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對黨的組織工作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為新時代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的價值取向、目標方向、實踐指向。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面臨復雜的形勢任務,部分黨員干部存在自身的問題,急需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方法、創新的舉措,積極推動干部隊伍建設。
關鍵詞:干部隊伍;組織路線;高素質專業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首次在“高素質”后面加上了“專業化”三個字。在黨的十九大閉幕后第一次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又提出“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新要求。如何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把寬肩膀與真本領并重、高素質與專業化統一的干部培養出來、選拔出來、使用起來,使之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亟待解決、必須解決的重大命題[1]。
一、新時代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新要求
(一)面臨復雜浮躁的環境,要有政治辨別力
國際上,意識形態的斗爭很敏銳。西方成熟完備的政治理論有一定市場,以各種面目出現,難以識別;國內,經濟發展受惠大的群體,特別是中產以上的群體,要求政治權利,或者通過代理人實現金錢與政治的勾結。經濟轉型調整期,發展指揮棒的猶豫,產生錯誤理解。社會結構多元化、價值觀扭曲,同類事件,多樣訴求,多元結果,普遍產生老實人“吃虧論”。
(二)承擔艱巨繁重的任務,需要工作推動力
基層單位黨員干部,面臨發展、改革、服務、學習等各項任務,“白天加黑夜”“五+二”的工作,普遍有極大身體壓力,心理壓力,生活壓力。工資收入微薄,沒有加班補助,也沒有空閑時間,生活質量下降。
(三)接受細致多元的考驗,需要自我提升力
上級考核、組織考核、業務考核、服務對象評價任務重標準高,且不斷調整,需要自我及時提升、改進、適應、接受。
(四)承受改革發展的逼迫,需要持續創新力
工作變動性大,新情況新業務需要不斷適應,人員老化,流動特別是流出人員后得不到補充。工作要求專業化高。
(五)直面多樣具體的誘惑,需要廉政免疫力
干部隊伍或多或少掌握一定的權力,權力姓公不姓私,權力為下不為上,道理很淺顯,但實踐很難把握,打擦邊球比較普遍,現實是領導居住的小區治安好,財政局扶貧效果好,重要干部朋友多,對發改委領導用心項目多大一點講,對“權力”的圍獵很普遍,沒有廉政免疫力、警惕性,下水很容易。
二、新時代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中突出問題
(一)政治迷茫
個別黨員甚至領導干部政治素養不高,定位不準。有些黨員干部缺乏嚴格黨性鍛煉,因各種原因和借口放松思想政治學習,私心過重,功利主義盛行,不顧大局,不謀大事,不敢擔責,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為人處事,滑不溜手四面光。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輕怕重,喊口號時上前,掄大錘時靠后;有好處時上前,擔責任時靠后;吃果子時上前,培土時靠后。有的基層干部缺乏理想信仰、情懷,在面臨升職“天花板”,待遇“冷地板”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不撞鐘。對家國命運、民族前途、百姓冷暖皆無動于衷。
(二)約束激勵不足
怎么激勵黨員干部是個大學問。很多過去行之有效的辦法現在不管用了,不能用了。上級政策越來越嚴,一票否決的事項越來越多,工作程序越來越規范,所以有的人認為石頭摸多了,沒準就掉進河里;黃燈搶多了,沒準就闖了紅燈。于是項目抓得也不那么緊了,跑部進省也不那么勤了,凡事悠著來,以不出問題、不犯毛病為遵循。加之,當前干部選拔任用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存在著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現象、一個廟里多重身份,干好了不一定獎,干差了不一定罰,在一些人中間存在明哲保身,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工作干勁不足
有的干部當“老黃牛”時間長了,年紀大了,少干勁,沒闖勁,思想變“油”了,人也變“皮”了,不想在事業和工作上下力氣,只圖看攤守業,不想改革創新,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工作熱情消退,惰性思想抬頭,進取意識淡化,求穩心態滋長。一些年輕干部混進了大門,一門心思混日子,熬資歷,等提拔,不加強學習,不提升能力,想干事兩眼一抹黑,想管事心里沒有數,只享受不干活。
這些問題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個人素質的原因,又有干部管理體制機制上的原因,也有社會環境的影響,有些是老問題,也有一些是新情況。
