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迪
摘要: 作為全國第四批自貿區,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云南自貿區)于2019年8月設立。隨著云南自貿區的設立,國家為云南設立的“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定位有了新的著力點,云南跨越式發展有了新的推進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云南篇章的譜寫有了新的亮點。本文以SWOT分析法為基礎,結合云南自身優勢和劣勢深入分析云南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建設戰略建議。
關鍵詞: 云南自貿區 SWOT
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云南自貿區)在2019年8月2日正式設立,包括三個片區,分布在昆明市、紅河州和德宏州。三個片區按照國務院總體方案設計,各有功能、各有側重,各有優勢、各展所長。作為全國第四批自貿區,云南自貿區與全國其它17個自貿區形成全國聯動、遍地開花的對外開放新局面。隨著云南自貿區的設立,國家為云南設立的“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定位有了新的著力點,云南跨越式發展有了新的推進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云南篇章的譜寫有了新的亮點。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對云南自貿區進行詳細分析,并提出其建設與發展的戰略建議。
一、云南自貿區的SWOT分析
(一)優勢因素(Strength)分析
1.區位優勢。云南地處我國西南邊陲,西部與緬甸、南部與老撾和越南接壤,并與泰國鄰近,擁有4060公里的國境線,是中國唯一陸地交通與南亞東南亞相連的省份,是我國的西南門戶。云南通過“東方多瑙河”瀾滄江-湄公河與中南半島上5個國家相連,通過多邊合作,構建瀾湄國家共同體,助力當地社會經濟發展。云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向北可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向南可連接海上絲綢之路。云南省雖不臨海,但緊靠“兩灣”(東南方向的北部灣、西南方向的孟加拉灣),可以利用“兩灣”的海洋資源。總之,云南省區位獨特,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2.交通便利。云南致力于建設我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目前已初具成效。作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的起點,云南正在推動建成以航空為先導、以鐵路和公路為骨干、以水運和管道運輸為補充、以區域綜合樞紐為聯結,互通互聯、高效便捷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云南已形成“八入滇四出境”的鐵路網絡,“七出省四出境”的高速公路網絡,“兩出省三出境”的水路航運網絡,飛機通航國內外121個城市,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是全球百強機場之一,吞吐量全國排名第6,是面向南亞東南亞和連接歐亞非的國家門戶樞紐。云南擁有口岸25個,其中一級口岸18個,二級口岸7個,按照云南省“十三五”口岸發展規劃,云南省將從口岸大省向口岸強省邁進,以口岸發展帶動對外經濟開放??傊?,云南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已逐漸發展成熟,為自貿區建設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礎。
3.對外開放底蘊深厚。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歷來交往密切。云南設有111個邊民互市點,與鄰國人員、貨物往來頻繁,文化、風俗交融。自1993年開始舉辦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自2012年開始舉辦中國-南亞博覽會,這些高規格的展會不斷推動云南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互利合作,大力促進經貿交往。云南是我國與南亞東南亞間國際組織的重要參與者。1992年,亞洲開發銀行發起成立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簡稱GMS);2014年,李克強總理提出建立瀾滄江—湄公河合作(簡稱“瀾湄合作”)機制,云南均積極參與其中。如此豐富的歷史底蘊為自貿區建設提供了扎實的對外交往合作基礎。
4.資源豐富。云南是中國的“動物王國”“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地形復雜多變,氣候多樣,以此為基礎,花卉產業、煙草產業、中醫藥產業、水電產業、有色金屬產業、大健康產業等十分發達且發展潛力巨大。2019年,云南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3251.88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7.8%;10種有色金屬生產405.08萬噸,同比增長13.5%①。豐富而獨特的資源,幫助云南自貿區形成自己獨特的產業優勢,區別于全國其它自貿區,吸引外商投資和合作。
