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秋


摘 要:當前醫患關系是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因素,醫患糾紛的增多不僅不利于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而且也危害了社會穩定。為此,文章結合現代醫患關系問題表現和原因,從社會學角度入手著重分析改善現代醫患關系的策略,旨在能夠打造和諧的醫患關系,更好的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發展。
關鍵詞:醫患關系;和諧社會;社會化體系
醫患關系是醫療實踐活動的基本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必要體現。但是從當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突出表現為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擔心和不信任、醫患之間的戒備心理、利益和道德的失衡、專業醫鬧等,而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醫療服務市場化發展和醫患溝通的不順暢。基于此,為了能夠更好的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發展需要相關人員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醫患關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體制改革,強化醫患溝通交流,從而營造出和諧的醫患關系。
一、現代社會醫患關系發展現狀
(一)患者對醫療工作人員的不信任
以往的和諧的醫患關系表現為患者從心理層面上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支持,但是現代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程度不斷增加,在就醫的時候不是擔心醫院沒有先進的技術支持,就是擔心醫生的技術不過硬,因而在醫院就醫的時候患者往往會想盡一切辦法托人來找到熟悉的醫生來為自己治療,這種病態的社會心理加劇了醫患關系的緊張。
(二)醫患之間強烈的戒備心理
在治療的過程中醫患之間存在比較嚴重的戒備心理,患者會每天自己核對醫療清單,醫生則是每天小心翼翼的工作。在醫生和患者這樣的彼此戒備影響下醫護工作無法順利開展。
(三)利益和道德的不平衡
醫患往往身處不同的立場,在就醫的時候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來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這種心理在本質上無可厚非,但是一些病人仰仗自己公費醫療,向醫生提出了治療之外的其他開支要求,迫使醫生采取一些弄虛作假的手法來騙取醫療保險費用。
(四)專業醫鬧的存在
在醫療糾紛的增加下,因為醫療事故鑒定偏差所引發的事故類型也不斷增多,這種偏差在增加的同時還會通過媒體進行大肆傳播,使得社會公眾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即依靠常規維權途徑得不到對應的利益補償,加上社會上的一些閑雜人員也開始利用事故單位怕張揚的思想,開始和病患采取非正常方式,通過阻撓醫院的常規工作來迫使事故單位支出不合理費用解決醫療糾紛。
二、醫患關系出現緊張的原因分析
(一)人們維權意識的增加
在社會的進步發展下人們的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加上受社會輿論宣傳的影響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往通過簡單溝通就能夠化解的醫療糾紛開始需要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
(二)醫療服務市場改革使得經濟利益至上
公立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承擔社會公益事業的職責,另外一個方面政府部門卻沒有為公立醫院發展予以足夠的財政支持,最終使得比較多的公立醫院通過增加服務手段來獲得自己的經濟利益,久而久之淡化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屬性,再加上部分醫院管理不嚴,開單提成、藥品戶口、過度檢查等現象頻頻發生。
(三)人們對醫療過高的期望
時代的進步使得現代醫學也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在以往人們不敢想象的事情到如今逐漸變成了一種現實,比如試管嬰兒、器官移植等。醫療水平提升在為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便利醫療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提升了人們對醫院的期望,但是其實醫院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四)社會負面宣傳較多使得患者產生了參照心理
媒體在進行新聞宣傳的時候普遍存在三種類型的真實,比如客觀真實、主觀真實和媒介真實,人們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插入了媒介真實。大眾傳媒開始通過各種媒介來強烈的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影響著人們本來的主觀感受。一些媒體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片面夸大對醫療糾紛的報道,于是乎,使得人們對醫生和護理人員原本的形象產生了扭曲。社會上這種對醫療機構的負面宣傳使得患者提升了對醫院的警惕,由此加大了醫患關系緊張的幾率。
三、現代醫患關系的社會化體系構建的基本策略分析
(一)強化醫德醫風的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
醫德醫風是醫療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具體涵蓋醫療作風、服務質量、廉潔奉公、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等。在當前,強化醫德醫風的建設是緩解緊張醫患關系的一個重要措施。為此,醫院可以通過定期開展“三好一滿意”、“醫院管理年”等各類型活動的形式向廣大醫護人員進行醫風醫德的宣傳教育,從而不斷提升醫護工作人員的素質。另外,在開展醫院管理活動的時候還需要強化對醫德醫風的監督管理,在醫院范圍內積極打造專業的醫德醫風領導小組,對常見的醫患糾紛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并對醫護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必要的監督。
(二)提升醫療服務管理質量,確保醫療安全
在現代醫療改革的深化發展下醫療服務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為此,在醫院日常的工作中需要強化對醫護工作人員業務能力的培養,比如可以通過內部業務培訓、調查研討會等方式來對醫務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升醫護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另外,還可以根據醫院發展實際情況積極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的活動,制定詳細的活動管理目標和質量考核標準,組織醫護人員在活動中學習和規范自己的醫療行為,從而在更大限度上確保醫療安全。
