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社區治理中,家庭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客體和主體,良好的家教家風是社區治理的基礎,良好的家教家風是社區治理的內在需求。社區可以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咨詢服務、開展好家教家風系列活動及鼓勵家庭參與公益活動,以培育良好家教家風的形成,更好地促進社區和諧發展與社會整體進步。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社區治理是基層社會治理、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庭是社區的組成單元,在社區治理中,只有重視家庭家教家風的地位及作用,才能真正實現社區和諧發展與社會整體進步。
一、家庭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客體和主體
當今社會,家庭作為社會最基本和最可持續的細胞組織,聯結著個人和社會,在社區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家庭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客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家國一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粹,也是中華民族家國情懷認同的重要基礎。家庭是社區的基本單元,而社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是構建基層社會社區治理新格局,都必須高度關注家庭問題。為此,在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過程中,必須要把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的家庭建設放在突出位置,把社區治理的落腳點和根基放在家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闡述的:“歷史和現實告訴,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要認識到,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是抽象的,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同時,還要認識到,國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家庭與國家的這種特殊關系決定了在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過程中,必須以家庭為重要客體。
家庭是社區治理的重要主體。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有賴于全體人民對社會治理的積極參與,具有良好家教家風的家庭是社區治理的重要主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把傳統的社會管理上升到社會治理,同時賦予了其新的內涵。基層社區治理重要目標是推動和培育社區成員當家做主,讓社區居民積極主動的參與社區的建設、管理,建立長治久安的秩序,推動社區和諧平穩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家庭作為社區的基本單元,社區治理應當注重家庭的參與、推進和保障作用,以實現家庭和社區兩者的有效互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提出“實現黨領導下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互動”,達到“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的和諧社區目標。因此,在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家庭在社區治理中的主體作用。
二、良好的家教家風是社區治理的基礎
家庭興、社會穩、國家強。“家國一體”是中國社會治理的重要原則。無論是以歷史的視角還是從人的角度來看家庭家教家風和社區治理,兩者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家庭家教家風對人成長的影響,對社區治理的影響是公認的。以家庭為單位向社區傳遞正能量,就有助于社區的和諧和社會的穩定;相反,則會成為社區和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因此,良好的家教家風是社區治理的基礎。
(一)良好的家教家風可以提高家庭成員素質
良好的家教家風可以提升家庭成員身心健康素質。家庭家教家風對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具有直接、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良好家教家風的家庭,往往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兄弟姐妹的關系等家庭關系和諧,生活方式及生活習慣健康,家庭成員心態平和,能正確對待自己、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保持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心態。
良好的家教家風可以培養具有愛國情懷、遵紀守法、向上向善的社會公民。“有什么樣的家教,就有什么樣的人。”家庭是社會規范、道德教育、文化傳承、情感滿足的基本載體。家庭能夠對家庭成員隨時隨地開展教育,對家庭成員的價值觀、知識、行為規范等施加影響,并對家庭成員接受的外部信息發揮著重要的過濾作用。良好的家教家風在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等方面發揮優勢。一個具有良好家教家風的家庭,能夠帶動家庭成員發揚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抵制歪風邪氣,弘揚清風正氣,樹立愛國愛家、向上向善的社會主義家庭新風尚。
(二)良好的家教家風可以促進鄰里和諧
良好的家教家風是鄰里和諧團結的凝結劑。良好的家教家風與良好的社會風氣是高度統一的,具有良好家教家風的社會成員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認同感,可以促進社會團結、鄰里和諧。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都希望鄰居通情達理,有著極高的素質,彼此能夠和諧共處。而這樣的和諧場景,并非出自一方的努力,需要雙方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鄰里和諧帶來的生活幸福感很強,不僅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聯結與友誼更進一步,也能夠幫助自己家庭內部塑造良好的共處氛圍。可以說,良好的家教家風與鄰里和諧相輔相成,彼此互相支撐,互相影響,互相幫助。
良好的家教家風是鄰里和諧的調和劑。良好的家教家風深刻影響著家庭成員為人處世的方式,無形之中塑造家庭成員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周圍人們的態度。在鄰里相處過程中,良好的家教家風讓人們能夠做到站在他人角度看待問題,互相理解,互相體諒,鄰里相處必然輕松愉悅,融洽和諧。反之,如果家風不正,某些家庭成員自私自利,不考慮他人感受,罔顧鄰里利益,鄰里相處必定困難重重,芥蒂頻生。當前社會經常出現的問題,如養寵物只養不教,只顧及家庭衛生不顧及社區衛生,因為嫌麻煩不愿意對垃圾分類等等,將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的行為,都源于個人家庭教育不良,家風不正。而在鄰里關系和諧的正面事例中,雙方通常都是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的人,對他人的困難抱有同理心和同情心,愿意伸出援手施以幫助,讓鄰里關系更加和諧。良好的家教家風會潛移默化影響左鄰右舍,進而形成整個社區守望相助的良好風尚。