(二)劣勢因素(Weakness)分析
1.經濟結構欠完善。云南支柱產業多以對原料的初加工為主,如茶葉、咖啡、花卉等,產業附加值較低,處于產業鏈低端。傳統產業如鋼材生產、水泥生產、采礦業產值在GDP中占比較大,新興產業發展落后,企業創新能力不足,面臨后備資源短缺和經濟效益低下雙重限制。與東盟之間貿易以農產品、礦產為主,互補性不強。
2.技術人才缺乏。云南省2018年擁有職業教育學校162所,在校學生18.24萬人,畢業生5萬人。學校數量較歷史高峰1993年234所,下降72所,降幅30.76%;在校生人數較歷史高峰2010年28.64萬人,下降10.4萬人,降幅36.31%;畢業生人數較歷史高峰2013年10.21萬人,下降5.21萬人,降幅51%②。整體職業教育當前處于下降趨勢,與產業升級對職業技術人員不斷增加的需求形成矛盾,制約云南產業提升,不利于云南自貿區吸引高尖端技術和新興產業落地。
3.金融服務待提升。云南地區金融服務水平與國內發達地區金融服務水平差距較大,精準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待提高,金融創新不足,外資金融機構較少僅有7家,總體業務量在全國排名落后。2019年,云南各項存款余額3.30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3.16萬億元③,存貸比95.76%;單位貸款流向基礎建設行業比重最大達46.79%,流向小微企業貸款約為流向基礎建設行業貸款的一半,服務小微企業能力還有提升空間??缇橙嗣駧沤Y算增長潛力大,可以通過不斷加強與非國際主要貨幣國家協作,讓人民幣“走出去”。2019年1月,緬甸中央銀行宣布準許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進行國際支付。
4.地區之間發展不均衡。昆明地區與紅河地區、德宏地區之間發展異質性較大。昆明市作為云南省經濟、文化、政治中心,2018年GDP 5206.9億元,占云南省GDP比重29%,人均GDP 37136元;紅河州GDP占云南省GDP比重8.91%,人均GDP為昆明人均GDP的44%;德宏州僅占云南省GDP比重2.13%,人均GDP為昆明人均GDP的38%②。故自貿區三個地區之間難以同步發展,需要考慮其差異性,分地區施策。
(三)機遇因素(Opportunities)分析
1.國家政策扶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我國的和平崛起指明了方向。我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家之間建立起的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GMS、瀾湄合作機制,為本就與之關系密切的云南創造了更多機遇。針對瀾湄合作,云南成立瀾湄合作中國秘書處云南聯絡辦公室、云南瀾湄合作中心、云南瀾湄研究院、瀾滄江—湄公河職業教育基地。進一步發揮云南作為瀾湄合作前沿省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推動建設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云南力量。
2.亞洲區域一體化加速。由東盟十國發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簡稱RCEP),今年即將成型。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整合亞洲市場,方便人員、資金、商品在這個未來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流動。云南搭上RCEP的順風車,能夠更快融入世界貿易體系之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四)威脅因素(Threats)分析
1.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恐將全球經濟帶入衰退。嚴峻的外部形勢,影響云南自貿區的對外交流和吸引外資的作用發揮,導致自貿區對云南省經濟帶動作用不明朗。
2.國內自貿區間相互競爭。云南作為第四批自貿區試點,前面上海自貿區、天津自貿區、廣東自貿區等先行試點已經取得先發優勢,擁有相對成熟的自貿區推廣經驗,同時當地經濟實力強、產業結構完善,對云南自貿區吸引外商投資、發展總部經濟、吸引高端人才形成擠壓。同時,云南自貿區周邊的四川自貿區、廣西自貿區、重慶自貿區與云南區位接近、定位存在重疊,相互之間形成激烈競爭,云南自貿區需要深度挖掘自身潛力來應對挑戰。
二、推進云南自貿區建設的戰略選擇
(一)優勢-機遇策略(增長型戰略)
1.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譜寫好中國夢云南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認識云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突出特點以及應該擔負起的使命,更好承擔起新時代的使命和責任,堅決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使發展思路目標更加清晰、任務措施更加明確,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2.利用自身優勢,深化區域合作。利用云南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交通優勢、沿邊開放優勢,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區域合作,增進睦鄰友好、務實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對接發展戰略,統籌合作資源,共享發展成果,為構建團結互助、平等協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云南貢獻。