三、加強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
在新時代,必須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方法、創新的舉措,積極推動干部隊伍建設。
(一)加強教育培訓,重視教育成果運用與轉化
政治道理年年講、月月講、時時講、系統講,永不過時。頂層設計好干部學習教育的系統內容、方式、模式,建設好干部教育陣地。實現資源開發互動,與黨的創新理論學習、政治素質提升實踐、基層黨建活動、工作需求有機結合,實行學分制,允許補學重修。尤其要抓好理論武裝和黨性教育,特別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用以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其次要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加大新理念、新知識和崗位能力的培訓力度,著重提高干部謀劃發展、推動發展的能力,幫助干部克服“知識恐慌”“本領恐慌”。再次要改革教育培訓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注重學習結果運用與政治經濟待遇直接掛鉤,甚至一票否決,強化震懾。
(二)積極探索創新,科學分類考核評價
干部考核工作,是干部選拔管理的核心內容。科學的考評機制,考評思路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考評標準具有可比的差異性、考評方法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考評手段具有高效的便捷性、考評結果具有客觀的可信性。
(1)建立健全針對性的考評標準體系
結合我國領導干部隊伍龐大、門類復雜、層次眾多、職能各異的特點,建立分門別類,體現不同層級和不同崗位職能要求的考評標準。
(2)建立健全綜合性的考評方法體系
把定量考評與定性考評結合起來、考評方法與考評手段結合起來、不同考評方法優化組合起來,建立起以定量考評為基礎,以定向考評、現場考評和定性考評為補充的完整方法體系。
(3)建立健全智能性的結果分析體系
運用大數據、網絡化等現代信息技術,對考評數據進行專業化統計、自動化排序、系統性分析。
(4)建立健全機制性的結果運用體系
區分考評分類等級,建立可兌現的考評結果基本運用標度、單項結果運用標度和特殊運用標度。
(三)注重氛圍營造,為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優化發展進步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干部不會自然而然產生。成長為一個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要營造擔當可貴、擔當光榮的社會氛圍,讓全社會向他們致敬、為他們喝彩。政治榮譽、經濟待遇、發展前景與工作實績掛鉤。政治上選人看擔當,崗位上取人看作為,民意上評人看本質。旗幟鮮明地支持擔當者、保護擔當者、褒獎擔當者,為那些敢于擔當的領導干部撐腰鼓勁。
(四)拓寬視野渠道,全面知人識人用人
在黨管干部的前提下,盡量拓寬視野渠道,廣開大門,全面知人識人用人。應堅持全面、辯證、發展的觀點“知人”。要堅持實踐標準,看干部學過什么、干過什么、干成過什么,看干部在工作中體現出來的素質、能力和作風。在這其中,對于一些重要和關鍵崗位的干部,特別要看他“干成過什么”[2]。
(五)加強紀律約束,為敢擔當有作為的干部掃清障礙保駕護航
建立由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和兩辦督查室等單位組成的聯合督查組,對重點部門、重大項目、重要工程,全程督辦、陣前督戰。讓作風優秀干部更優秀,讓“貪官”、“癱官”無所遁形。引入競崗位爭機制,將干部每年的工作業績、考察情況、社會公德等方面量化成若干指標,每個指標賦予不同分值,最終得分情況自動排序,適當范圍公開。建立作風常態凈化機制,各單位要積極發現、歸納、提供和查處作風不實、不作為問題線索,對反映的問題,要強化責任,限期辦結,確保件件有著落,將問題整改與完善制度機制結合起來,把群眾對整改情況的滿意度作為檢驗治理成效的重要標準[3]。
新時達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的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決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進一步標準化、時代化、中國化,持久發力,久久為功,才能產生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國偉.運用戰略思維謀劃和推進組織工作[N].北京:中國組織人事報,2020.
[2] 牛奔.年輕干部成長的內驅力與引導力[J].中國領導科學,2019(03):28-31.
[3] 楊建庭.深化“3+1”考核評價體系激勵干部勇于擔當奮發作為[N].運城:運城日報,2018.
作者簡介:陳傳偉(1972- ),男,河南羅山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黨建理論、形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