(三)良好的家教家風是實現社區和諧的重要保證
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良好的家教家風可以預防個人及家庭問題的產生,是實現社區和諧重要保證。在多元化、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里,人們需要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疏通壓抑的負性情緒,緩解社會壓力,協調人際關系。家庭作為一個“安樂窩”“避風港”的價值更為突出。如果家庭沒有溫暖,家人關系緊張,不僅不能緩解壓力、化解社會上的人際矛盾和沖突,相反,還可能使家庭矛盾轉化成社會矛盾,從而增加社區的不和諧因素。良好的家教家風對社區的和諧穩定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近年來,經常會看到新聞中出現因個人生活受挫報復社區群眾,到學校門口傷害孩子,在城市繁華處傷害無辜群眾的沉痛案例。經過新聞報道和分析,得知有的犯罪分子的動機是可恨,但其遭遇也是可憐。遇到個人認為不平等的事件,無人開解,無人幫助,其家庭也未能給予他釋放壓力,走出新的人生道路的能力,從而導致悲劇發生。良好的家教家風不僅能夠給人以溫暖的休憩之處,讓人感受家庭關愛,也能夠起到長期教育的作用,影響人的一生。良好的家教家風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穩定的情緒,提高思維能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一個人經過良好的家教家風的熏陶,綜合素養得到提高,身心健康,就不會犧牲無辜者的利益乃至性命滿足個人欲念,更不會因一時的不公正待遇而葬送自己一生,社會不安定因素則會減少很多。而這些都與一個人的成長經歷,與家庭給予的教育有關,與良好的家教家風密不可分。良好的家教家風對于社區和諧是必不可少的支持,是重要的保證。
三、良好的家教家風是社區治理的內在需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起航的地方。”為此,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過程中,必須要把家庭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社區治理是“為家庭”的。擁有良好家教家風的家庭是社會的穩定器,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區治理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促進家庭發展,在家庭內部建設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在家庭外部建設有助于家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支持系統和友好型政策體系,使家庭與社會、國家形成良性互動共生關系,真正夯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礎,才能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滿足人民安居樂業新需求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良好的家教家風是構建和諧社區的內在需求。家庭是每個人的心靈港灣,有良好家教家風的家庭必定是和諧幸福的家庭,家庭是否和諧,會影響每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影響到家庭的幸福指數,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穩定和社會功能的充分發揮,良好的家教家風在不僅可以幫助家庭成員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養成積極應對的心態,還可以為家庭成員構建和諧的社會人際關系提供了范本,為服務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幫助每個家庭培育良好家教家風,不僅事關家庭,而且關系到整個社區、甚至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良好家教家風在社區治理中的實現
社區治理必須把培育良好家教家風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培育良好家教家風從關注老百姓生活的細微之處入手,為居民提供相關服務,為老百姓解決家庭問題。通過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培育良好家教家風增加社區與社會的凝聚力和號召力,促進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形成。
(一)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咨詢服務
社區應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家教家風的實現,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不僅要引導家庭內部關注和自我實踐,也要從外界給予家庭家教家風培養的支持,給予足夠的養料,增長知識,開闊家庭眼界,讓家庭接受正向影響,突破自身局限,找到培育良好家教家風的方法。社區應組織專業人士向居民傳授科學的家庭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當居民家庭出現問題或者瓶頸時,家庭成員可以從社區處尋求幫助,通過咨詢專業意見,擺脫家庭面臨的困境。接受咨詢指導的家庭,應抱著空杯心態,不要把自己放在教育專業人士的位置上,而是聽從指導,理性思考,不斷實踐,慢慢形成良好的家教家風。
(二)開展好家教家風系列活動
社區可以選擇節假日開展與培育好家教家風相關的系列活動。平時工作日,居民工作繁瑣,很多工作要帶回家處理,因忙于工作或疲勞,影響了與家庭成員互動與交流,社區開展活動一方面可以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鄰里之間的距離,構建更加和諧的社區。
例如,開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家長”“好兒媳”“好婆婆”等評比活動,也可以開展其他主題活動。如“我愛我家”為主題的手抄報活動,家長和小孩一起動手做手抄報,孩子畫圖片,父母配上簡單文字畫在圖紙上,能夠讓孩子也靜下心來參與活動,做得好的,就各個家庭一起分享學習,做得不好的大家幫忙改進。構建和諧的社區以及社會,絕不是一個家庭的事情,是無數個家庭的事情。
(三)鼓勵家庭參與公益活動
良好的家教家風需要在社會實踐中培育。了解社會,了解他人,培養個人社會責任感,找到家庭之于社會的位置和意義,這是培育良好家教家風的重要途徑。社區應鼓勵家庭參與公益活動,把公益活動當做定期、定量的一份義務,讓人們看到還有需要幫助的人,還有生活困難重重但仍然保持著一顆金子般的心的人。進行公益活動的時候,需要家庭成員互相協助,有時還需要幾個家庭彼此協調,調配資源,管理時間,共同合作完成。公益活動中的被救助對象,能夠讓救助家庭了解到自己的生活來之不易,感受到幸福安康,讓家庭成員帶著感恩的心參與家庭生活,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參與公益活動,不僅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員的素質,還可以促進家庭成員的互相了解和理解,共同面對困難,認識到家庭對個人的重要意義。這些都有助于良好家教家風的培養,達到助人者自助的目的。
(陳惠娟:北部灣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