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元生 何兵兵

摘 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教育系統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鮮活的素材,中醫藥院校應緊緊抓住疫情防控這一重點,深入挖掘其愛國主義元素,從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制度自信、堅定文化自信等三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在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中詮釋愛國主義。
關鍵詞:疫情;中醫藥院校;愛國主義
己亥歲末、庚子之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迅速在全國蔓延,全國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展現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中國的舉動獲得了世界的廣泛贊譽,這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鮮活的素材。根據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的要求:“把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教育系統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題”,中醫藥院校應該緊緊抓住疫情防控這一重點,深入挖掘其愛國主義元素,找準切入點,從三個方面入手,在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中詮釋愛國主義。
一、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首要的是增強學生的國家和民族認同,樹立各民族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在艱難困苦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光榮傳統,如共御外侮、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等。這次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唯有全國人民萬眾一心才有可能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包括軍隊在內的醫護人員星夜馳援武漢,全國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武漢以外的16個市州(林區),一支支醫療隊在湖北集結,與當地醫護人員攜手奮戰,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截止2020年2月27日,共組織29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隊等調派380多支醫療對,超過42000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萬眾一心,就沒有翻不過的山;心手相牽,就沒有跨不過的坎。相信,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終將取得戰“疫”的最后勝利。青年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廣大青年學生要在疫情防控中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攜手共筑“中國夢”。
二、堅定制度自信
一個國家采取何種制度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愛國主義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刻認識、堅決擁護、嚴格執行業已取得的制度成果和制度體系。2020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時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1]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此次疫情防控,集中體現了我國以下四個方面的制度優勢:
(一)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是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定海神針”。疫情發生后,黨中央成立了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并向湖北派出了中央指導組,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通知要求“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在黨的領導下,在思想認識、組織保障、工作要求等方面做到了高度統一。首先在思想認識方面,中央明確“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其次在組織保障方面,在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成立了相應的指揮機構,充分發揮了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最后,在工作要求方面,中央作出了“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16字方針,全國迅速形成了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工作格局。
(二)集中力量辦大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盵2]疫情發生后,中央提出了“四個集中”即“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形成“全國一盤棋”。根據中央的安排,從全國調集優秀醫護人員和大量物資支援湖北,以最優的醫療資源集中收治重癥和危重癥患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建設,吸引了數百萬國內外網友的“云監工”,武漢調集了最強大的施工力量,數千人、數千臺套機械日夜不停施工,兩所醫院僅用十天就建成,再次上演了“中國速度”和“中國實力”。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三)緊緊依靠人民群眾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是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是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2·23”重要講話中強調“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這為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指明了制勝之道。充分發動志愿者、當地居民、非政府組織參與疫情防控,有力推動了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不斷拓展。如:武漢市開展了“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在全市范圍內專項招募志愿者,為封閉小區的居民提供四類人員排查、生活物資及藥品配送、小區門崗管控、社區巡邏等服務。通告發布當天網上報名人數就突破1萬,這項舉措有效彌補了社區人手不足的情況。廣大農村,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環節,群眾自發組織起來,開展設卡排查、體溫測量、防疫宣傳等工作,為防止疫情蔓延作出了重要貢獻。實踐再次證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四)全面依法治國
法治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總結我國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得出的重要結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展現出巨大的優越性。疫情發生后,個別地方出現了抗拒疫情防控、哄抬物價、造謠傳謠、工作簡單粗暴等現象,在此關鍵時期,中央及時召開了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將逐步實現國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法治化。
三、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愛國情懷的一種體現,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醫藥學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3]在疫情防控期間,作為中醫藥院校,大力傳播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堅定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自信,可謂正當其時。17年前,在抗擊“非典”過程中,中醫藥在減輕發熱癥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用量、減輕并發癥等方面療效顯著,相關治療方案被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推廣。針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中西醫并重,注重全方位、全過程發揮中醫藥作用,再次體現了中醫藥的獨特優勢:
一是體現了中醫藥的“辨證論治”優勢。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表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已經超過6萬例,占比在85%以上??傮w來看,當前的中醫治療有一定療效,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十分明顯?!盵4]二是體現了中醫藥“治未病”優勢。中醫歷來重視疫病的預防干預?!端貑?刺法論》曰:“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扶助正氣是預防疫病的基本原則,飲湯服藥是預防疫病的有效方法。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沒有專門的特效藥,更要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作用。以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該校充分發揮人才優勢,自制了“建昌幫”茶飲方和中藥香囊,該茶飲方作為預防用藥主要功效是益氣、解毒、化濕,已獲當地衛生健康委員會認定并在全市推廣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已經出臺。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指出,“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5[5]這些政策法規和指示,都為中醫藥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中醫藥院校要從文化自信的高度,教育引導學生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推進中國特色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習近平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129/c64094-31564040.html,2020-01-29.
[2] 人民網.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816/c40531-31298630.html,2019-08-16.
[3] 新華社.習近平:中醫孔子學院將有助于澳民眾了解中國文化[EB/OL].http://www.gov.cn/ldhd/2010-06/20/content_1631961.htm,2010-06-20.
[4] 環球網.科技部: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超6萬例中西醫結合效果明顯[EB/OL].https://news.ifeng.com/c/7uF4BZ9fRKK,2020-02-21.
[5] 人民網.習近平: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588184,2020-02-15.
作者簡介:管元生(1982- ),男,江西贛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何兵兵(1988- ),男,江西撫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發展、黨的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