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艷
色彩是生活中能引起人們共同審美愉悅的、最為敏感的形式要素。我們每天都生活在色彩之中,無論從陶行知“生活即教育”,還是從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角度考量,教育都應是有色彩的。六年的校長實踐,讓筆者更加堅定:學校要做有色彩的教育,用鮮活的顏色、鮮亮的底色、鮮明的特色、鮮潤的氣色,點亮孩子彩色的夢想。
學校要有鮮活的顏色。色彩是最直觀、最有力的視覺形象。教育,尤其是小學教育,面對的是活潑的兒童,更應該是有色彩的。“教育即生長”,學校要做的就是為每一個生命的健康成長提供適宜的多彩環境,這是我們堅守兒童立場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教育者應充分理解色彩的意義,活用顏色的力量,提高空間的表達力和情感的暗示力。筆者曾跟隨名校長工作室走進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管教所內并非想象中的黑白灰,而是以綠、黃為主色調的彩色環境。據悉這是管教所與北京師范大學合作的一個項目,名為“顏色的力量”,管教所內所有裝飾的色彩都會征求這些少年犯的意見,把他們感覺最舒適的顏色作為主色調,同時在門窗等區域上涂了象征理性思考的藍色。
生活環境的色彩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外的一項研究表明,當周圍環境的色調符合自身喜好時,兒童的活動效率能夠達到最佳狀態。研究人員組織了一批6~11歲的兒童,讓他們分別在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兩種色彩環境里活動。比較結果后發現,當兒童在自己喜歡的色彩環境中活動時,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規定任務。所以,學校在物質環境的色彩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兒童的色彩喜好,讓校園充滿鮮活的色彩。
學校要有鮮亮的底色。底色,是學校的基色,決定著一所學校的性格色彩和精神屬性。它不僅有助于形成學校的品牌視覺錘,提高學校的形象記憶度,還能讓學校的教育理念可視化,并將之快速、生動、準確地傳達給所有師生。筆者所任職的北京市密云區北莊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北莊小學”),位于生態密云的清水小鎮。著眼于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我們提出了“綠色教育”的辦學理念。綠色也隨之成為學校的底色,代表著自然、生態、環保、人文、健康、可持續,也代表著生命、青春、活力與希望。我們通過營造綠色環境、實施綠色管理、開展綠色德育、建構綠色課堂、打造綠色后勤等舉措,不斷加深學校底色,讓綠色與學校師生建立強關聯。
學校要有鮮明的特色。實踐證明,鮮明的學校特色,能夠撬動學生、教師、學校的全方位發展。北莊小學是一所小規模農村寄宿制學校。選擇舞蹈作為學校的特色,是考慮到農村孩子缺少藝術教育的滋養,希冀通過舞蹈藝術讓農村孩子美起來。特色建設是一個以點帶面的過程,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舞蹈教育特色為例,我們始終強調:舞蹈教育,是起點不是終點,是手段不是目的,“以舞養德、以舞啟智、以舞健體、以舞審美、以舞詠勞”才是舞蹈教育的最終目標。
學校要有鮮潤的氣色。氣色,是一所學校撲面而來的文化氣場,它涵養出的是孩子的外在氣質和內在氣度,是孩子的精神長相和性格色彩。它需要學校自由的空氣、教師靈魂的香氣和學生身上的書卷氣——學校教育應為孩子們提供一個自由的環境,保護他們“神圣的好奇心”和“內在的自由”,傾聽兒童心聲、保持兒童視角、堅守兒童立場、維護兒童自由是學校鮮潤氣色的氧氣;一位好老師,就是一種好教育,培養出更多靈魂有香氣的“四有好老師”是學校鮮潤氣色的水分;閱讀讓學生發現更好的自己,學生身上濃郁的書卷氣正是學校鮮潤氣色的血液。
稻盛和夫在談到自己的成功之道時說:“要想象一個彩色的未來,越具體越好,這是成功的首要條件。”學校每天面對的是一顆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心靈,作為教育者,應在孩子們喜歡的彩色世界中,培養他們健康的生命、智慧的頭腦與高貴的靈魂。
(作者單位:北京市密云區北莊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