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善勛


通達性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數百年來,交通運輸經歷了從河運、海運、鐵路、高速公路網到航空運輸網的演變。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的鄭州正是憑借著航空業的力量才得以直接融入到核心城市的競爭當中的。
在速度經濟中,航空運輸成為企業超額利潤的新來源。航空的通達性成為城市和企業的主要競爭力。鄭州過去被譽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進入21世紀后,航空業的發展讓鄭州迎來新的機遇。
航空大都市
鄭州航空港的崛起絕非朝夕之功。1997年新鄭機場開通后,鄭州便開始圍繞航空產業做文章。2003年新鄭市將航空港管委會提升為副縣級。2007年河南省將以航空港為核心的183平方公里的鄭州空港經濟區升格為正縣級。
2013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年)》,標志著全國首個航空港經濟發展先行區正式啟航。
2016年3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支持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
2016年12月31日,國務院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再次確認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出加快推動鄭州機場形成覆蓋全球、通達各洲的國際客貨運航線網絡,邁進世界級主要貨運樞紐行列,將鄭州打造成國際性樞紐城市。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是我國首個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航空經濟先行區。鄭州航空港定位于國際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基地、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現代航空都市、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
2017年6月14日,習近平主席在會見盧森堡首相貝泰爾時指出,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要求鄭州加快培育航空運輸、高新技術、綠色經濟等新的合作增長點。其中,“空中絲路”概念的起點就是鄭州航空港。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鄭州航空港的客貨吞吐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2019年,其客運吞吐量達到2912.9萬人次,全國排名第12位;貨郵吞吐量為52.2萬噸,全國排名第7位;飛機起降次數達21.6萬次,全國排名第12位。
貨運優先
一直以來,河南作為一個人口過億的大省,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河南又是相對落后地區,單靠航空客運難以快速拉動當地經濟增長。因此,鄭州航空港制定了“貨運優先,靠物流帶動產業”的發展戰略。
2010年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獲批后,2011年3月份便引入了知名高科技企業富士康,這也成為鄭州航空港發展的另一大重要推動力。在2011年10月之前,鄭州還沒有一條全貨運國際航線,但富士康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
富士康讓鄭州成為名副其實的“iPhone之城”。生產高峰時,鄭州富士康開通了94條生產線,用工人數高達35萬人,每分鐘能組裝350部蘋果手機。過去數年中,全球有超過一半的iPhone都來自這里的生產線。
正因為有了富士康,2011年10月鄭州便開通了飛往莫斯科和法蘭克福的全貨運國際航線。相關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7年,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長率為15.8%,而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長率則達到28.73%,排名全國第一。
航空貨運帶來了投資,帶動了物流,也帶動了臨空經濟的發展。鄭州航空港順勢布局了智能終端、飛機租賃維修、精密機械等航空偏好型產業。
在鄭州航空港的建設當中,河南航投也扮演了重要角色。2014年,河南航投出資2.16億美元收購了歐洲最大的全貨運航空公司——盧森堡貨運航空35%的股份,當年便開通了鄭州-盧森堡國際航線,架起了中歐的“空中絲路”。
得益于盧森堡貨運航空過去幾年在“歐洲—鄭州—美洲”的穿梭飛行,2018年盧貨航為鄭州貢獻了超過47.2萬噸吞吐量,盈利超過4億美元,貨運量更是呈10倍速增長,帶動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進入世界50強,其自身也成長為全球第六大全貨運航空公司。
客貨并舉
2018年6月,河南省政府聯合中國民航局編制了《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這也是全國唯一以貨運為主、客貨并舉的航空樞紐戰略規劃。規劃預計2035年鄭州旅客市場需求將達到1億人次,這個數據放在今天,在全球機場中僅次于美國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杰克遜國際機場,與北京首都機場相當。由此可以看出,鄭州機場未來擁有龐大的增量市場。
《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以2025年為中期節點,屆時鄭州機場的綜合保障能力將得以顯著提升,客貨運輸網絡也將進一步完善?;A設施方面,鄭州機場將形成“五進五出”航線格局,四條跑道運營,年保障飛機起降達46萬架次以上,建成T3航站樓。
航空貨運方面,鄭州機場將形成以鄭美、鄭歐空中貨運快線為核心并輻射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年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達到300萬噸以上,致力于成為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貿易總額最大的空運口岸。
航空客運方面,鄭州機場將形成10條以上國際(區域)快線和國內快線,開通40條以上國際和地區航線。年旅客吞吐量將實現5300萬人次,其中國際和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達到600萬人次。
綜合交通樞紐將是新鄭機場的核心競爭力,新鄭機場地面交通實現客貨分離運營狀態,實現“空鐵聯運”服務。屆時,從鄭州機場30分鐘就能抵達鄭州市區、1小時能抵達鄭州大都市區,4小時抵達國內主要城市。
到2035年,鄭州機場將建成5條跑道,可以保障飛機起降80萬架次以上,形成南、北、西三個貨運區。航空客運方面形成以國內、國際(地區)快線為骨干,覆蓋美、歐、澳的客運網絡,開通80余條國際和地區航線。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億人次,其中國際和地區航線旅客吞吐量達到2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保障能力超過500萬噸。
挑戰和機遇
河南航空業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河南是全國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2019年河南省GDP總值達5.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五,在內陸各省中排名第一。在整體經濟強勁增長的背景下,河南省民航運輸業發展迅猛,但是其整體規模依然偏小。
2019年,鄭州機場客運吞吐量為2912.93萬人次,在全國排名第12位,占全國的2.1%。而且,河南省人均乘機次數僅為0.14次,和全國人均乘機次數0.48次有很大差距。
此外,鄭州機場受高鐵的沖擊也非常大。高鐵運輸速度快、效率高、運能大、受天氣影響小,對中短途航空市場沖擊日益明顯。鄭州過去被譽為“鐵路拉來的城市”,現在的“米”字形高鐵又日漸成形,對河南航空運輸造成較大沖擊。
在此背景下,鄭州機場基地公司數量偏少、支撐力不足,國際客運航線偏少等缺陷對客貨吞吐量的制約作用就愈加突出,未來鄭州機場航空客貨運輸在較高基數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壓力較大。
而周邊機場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與鄭州機場的激烈競爭。近期,武漢、長沙、西安、南京等機場都出臺了更加優惠的政策,直接分流了鄭州機場的航空運力、客源和貨源。
中國民航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武漢天河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和貨郵吞吐量雖然絕對值都低于鄭州機場,但其旅客吞吐量的增速為10.8%,貨郵吞吐量的增速為9.8%,都遠高于鄭州機場。長沙黃花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增速與鄭州機場相當,但貨郵吞吐量增速達13%,西安咸陽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增速更是達到22.1%,也高于鄭州機場。
在現有機場之外,順豐正在湖北鄂州興建的全球第四個、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預計2020年基本建成,并在2021年投入運營。屆時,鄂州機場的1000公里半徑、1.5小時飛行圈可以覆蓋全國90%的經濟量和80%的人口。這也將對鄭州的貨運樞紐建設帶來直接沖擊。
近些年鄭州機場客運和貨郵吞吐量的高速發展,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臨空經濟這種未來的經濟發展形態在中國的一支“報春花”。筆者相信,以鄭州為橋頭堡的“空中絲路”將通過國際航空樞紐的建設將內陸地區直接融入國際舞臺,不但能帶動河南省在經濟上再上一個新臺階,而且也能對破解全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歷史性難題帶來重要的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