吃。所有的飲料都不要喝,尤其是酒及酒精飲料。
還有一些患者認為既然肝臟出現損傷,那么就要加強營養,要吃保健品,臨床上我們并不建議肝病患者吃保健品,對于肝病患者來說,最好的蛋白是雞蛋、肉類。
這么多禁忌,那么肝病患者該吃什么?簡單來講就是新鮮蔬菜、水果、雞蛋、瘦肉、豆腐等等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這些都是肝病患者可以吃的。
第二,飲食習慣的問題,我們中國老百姓吃飯喜歡趁熱吃,實際上,從醫學的角度來講,進食需要適宜的溫度,尤其是肝病患者,特別是肝硬化失代償期,更加需要保護胃腸道。什么溫度最合適?用干凈的手指觸碰食物,不感覺到燙手就是最合適的。
第三,一定要保持消化道的通暢,胃腸道通暢了,排泄物不會在體內過多停留,腸道毒素就會減少,對于肝臟也是一種保護。
記者:韓教授,你剛才提到肝病患者要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患者咨詢過我們,蛋白質攝入過多會不會反而加重肝臟負擔?
韓英教授:通常醫生所說的高蛋白飲食是指對于慢性肝病或者肝硬化的患者提供優質的蛋白質,而不是所有食物都是蛋白。維持人體正常運轉不僅僅需要蛋白質,還有適量糖和脂肪。單純吃一種食物,肝臟不停轉化代謝,當然會加重肝臟的負擔,所以要搭配不同的營養物質。
記者:為什么有些肝病患者需要做胃鏡檢查?
韓英教授:人體是非常斟密的機器,通過相互協作維持正常生活。食物通過食道到達胃,再通過腸道到達門靜脈,肝臟和腸道相通,也就是說食物最終都會到達肝臟進行合成代謝,供給人體需要。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嚴重受損,血管回流不暢,食物原本的代謝循環通路受阻,就會另辟蹊徑,而最常見的通路就是食道靜脈,就會出現食管胃底靜脈顯露甚至迂曲,出現嚴重的靜脈曲張時出血的風險也大大增加。一旦消化道大出血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及時發現還可以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治療,減少出血死亡風險。另外肝硬化患者胃粘膜也會淤血水腫,很容易出現潰瘍,同樣可能導致出血。所以對于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階段,每年復查胃鏡是很有必要的。
記者:現在脂肪肝已然成為肝病患者中一個龐大的群體了,您在臨床工作中有哪些治療方式?
韓英教授:隨著生活節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脂肪性肝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是肥胖和脂肪肝并不完全等同。有大約50%的肥胖人群有脂肪肝,有些人脂肪會堆積在肝臟而有些人不會,與自身代謝相關,體內脂肪無法代謝就會堆積,其實是脂代謝異常導致的,所以現在已經更名為代謝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目前還沒有什么特效藥物,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生活干預,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少吃多動,把體重減下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合并了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就需要針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
減重也要講究科學性,有些脂肪肝患者為了減重堅決不吃肉,這是不合理的。首先,食物一定要多樣化,瘦肉、魚蝦都是很好的選擇。其次,盡可能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成人一天碳水化合物攝入的比例在30%~40%就足夠。最后,要少吃,每頓飯吃到六七成飽就夠了,非病理性肥胖的人一定是吃的多,但是瘦人卻不一定吃得少,所以一定要注意控制食量,才能科學合理的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