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案103億,北京、上海、香港多地擁有天價別墅,平均每天報銷花費40萬元……在媒體眼中,蔡國華被稱為“最狠董事長”。一個國企高管把銀行虧得一塌糊涂,為何還能窮奢極欲,將掌管的國企當成私人提款機,讓貪腐沒了邊沿?
6月9日,恒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在被查兩年半后受審。在長達4天的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中,蔡國華的辯護律師對檢方指控的大部分犯罪事實作無罪辯護。庭審中,東營市檢察院指出,蔡國華一案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對此說法,蔡國華辯稱并不是他個人把恒豐銀行搞亂了,從他執掌恒豐銀行到案發的2017年,恒豐銀行的資產規模翻了一番。此外,恒豐銀行先后有多人涉案被查,但蔡國華認為,其他人的事情與他無關。
據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站披露,蔡國華被控犯有五宗罪,涉嫌濫用職權造成恒豐銀行經濟損失8.9億余元、涉嫌貪污1022萬余元、涉嫌挪用公款48億元用于個人經營、涉嫌受賄11.8億余元(10.7億余元系未遂)、涉嫌違法發放貸款35億元,涉案金額共約103億元。
被指控事項多發生在銀行任職期間
公開簡歷顯示,蔡國華出生于1965年4月,山東陽信人。在職研究生,工學博士,曾在共青團系統工作,擔任過共青團陽信縣委副書記、共青團濱州市委書記。2003年離開共青團系統,轉任沾化縣委副書記、代縣長。
之后,蔡國華歷任沾化縣長、縣委書記,煙臺市副市長,煙臺市委常委、副市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等職,直至2013年底接任恒豐銀行董事長。而這也成為蔡國華人生的轉折點。2016年5月,恒豐銀行曝出“高管私分巨款”事件。2017年11月,恒豐銀行原董事長蔡國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
據報道,蔡國華案被指控的事項多發生在其擔任恒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期間。
據悉,蔡國華上任不久后,主導制定《恒豐銀行核心員工薪酬管理辦法(暫行)》,其明知董事、監事的薪酬應經恒豐銀行股東大會討論決定,但仍違反《公司法》《恒豐銀行章程》等規定,在未經股東大會討論通過的情況下,通過上海衍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多家銀行開設的賬戶,向其本人、董事欒永泰、董事畢繼繁、監事長宋恒繼違規發放薪酬3.13億余元。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蔡國華退還個人薪酬所得1.14億余元,給恒豐銀行造成經濟損失1.99億元。
2014至2016年,蔡國華明知恒豐銀行推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需要經中國銀監會批準,仍然違反《商業銀行法》《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實施辦法》等規定,未經銀監會審批,擅自決定在恒豐銀行內部推行該計劃,非法籌集股份認購款227.13億余元,并違規將該款項由股權過渡戶轉入資本金賬戶,后因計劃被銀監會發現而終止實施。蔡國華安排將籌集到的227.13億余元資金原路退回,產生的資金占用費、稅費等各項費用由恒豐銀行承擔,給恒豐銀行造成經濟損失6.97億余元。
因此,山東東營市檢察院指控稱,2014至2016年,蔡國華在擔任恒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期間,濫用職權,違規在恒豐銀行發放薪酬、推行員工股權激勵計劃,造成恒豐銀行損失共計8.97億余元。
媒體稱其為“最狠董事長”
蔡國華案涉嫌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事實,也均與其恒豐銀行任職有關。
檢方指控,2014至2017年,蔡國華利用擔任恒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職務便利,非法占有恒豐銀行公司財務共1022.9萬余元。其中,大部分款項是通過恒豐銀行報銷支付,比如蔡國華報銷其個人及家人雇傭保鏢所支付的費用54萬元,報銷其個人及其家庭負擔的費用142.7萬余元。蔡國華還同意恒豐銀行有關工作人員為其女兒購買的價值4萬余元的大衣,由恒豐銀行報銷“埋單”,其前妻還被指非法占有恒豐銀行購買的價值821.8萬元的紅木家具等物品。
在蔡國華案中,還有一筆涉嫌挪用公款48億元的指控。2015至2017年,蔡國華利用擔任恒豐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職務便利,未經集體決策,個人決定以信托貸款等形式,將恒豐銀行48億元轉入其個人控制的上海衍融投資中心使用,進行營利活動,牟取個人利益。
檢方還指控,2006至2017年,蔡國華利用職務便利,在銀行貸款、項目承攬、企業經營等方面為8家單位或個人提供幫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11.8億余元(其中10.7億余元未遂)。這些受賄款項主要用于在上海、北京、香港購買別墅。
光明網曾在2019年12月發布評論員文章稱,恒豐銀行董事長蔡國華平均每天報銷花費40萬元。因此,有媒體稱蔡國華為“最狠董事長”。十幾年前,中石化時任總經理陳同海每日揮霍4萬多,月均100多萬,年均1500萬,理由竟是“我一年上繳稅款200億,花這點兒算什么”?,F在看來,在蔡國華面前,陳同海只是“小巫”。一個把銀行虧得一塌糊涂的國企高管,竟還能窮奢極欲,將掌管的國企當成私人提款機,讓貪腐沒了邊沿。
兩任董事長卷入巨額貪腐
除了蔡國華外,蔡國華的前任、恒豐銀行原董事長姜喜運此前也因涉嫌貪污、受賄、違規出具金融票證、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被追究刑事責任。法院審理查明,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姜喜運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2.84億股恒豐銀行股份,陸續轉至其個人或親友控制的公司名下,予以隱匿。按歷年恒豐銀行年度報告中的每股凈資產計算,共計折合人民幣7.54億余元。除了自己轉匿恒豐銀行價值7.54億余元的股份,姜喜運還為他人及公司購買恒豐銀行股份提供幫助。最終,姜喜運被判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后終身監禁。姜喜運不服一審判決,目前已經提起上訴。
多名金融業人士直言,恒豐銀行兩任董事長相繼“落馬”背后,問題在于其公司治理存在嚴重缺陷?!盀槭裁磿霈F這樣的情況,本質在于地方政府干預較多,地方官員不懂金融,對金融缺乏敬畏之心?!倍嗝阖S銀行內部人士說。
事實上,如何完善公司治理,亦是當前銀行業需要關注的重點。有銀行業資深人士指出,銀行業應從股東資質、關聯交易、組織架構、考核激勵等方面著手,完善公司治理體系,理順公司治理運作機制。首先,對股東資質實行穿透式監管;其次,明確關聯交易范圍和流程;再次,優化組織架構和業務結構;最后,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財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