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要】我國住宅產業經過多年大規模的蓬勃發展,趨向成熟與理性,面對市場激烈競爭,住宅產品體系的建立成為房地產企業的重要策略。同時,政府積極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住宅產品化,工業化建造的趨勢,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是深遠的,建筑師應積極探索在住宅產品化趨勢下建筑設計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創新。
【關鍵詞】 住宅;產品;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建筑設計
1、背景與意義
我國住房產業是市場化較為成熟的行業,自1998年住房體制改革開始,經過多年大規模的蓬勃發展,需求端趨于平衡,房地產行業趨向成熟與理性。面對市場激烈競爭,房地產企業從拿地、規劃到竣工、銷售,均緊扣一個“快”字,住宅產品體系的建立成為房地產企業的重要策略。同時,政府加快推動綠色建筑深入實施,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建造方式創新,推進建筑全裝修,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因此,住宅產品化是政府推動與市場內生需求的合力,隨著裝配式建筑及全裝修住宅的推廣,中國的住宅產業正在進行著深刻的變革,住宅產品化實現了從設計到交付真正意義上閉環。對建筑設計的影響也是深遠的,建筑設計的內涵不斷擴展,建筑師應積極探索在住宅產品化趨勢下建筑設計的理論方法與技術創新。
2、住宅產品化的概述研究
發展裝配式建筑,是綠色建筑內容擴展,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及一體化裝修,是推動城鄉建設領域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每年住宅建設量巨大,住宅產品化是實現綠色建筑發展目標的重要環節。以工業化生產的方式建造住宅,批量生產與組裝標準化、系列化的建筑構件和部品,提升住宅品質,具有工期短、效率高、質量穩定、能耗低及減少環境污染等優點。
住宅作為產品,具有標準化、體系化、部品化、工業化的產品共性特點,對于建筑設計而言,核心是住宅產品設計標準化,應具有通用性,模數化;面對不同的使用需求,建立體系化的產品系列,提升設計的精細化;應推行裝配式建筑一體化集成設計,積極應用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提高建筑領域各專業協同設計能力。另一方面,住宅產品的具有特殊屬性,根植于城市,是城市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住區以多樣化的形態承載著多元化的社會群體及其社會活動,同時也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使用價值、社會價值、審美價值及人文價值等多重價值。
3、住宅產品化趨勢下的建筑設計研究
建筑設計通常是針對一個特定的場地,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具有唯一性,即建筑設計的是作品,面對住宅的產品化,如何做好“作品”與“產品”的平衡,需要厘清住宅的產品化邊界,研究裝配式建筑設計特點。本文主要從建筑設計的理念與組織、住區規劃、住宅產品體系化、科技創新等方面進行探討。
3.1 建筑設計的精細化與一體化
目前房地產市場競爭激烈,對住宅品質的要求更高,產品的精細化開發也意味著設計的精細化,需要高度專業的設計能力。建筑師應努力作各種探索和創新,并基于豐富的市場經驗和過硬的設計能力,形成了自身的價值觀和設計理念。
隨著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完善與量化,建筑設計單位應發展一體化、一站式的全程設計服務,涵蓋建筑、景觀、室內及專項設計等領域,引入BIM技術,通過參數模型整合各種項目的相關信息。這種模式有助于綠色建筑設計更好地落地,避免設計與施工脫節,保證項目設計的整體性。一體化的設計服務提升系統化設計能力,是適應當代綠色建筑設計下的發展趨勢。
3.2 城市設計視野下住區規劃
住宅產品化的設計模式,包含住區的規劃策略與可復制的類型化方案,即不同類型土地的規劃原則和業態搭配原則。通過市場分析,確定住區定位,在滿足規劃條件的同時,充分挖掘土地價值,實現貨值最大化,是目前開發、設計主流思路。如果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就會出現住區開發得美輪美奐,城市街區卻失去了應有的活力和魅力,住區和城市變成了相互割裂的關系。
政府對城市風貌的塑造和管控日益重視,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筑風格等“基因”,成為社會共識。建筑是展現城市風貌的焦點,建筑設計可以說是塑造城市風貌的要素。建筑師應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出發,充分研究相關城市區域,以人的視角切入,從用地紅線內的產品研發和設計,到用地紅線外的城市空間尺度與形象,綜合性研究城市與人的聯系,結合多樣性的功能及風格造型,注重從城市住區的開放性、人居性,從設計尺度和城市肌理的協調上入手,把宏觀的城市規劃和微觀的產品設計緊密連接,做出適宜人們生活居住、強調產品品質和最優化城市風貌的方案。
3.3 以需求為核心住宅產品體系化
住宅產品體系化設計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住宅產品的補充與完善的過程是動態的,讓產品體系擁有更高的實用性與靈活性,有效地保證產品的品質與效益。住宅產品體系化設計主要應用在戶型設計、精裝設計、建筑立面等方面。
戶型設計是住宅產品標準化設計的核心,根據產品的類別建立體系化戶型設計庫,包含不同面積段與平面結構的產品系列。建筑師應以創新的設計理念與建筑技術,根據產品定位,進行差異化設計,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全生命周期戶型。
精裝設計以塑造人性化的居住體驗為出發點,積極推廣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的裝修模式,促進集成廚衛、設備管線集成化技術等的應用,提高裝配化裝修水平,倡導菜單式全裝修,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
成熟的產品體系基本都有相對應的建筑立面設計風格,不同的項目以此為基礎,融入其他符合潮流或者地域文化的元素,建立整體統一的產品形象,立面的比例劃分,以及外窗、陽臺及細部等的設計原則和材料搭配都應設置統一的標準。
3.4 住宅產品的科技創新
建筑師應以人為本,營造“智能、舒適、健康”的居住空間。提高綠色建材、裝飾與保溫隔熱一體化材料等在建筑中的應用比例,采用高性能節能門窗;加強新技術運用,如引入室內新風除霾系統,保證室內空氣質量;同層排水與整體衛浴的運用,減少對上下樓層住戶的干擾等。
現代科技極大地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智能化技術運用,不僅可以讓人們自定義編程以及遠程控制各種生活場景,還拓展到社區運營范圍,如安防系統、物業服務等,營造安全、高效、人性化的智慧社區。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全裝修住宅的實施,住宅產品化是綠色建筑的政策要求,也是市場的選擇。建筑師應努力探索住宅產品化趨勢下,住區和城市風貌的有機融合,住宅產品的標準化、體系化設計的理論研究,積極運用新科技、新材料,加強技術創新,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為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做出時代貢獻。
參考文獻:
[1]唐龍華.新中式住宅建筑設計風格分析[J].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2019,000(009):130.
[2]范麗花.住宅建筑設計中空間組合分析[J].磚瓦世界,2019(12):45-46.
[3]馮妤含.住宅建筑設計現狀與改善策略[J].建筑·建材·裝飾,2019,000(004):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