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綜合性垃圾處理系統,不僅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更是重大民生工程。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是推進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的關鍵環節,也是減少城市環境污染,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基由此,梳理當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主要難題,就相關政策、標準、技術創新、跨區域合作等方面提出完善和解決建議。
關鍵詞:城市環境;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紓解策略
中圖分類號:X79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12-0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12.015
The difficulties and relief suggestions on separate collection of urban domestic waste
Zhang Hongm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hongqing 402360,China)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prehensive garbage disposal system for household waste classification,collection,transportation,and processing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practical interests of the general public,but also a major livelihood project.The classified collection of domestic waste is a key link to promote resource recovery and recycling,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task to reduce urb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Based on this,it sor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municipal solid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collection,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and resolution on relevant policies,standa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Urban environment;Domestic waste;Separate collection;Relief strategy
“垃圾圍城”是普遍現象。對城市而言,生活垃圾產生源頭多,垃圾分類與收集體系不完善,社會公眾參與度不積極,城市環境整治難度大。隨著垃圾分類制度的不斷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越來越被重視。但由于廣大居民對垃圾分類收集適應性弱,習慣難以養成,且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及產業鏈尚處于不完善階段,如:垃圾分類標準不健全、垃圾分類收集宣傳不到位、垃圾分類運輸及處置標準不統一等等,使得垃圾分類收集面臨更多困境。為此,立足城市,梳理主要難點和問題,反思和改進垃圾分類收集措施,推進垃圾減量,資源再利用,城市環境得以更好改善。
1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面臨的主要難題
1.1 垃圾分類收集習慣難養成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在強制分類管理下,很多居民面臨習慣難養成難題。據調查,有80%的居民習慣于將生活垃圾統一裝入垃圾袋,并堆放到垃圾桶。分析其成因,主要有3點。第一,很多居民對垃圾分類收集,缺乏準確的認識,與自身垃圾投放習慣相背離。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問題進行調研發現,僅有27%的居民能夠正確理解垃圾分類收集的方法。第二,居民在垃圾分類收集中,個體行為模式難統一。城市居民在社區居家和工作單位,會產生不一致的垃圾投放行為。第三,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設施存在難匹配問題。舉例來講,很多居民家庭,往往設置干垃圾桶、廚余垃圾桶,很少采用“四分法”規范設施,導致“最初一公里”垃圾分類收集無法有效達成。另外,公共機構本身具有公共屬性,也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大戶,在執行垃圾分類收集中未能做到良好的“示范”引領。
1.2 對低價值廢棄物回收利用難
針對城市生活垃圾的構成中,一些低價值廢棄物,如廢木料、塑料薄膜、廢棄復合包裝材料、玻璃等廢棄物,存在回收難題。據統計,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約占27%,73%不可回收垃圾中,有40%為低價值廢棄物。在垃圾分類收集產業鏈中,對于廢紙、廢鐵等垃圾,有專門回收企業、回收人員進行回收。但對于低價值廢棄物,由于回收處理技術、回收成本過高,回收利潤薄,使得很多企業放棄回收。以廢玻璃為例,德國、法國等國家,對廢玻璃回收率達到85%,而我國卻不足30%。低價值廢棄物量大、且回收難度大,而通過焚燒、填埋方式,不僅污染環境,反而造成資源浪費。
1.3 垃圾分類收集企業利潤提升難
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后,由專門的企業進行處理、回收、再利用。但對于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企業而言,利潤低,稅負重,盈利空間小。“營改增”稅費改革以來,垃圾處理企業的稅負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更高。以廢紙收集為例,受原材料、市場、環保政策的影響,廢紙回收價格波動性較大,很多廢紙回收企業因受市場沖擊,而陷入困境,甚至遭遇破產。一些垃圾處理企業,為維持經營而降低回收價格,消解了居民對垃圾分類收集的積極性,由此惡性循環,導致垃圾處理企業面臨經營困境。從經濟學視角來分析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居民在垃圾分類時,會增加時間成本;購買相關垃圾分類設施,又會增加經濟成本。以上海為例,2019年7月各類分類垃圾桶的銷量同比上漲3倍,廚余粉碎機銷量同比上漲2倍,分類垃圾袋銷量同比上漲6倍,垃圾分類標簽銷量同比翻了一番。對公共機構、企業等單位,在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中,也需要加大成本來做好員工宣傳教育,明確垃圾分類收集的方法,購置相應的垃圾分類設施設備。另外,市場風險大、融資渠道少、環保壓力重等,給更多的垃圾處理企業帶來風險威脅。
1.4 垃圾分類收集產業鏈不完善
