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強 安黎紅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發現杠桿原理后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地球。”2015年,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三中學針對現實校情、學情,提出了“項目推動,點上突破,揚長補短,腳踏實地”的學校發展總思路。經過數年實踐,學校整體辦學質量有較大提升。接下來學校面臨的難題是,應該尋找一個什么樣的支點,撬動學校教育質量繼續提升。
尋根求源,將語文學科作為發展支點
2017年學校遇到一個契機——學校語文學科接受了青島市“2017年度教育質量監測”,監測后的各項數據反映出學生的語文學業發展水平亟待突破。
在語文內容維度表現方面,學生文言文閱讀表現較好,但作文維度表現相對較差。在語文認知維度表現方面,學生在古詩和文言文領域中的識記得分較低,閱讀能力中的整合與解釋得分較低,作文認知維度中的作文語言得分較低。在影響學業發展的個體因素方面,語文學習策略得分一般。文言文學習策略得分較低。學生的閱讀態度與習慣得分較低。在大數據面前,語文學科在各個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清晰呈現。
如何認識這些數據?如何使用好這些數據?如果把促進學科提升當作學校的一個項目來推進,放到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下,是否能取得不一樣的效果?我們嘗試把語文學科當作原點,建立一個坐標系——它的縱軸以學校的“項目推動”為抓手,將學校各項教學常規落到實處、落到細處,涵蓋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使用、教學計劃、作業設置與批改等各個環節;它的橫軸是各個學科,以學校傳統優勢學科(生物、物理、歷史)為引領,在語文學科這個支點上重點突破,并輻射數學、英語、地理、化學、體育、音樂、美術等各個學科。在這樣一個坐標系下,若能順利推進語文學科,它將成為撬動全校教學質量提升的支點,而這個新支點在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定將撬動整個學校的發展路徑。
在推動這一項目的過程中,語文學科的輻射半徑向各個方面延伸,它指向了以語文教師為引領的教師群體,指向了以班級為代表的學生群體,指向了以中層干部為代表的管理群體,指向了以家委會成員為代表的家長群體,一個支點正在悄然撬動與之關聯的各個主體,學校借助大數據和學科促進整體發展的路徑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孕育而成。
語文素養不足制約學生全面發展,一直是困擾學校師生的話題。針對此種情況,語文組教師積極尋求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策略。在分析的過程中,語文組教師將平日的優秀做法做了詳細的梳理和匯報,例如從監測中反映出的學生字詞句學習和閱讀理解策略得分較高,與之對應,教師們的字詞句教學方法、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方法都是要繼續保持并提升的要點。其次,語文組教師尤其針對文言文、閱讀、作文方面的不足,從語文學科自身特點出發,涉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針對每個年級不同的學情,分年級確定努力的方向和側重點。
多措并舉,系統推進學科協調發展
整體推進策略——統一性與差異性的平衡。年級不同,采取的措施方向不同、側重點各異,如此既注重提升方案的統一性,又兼顧各個年級的學情。七年級是基礎年級,方向是“夯實基礎”,側重點是“培養興趣”;八年級方向是“提高能力”,側重點是“閱讀寫作”;九年級面臨中考,方向是“穩中求升”,側重點是“課下穩基礎,課堂要成績”。
教學進度策略——“慢”與“質”的平衡。在基礎知識教授方面,如文言文、個別有理解或記憶難度的重點問題,強調放慢速度講評,盡量做到人人專注、人人掌握,結合導學案對需掌握的基礎內容進行再鞏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形式,多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主動意識。
作業設計策略——關注學生能力差異,實施有效分層。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教師可以將聚焦語文能力提升的作業,如作文、閱讀練習等,安排在課堂進行批改、講授,提高作業的有效性,課后則可多布置一些背誦類的作業。此外,針對每班學有余力的學生,制定好提高性的作業。這項策略主要針對監測中發現的學生閱讀態度與習慣得分較低的情況,期望通過作業的分層策略,調整學生的閱讀態度,培養良好的習慣。
興趣提升策略——課上課下開展多元活動。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嘗試在教學中融入詩詞吟唱、師生共讀一本書等活動。例如:教學《鄧稼先》時,讓學生為其寫頒獎詞;進行文言文教學時,讓學生用文言文進行續寫、仿寫。此外,教師還嘗試用美文朗讀的方式,將對文本的把握涵蓋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激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從一次次美文欣賞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可以看出,朗讀的方式比文字更為直接,更易于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認真傾聽,體驗自然深入,而文章中的情感恰恰是語文學習中最需要學生把握的內容。此外,教師還通過連詞成文、3分鐘演講等各種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文本理解與語言運用的能力。
素養提升策略——營造語文學習大環境。每個班級都開辟了自己的圖書角,希望學生能夠擴大閱讀面,通過廣泛的閱讀提升語文素養。在一張張借閱單上,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每個學生的閱讀歷程。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學校還舉辦了豐富多元的賽事,營造語文學習的大環境。作文立意大賽是提升學生作文維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涌現的優秀作品,經師生多次打磨后,形成美文,結集成冊。當學生發現自己的作品化為鉛字出現時,內心的喜悅和自豪溢于言表。詩詞大賽為那些對詩詞情有獨鐘的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浸潤于漢風唐韻間,感受語文學習的雅趣。
著眼內需,推動教師自主發展
日常工作中,教師們往往在發展遇到瓶頸時,才能真正發現自己最需要什么。語文教研組教師在本次質量監測的反饋中不僅將著力點放在對學生現狀的分析上,更把著眼點放在自身內需上,通過自助申請的菜單式培訓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例如:教研主任趙文龍參加了部編版新教材培訓,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好新教材是他探究的主要問題;祝青娟老師參加了傳統文化骨干教師培訓班,她一直關注如何在學校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學這一課題;語文老師中擔任班主任的居多,如何有效地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建設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是張竹玲老師著力探究的課題,為此她參加了蘇霍姆林斯基教學思想研討會……
在語文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的同時,學校既有優勢學科(如生物、物理、歷史等)教師也清晰地認識到大數據給學科教學帶來的發展機遇,從而引發對大數據輔助教學的進一步思考。多學科齊頭并進的態勢成為推動學校教育質量向前的動力。作為一個支點,語文學科撬動了各學科間的相互促進與提升。在落實“項目推動,點上突破”的工作中,每一個點上的突破,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撬動了學校發展的新路徑。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第三十三中學)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