(三)強化和患者的溝通交流,增進醫患的互相信任
醫患溝通是醫療診斷的一種必然需要,對醫療診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從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有一部分的醫患糾紛是因為醫患溝通不順暢導致的。為此,需要強化醫患之間的溝通交流,且在溝通的過程中需要彼此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醫院作為主導方,需要積極主動的和患者進行溝通,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過程中關于溝通時間、地點、方式、語言的選擇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從而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另外,醫護人員在和患者進行溝通的時候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不能夠將自己的話語權凌駕在患者之上,擺正自己的位置,切實的為患者著想。醫患之間需要進行情感的溝通和心靈的契合,為此,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救治的時候需要用心為患者營造感動——比當醫護人員為無法自理患者喂飯的時候、在為大小便無法自理患者擦洗身體的時候需要時刻秉承“感動服務”的原則,從而更好的增強醫患之間的信任。
(四)提升醫療行為規范化程度,強化醫院管理
醫院是健康的重要管理所,為此在進行醫院管理的時候需要規范管理,完善醫院管理制度。在醫院管理的過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制度、醫療技術管理制度和醫療事故的綜合防范制度,從而更好的規范醫院醫療人員的工作行為,提升醫療工作者的工作水平。
(五)采取措施防止和糾正過度的社會化現象
過度社會化認為人過度積極的為社會服務或者爭取他人的認可在名義上是合群,但是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社會機器,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自我意識迷失的現象。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讓一名員工長時間的超負荷工作,在本質上就是一種過度化社會現象。在人們日漸認識健康重要性的情況下,前來醫院看病的人員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存在一種現象是人們到醫院檢查存在什么病都要看名醫的思想,更無法做到對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最終加大了醫患糾紛問題發生的可能。
因此,為了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需要減少醫護人員過渡社會化的現象,需要杜絕出現醫護工作人員工作超負荷現象。一方面需要積極發展基層醫療衛生事業,不斷提升醫療衛生單位的服務質量,從而更好的發揮出每名醫護人員在醫療問題解決中的作用。另外一個方面則是需要醫院根據醫療工作實際需要來適當的增加醫務人員的數量,確保醫護人員和患者數量的適應,從而更好的確保醫療服務的質量。
(六)強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
看病難和醫患關系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衛生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針對這個問題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根據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政策和衛生補償機制,對于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地區則是需要進一步建立醫療救助管理體系,積極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在真正意義上滿足人們對醫療機構的需求。
(七)打造誠信醫院形象
醫療衛生單位和患者一般呈現的是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因而在良好醫患關系構建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因此,為了構建出和諧的醫患關系,各個醫療機構在具體工組中需要時刻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端正自己的管理思想,杜絕出現效益優先的錯誤思想。另外,在發展的過程中醫院還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進行行業風氣的建設,嚴格按照國家規范的藥品標準和醫療服務收費標準開展工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和諧社會的構建是長期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奮斗目標之一,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更是加強了對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視。其中,醫患關系是和諧社會構建的重要組成,深刻影響和諧社會構建成效。為此,針對當前比較復雜的醫患關系需要相關人員著重分析出現醫患關系的原因和表現,并在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的基礎上從強化醫德醫風的建設、強化和患者的溝通交流、打造誠信醫院形象、強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采取措施防止和糾正過度的社會化現象等方面思考怎樣完善現代醫患關系的社會化體系,旨在能夠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為和諧社會構建提供更多力量支持。
參考文獻
[1] 柳澤民,王守麗.時代轉換、社會轉型與和諧醫患關系的重構[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2,29(4):256-259.
[2] 呂宜靈,周尚成,LVYiling,等.我國現代醫患關系的模式及形成因素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1,28(5):305-306.
[3] 耿華昌.現代醫患關系構建的法律思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06(5):67-69.
[4] 沈玉潔.改善醫患關系的社會化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6):1119-1120.
[5] 劉繼同,LiuJitong.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與醫務社會工作的專業使命[J].中國醫院管理,2006(3):15-18.
[6] 劉慧.新醫改背景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研究[J].現代養生,2016(10):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