(二)優勢-威脅策略(營銷型戰略)
1.積極挖掘商機,開拓市場。利用云南優勢資源開拓南亞東南亞市場,以優質的產品刺激當地消費。斗南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是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借助自貿區的發展,云南花卉可以進一步擴大在南亞東南亞的影響力。由于南亞東南亞多為熱帶亞熱帶氣候,其鮮花雖多但與云南品種不同,云南優質的鮮花可為南亞東南亞愛花人士提供更多選擇。云南是我國水力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是我國“西電東送”的重要電源基地,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水電產生富余,昆明電力交易中心在2016年成立之后,幫助云南電力走出國門。
2.挖掘自身特色,走精細化發展之路。云南與國內其它自貿區的最大區別是與南亞東南亞陸路相連的自然優勢,便利的交通和天然的交往需求,讓云南可以深度挖掘邊境貿易,從物流、倉儲、跨境電商交易平臺到人民幣支付結算都可以成為云南自貿區發展的亮點。
(三)劣勢-機遇策略(創新型戰略)
1.利用國家政策,彌補自身短板。我國所做的頂層設計、國務院為云南自貿區制定的總體方案、我國與周邊國家構建的多邊合作機制,都可為云南經濟發展帶來改進動能。云南省政府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搭建投資便利化平臺,可吸引外國資金、技術、人才進駐,促進云南經濟結構調整。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合作辦學,如成立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職業學院、瀾滄江-湄公河職業教育基地和瀾滄江-湄公河職業教育聯盟,可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技術人才的同時,打開瀾湄6國當地學生的國際視野,增進瀾湄6國的互信了解。
2.利用區域一體化,提升經濟發展水平。東盟主導的RCEP成型后將建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云南自貿區與之聯動發展可以進一步提升云南經濟發展質量。RCEP整合了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之間的5個“10+1”,本打算加入的印度暫時退縮,但仍舊為云南自貿區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前景。2018年,云南與RCEP參與國之間的出口額占云南省總體出口額的6成以上,云南與東盟之間的貿易額提升比例不大,但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額較2017年增長10%以上②。RCEP不僅讓云南與南亞東南亞之間的合作更加深入,也為云南打開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市場,將為云南對外貿易帶來新的增長點。
(四)劣勢-威脅策略(防御型戰略)
1.供給側改革,以供給帶動需求。云南對外貿易產品相對單一,以農產品、礦產品、能源為主,與南亞東南亞貿易的互補性不強,若云南完成產業升級,一方面提升產品性價比和品質,增強與南亞東南亞同類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可以引進外省或國外高新技術產業落地,培育本土科技企業,為南亞東南亞提供其相對薄弱的高新技術產品,大數據分析等,在外部經濟形勢下行的情況下,能夠帶動需求。
2.完善制度,提升政府服務水平。以自貿區為試點,以政府為主導進行制度創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突破云南自貿區所面臨的劣勢和威脅的限制。經濟生活中政府多頭監管對市場主體造成了巨大的交易成本,在自貿區可以將政府職能進行整合,降低自貿區內市場主體的違規風險,便于政策傳導。在自貿區減少行政審批,降低市場主體準入門檻,可以帶動行業發展,改善市場主體競爭力。將治理措施制度化,減少人為干預,降低索賄空間,保證經濟運行標準化、規范化,提升經濟資源配置效率??傮w而言,以政府職能轉變、服務水平提升來提高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促使自貿區效用最大化。
注釋:
①數據來源為云南省統計局《2019年12月云南統計月報》.
②數據來源為云南省統計局《2019年云南統計年鑒》.
③數據來源為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2019年云南省金融運行情況》.
參考文獻:
[1]郝全洪,龔毓燁.基于SWOT分析的海南自貿區建設策略研究[J].全球化,2019,01:99-110+134.
[2]任婷玉.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可行性與效應研究[D].云南大學,2018.
[3]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 2019年云南省金融運行情況[R].2020.
[4]李泊溪,周飛躍,孫兵.云南建立自由貿易區發展戰略研究[A].2015-2017中國生產力發展研究報告[C],2018:4.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