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劍萍 童光東(深圳市中醫院 肝病科)


中國肝癌發病率與死亡率皆占全球的50%以上。目前肝癌是我國第4位的常見惡性腫瘤及第3位的腫瘤致死病因,主要原因是肝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1.69%左右。
肝癌的主要病因有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外,其中慢性乙肝與丙型肝炎合并酒精肝炎發病最高,達20%左右。而近年來隨著肥胖患者的快速增長,脂肪性肝炎大幅度增加,由脂肪性肝炎所致的肝癌發生率增長最快,據美國統計:近15年來脂肪肝所致的肝癌增加了11.5倍。
中醫認為導致肝癌的主要因素有5個方面:首先與體質因素、地域因素有關,因為先天稟賦,以及不同地域的氣候與生活習慣是肝癌發病的基礎,其次是情志與飲食損傷是后天生活不節的重要發病因素,另外最主要是邪毒致癌,如病毒、有害物質等是致癌啟動因素。中醫對疾病的認識:“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對肝癌是“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后邪氣踞之”。據此深圳市中醫院肝病科主任童光東教授提出“正虛邪居成積”的肝癌病機理論,治療上采用“養正祛邪化積”法。
目前肝癌最常見的治療方案有下面幾種:1.適用于外科手術治療:包括肝切除術和肝移植術。2.符合非手術的局部干預治療包括局部消融治療術、介入療法等;3.不適合外科手術或局部干預措施包括放射療法,生物免疫療法即免疫檢查點阻斷劑新藥PD1,分子靶向藥物如索拉非尼以及侖伐替尼等。這些非手術治療方法主要用于中晚期的肝癌,但價格昂貴,副作用大,患者往往因經濟負擔與嚴重的副作用而難以得到規范的治療,且療效有限。

中醫中藥在肝癌的治療中采用整體觀念與個體化辨證施治原則,其主要優勢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改善生活質量;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等,增強患者對綜合治療的耐受能力;延緩腫瘤進展與復發,延長生存時間。一些藥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等中藥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也可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能有效地緩解肝癌所致臨床癥狀。此外,中藥方劑中有許多提高免疫力的湯劑,如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中醫治療的最大特點是提倡標本兼治,“祛邪”就是治標,改善致癌的內環境,提高或改善免疫功能才是治本。所謂“養正則積自除”就是標本兼治,既提高體身的抗腫瘤能力,又能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對于各種術后,預防肝癌復發及再發的將有一定作用。因此,中醫藥可以貫穿肝癌治療全過程。
童光東教授在臨床治療肝癌以“養正祛邪化積”為主要治則。“養正”的治法有“健脾益氣法”、“養血柔肝法”、“滋補肝腎法”等;“祛邪”的治法有“活血化瘀法”、“理氣化痰法”、“化氣利水法” “清熱解毒法”等;“化積”主要用軟堅化瘀法等。由于這一治療方法在臨床使許多年,有許多臨床患者獲益,為此獲得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對其臨床經驗進行科學研究,并且研究成果還獲得了中國中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深圳市科技進步獎與國家發明專利。
中醫治療全程參與患者的術前術后,經臨床驗證療效確切的中藥聯合現代醫學治療早期肝癌,可延緩與降低肝癌復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