制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難題,表面上傾向于居民的分類意識差,分類收集行為不統一,實則與當前城市垃圾分類處理產業鏈不健全有更大關系。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置,需要多個環節、多個領域進行有效協同,構建“全產業鏈”處理體系。源頭環節,未能對居民進行全面、科學的垃圾分類宣傳;監督環節,缺乏垃圾分類收集監控機制;運輸與堆放環節,未能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集中、合理、分類運輸和堆放;政策、機制方面,存在多頭銜接不暢問題。從整個垃圾分類收集體系來看,垃圾進行科學、合理分類收集,并非目的,而是為后續的末端處置創造條件。末端處置是垃圾分類收集的最終目標。當前,很多城市垃圾分類后,處置能力不足。以濕垃圾為例,很多城市缺乏高效的濕垃圾處置能力。同時,對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率不高,由于垃圾處置產業鏈不健全,一些垃圾無法獲得循環再利用。另外,在末端處置環節,因處置不當而帶來更多污染難題。如直接焚燒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填埋帶來的土壤污染問題。對于一些城市,因處置設施設備老化、技術落后,末端處置能力和水平不高。
2 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改進措施
2.1 加強政策、觀念宣傳教育,確立城市垃圾分類收集標準體系
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不是某一個人的事,而是全體城市居民共同的責任。要從垃圾分類收集目的、意義上,做好全面、立體化宣傳,讓全體居民認識到垃圾分類的好處。垃圾分類收集,不是一時的行為,而是要成為生活的自覺行為。對于垃圾,怎樣分類?“四分法”是什么?各城市要出臺具體的垃圾分類明細目錄,通過宣講學習,讓城市居民學習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如“四分法”的重點,要做到“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有效歸類。對于垃圾桶的不同顏色,藍色為可回收垃圾;紅色為有害垃圾;綠色為廚余垃圾;黑色為其他垃圾。通過張貼宣傳畫報、標語,發放統一的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手冊,讓城市居民能夠全面學習。各公共場所,包括各大媒體,要從垃圾分類收集政策、制度、方法、措施、流程上,進行密集、公益宣傳,真正讓所有城市居民能夠以身作則,從自我做起,把垃圾做到分類投放。
2.2 明晰垃圾分類運輸、處置標準,探索更加有效的垃圾回收、資源再生路徑
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收集與管理,要結合城市規模、城市發展實際,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處置標準體系。各城市在垃圾分類運輸、處置中,要建立不同梯度標準。如根據可堆腐物占比規律,占比較高為第一梯度;占比居中為第二梯度;占比較低的為第三梯度。根據各城市垃圾處置梯度,細化相應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運算、處置標準。如此一來,各城市能夠分梯度、有序制定生活垃圾運輸、處置方案,做到因城而宜,構建符合城市實際的垃圾回收處置系統。通過設定不同的“城市生活垃圾運輸、處置梯度”,由政府來引導城市垃圾分類管理投資方向,避免盲目建設。建議從三方面著手,第一,結合城市規模、綜合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城市垃圾專項分流運輸體系,特別是對低價值廢棄物的分類運輸,建議政府通過稅收、財政補貼等方式,鼓勵更多垃圾回收企業參與垃圾分流運輸,做到垃圾減量,提升資源回收增量。第二,各城市要結合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際,做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特別是生活垃圾中轉站建設,從分類體系中來細化管理。第三,建議各城市對垃圾回收標準進行完善,特別是對可回收垃圾、低價值廢棄物、建筑裝潢垃圾、濕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與處置,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效益。
2.3 引入現代技術手段,提升城市垃圾分類收集管理效能
針對城市生活垃圾源頭管控難、分類收集與處理難題,要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特別是通過技術創新,生產更多的環保產品。如環保餐盒、可降解產品包裝材料等,從源頭上降低垃圾處理難度,提升資源回收再生利用效率。同時,在垃圾末端處置環節,引入先進分揀和處置技術。如對垃圾進行科學、多樣二次分揀,升級垃圾破碎、拆解、加工利用裝備,挖掘垃圾回收潛力,引入可再生、循環利用工藝技術,提升低價值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效益。注重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構建城市垃圾分類收集信息系統,對城市各區域垃圾產生量、分布規律、居民投放習慣、末端處置等環節進行數據采集、歸類、處理,優化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制度和政策,提升城市垃圾管理科學水平。
2.4 搭建“公共機構示范、居民控源、社區促進”全源頭垃圾分類收集鏈條,促進跨區域協同監測
對城市垃圾分類收集,需要全民參與,從源頭上抓實各項工作。首先,對公共機構,要做到“示范”引領。建議機關企事業單位,落實垃圾分類責任體系,從垃圾分類、收集、管理、績效考核上,細化管理方法,真正將垃圾分類收集工作落到實處。對社會居民,建議采用統一的垃圾分類收容設備,特別是分類垃圾桶、分類垃圾包裝袋等,讓廣大居民能夠自覺做到垃圾分類。由政府主導,做好各參與主體的協作與監控,特別是垃圾分類收集跨區域合作,要從城市空間進行統籌,合理布置垃圾分類中轉、處置設施,提升城市垃圾分類管理綜合能力。
3 結語
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與管理工作,要循序漸進,要結合城市現狀,分區試點,積累經驗,突破垃圾分類收集難題。通過梳理多個城市在垃圾分類收集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需要政府、社會、單位、家庭等多方主體,能夠共同參與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完善協同長效機制,推動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成效穩步提升。政府要做好多主體協同與監管,發揮市場導向,構建良性互動機制,確保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科學、穩步、有序展開。
參考文獻
[1]邢林.垃圾分類中的供應鏈思維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7):18-19.
[2]蘇春艷,于鑫.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問題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20(03):63-67.
[3]劉光富.上海加快發展廢舊資源再利用產業與政策研究[J].科學發展,2020(05):85-94.
[4]趙一凡,劉志.多元主體合作下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05):25-29.
收稿日期:2020-10-07
作者簡介:張宏明(1978-),男,漢族,本科學歷,助教,研究方向為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