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斯多葛控制二分法”,意思是指在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你能夠控制的,有些事情你是控制不了的,而你應該只關注你能控制的東西。
美國基督教神學家尼布爾曾在19世紀30年代寫過一段《寧靜禱文》(以下是維基百科收錄的洪宋弦的譯文):
神啊,請賜與我寧靜,好讓我能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勇氣,好讓我能改變,我能去改變的事情:
請賜與我睿智,好讓我能區別,以上這兩者的不同。
這是做人做事的實用法則之一,我們從事競技體育,作為職業羽毛球教練員或者運動員,應該如何運用這些法則呢?
在我看來,一名優秀的教練員,我們所能控制的事情就是傾注熱情與激情,把握羽毛球項目的規律和發展方向,了解隊員的性格、打法特點,激發運動員的內在潛能,幫助隊員樹立目標,拿出有效的訓練方案。在訓練過程中嚴格要求,掌握分寸,鼓勵、反饋,以發展的心態幫助運動員成長,在訓練中不斷突破自身的極限,提升技戰術水平。通過長期的訓練,使運動員在比賽中獲得足夠的競爭力,幫助其體現人生價值。
運動員所能控制的是珍惜青春,明確目標,深刻理解教練員傳遞的思想、發展方向,用行動了解自己,挖掘自己的潛能。專注投入探尋自身的極限,認知自己的特長與不足。和教練配合好,積極反饋感受。始終以發展的心態去面對技術難點和體能極限,相信自己通過正確有效的重復訓練,一定能夠提升訓練質量,不斷提高競技水平甚至帶動項目水平的繼續發展。今天的全力以赴,將成為明天更優秀的自己。大量的參賽,在比賽中的心態、情緒以及戰術的運用,都是每個運動員能夠主動去控制的。比賽表現就是訓練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學會向訓練要成績。
那什么是我們無法控制的呢?比賽結果、對手發揮的好與壞、包括外部客觀環境條件(場地風向、球速、燈光等),還有裁判因素、來自于別人的評價,甚至運氣因素等等,這些都屬于不可控制的范圍。這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好自己,適應客觀條件,相信結果自然會來,坦然面對結果。
以成長為主要目標,人生才能得以可持續發展。自我實現確實是一個很高的精神需求,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成長。
球齡1年,單打時,對方連續挑后場。給他劈吊網前,我剛回中場又連續被他挑后場,給他回后場,又是被打后場,來回起動,體力一會兒就不行了。我的問題出在哪里?步法?意識?如何改進呢?謝謝指導。
陳其遒:根據您描述的情況,我覺得應該是對手認為您的后場技術對他造成不了威脅,主要是球速、到位率不夠,因此他重復壓制您的后場,等您出現不到位的情況時再下手得分。解決辦法:擊完球后可以適當減少回中場,調整一步就可以。等對手打重復后場球時,注意提高調動對手前后場的技術質量。
這幾天和球館的一個年輕教練打雙打,教練人長得挺高,身體素質很好,我是43歲的油膩大叔。對打的時候,我一般會起反手高遠球給對方,角度非常刁,但基本能讓對方雙腳起跳殺死。按說我在球館里可以打贏70%的球友,防守能力不會太差,但是對方的殺球真得很猛,很難輕松接過去,即使接過去了,也很容易被對方連貫二殺。也嘗試過吊球,吊到讓他難受的角度,但很難克制對方這招殺球。請問,有什么好辦法能破解對方的招數?
陳其遒:您描述的是雙打,但我覺得只是您和年輕教練的對抗。對手殺球很厲害,超出了您的防守能力范圍,需要通過練習提高。另外,對方殺球好,您是否考慮不挑球給對手,嘗試讓對手先挑球給您進攻?
雙打分為發球接發球、相持、進攻防守三大部分。防守多,說明您的對手創造進攻機會的能力比您強,所以還是要先從發球接發環節找原因。
打羽毛球總是打到拍框上,而且殺球擊不中甜區,平抽沒有力,教教我怎么鍛煉吧!主要是打框的問題,總是打到。
陳其遒:建議您找專業人士指導一下后場擊球的正確動作,先穩定揮拍動作,再去打球。相信您可以享受到擊中甜區的爽快感覺。
如果你有任何疑問,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問,微博“羽毛球雜志”微信公眾號:“羽毛球雜志”郵箱badminton1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