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群星
江南仲春,草長鶯飛。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考察浙江,提出了“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殷切希望,體現了對浙江的特別肯定和特別感情。人大理論研究工作,作為“全面展示”中的重要“一面”,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抓住特別機遇,付出特別努力,打造與“重要窗口”相適應的“人大理論高地”,為浙江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作出應有的理論貢獻。實現高蹈理想,我們要有明確的目標追求、強烈的責任擔當和清醒的方法論自覺。
打造人大理論高地,必須形成標識性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全局,就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理論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重要指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崇高而獨特的制度地位,取得偉大實踐成就。對標對表“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人大理論要在話語體系構建上更進一步,積極打造人大理論高地,勇于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在制度定位上,要深刻闡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體,與西方以三權分立、多黨制為基礎的議會制度有本質區別。在制度精神上,要深刻闡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奉行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原則,厲行民主法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制度實踐上,要深刻闡釋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和人大建設這三塊基石的豐富內涵和廣闊邊界。在制度術語上,要深刻闡釋人大制度的關鍵詞和高頻詞:“政體”“根本政治制度”“民主法治的第一線”“權力機關”“立法機關”“代表機關”“工作機關”“立法權”“監督權”“重大事項決定權”“選舉任免權”“人大代表”“議案建議”等的概念和操作。我們有必要且有條件從人大制度的起源、內容和建設的實踐經驗中,從研究回答如何堅持、完善和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重大時代性課題中,提煉形成自己的標識性概念,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促進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人大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在制度研究的起點上,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本身搭建一個學術和話語上的“家”,因為有“家”才有“愛”,才有人大理論研究者“回家”的路。
打造人大理論高地,必須產生具有“窗口”意義的標志性成果。見浙江,見中國,見天下,除了偉大的實踐本身,必須有標志性理論成果予以支撐。要緊扣“偉大思想”產生新的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是當代的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踐的科學指南,是人大理論研究的本源和重點。更為重要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03年至2007年,還同時擔任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浙江人民對總書記感情很深。我們要深入闡述解讀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在浙江的萌芽發展和實踐軌跡,不斷追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的最新發展,展開深入、持續的研究,成為人大理論研究的“責任田”和看家本領。要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的重要指示產生新的理論成果。總書記強調了疫情防控要慎終如始、復工復產要化危為機、改革開放要不斷深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要補齊短板、發展不平穩不充分問題要率先突破、生態文明建設要先行示范、全面從嚴治黨要走向縱深等七個方面的問題,落實好這些重要指示,人大職能發揮非常重要,有的需要立法配套,有的需要監督跟進,這也給人大理論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南和廣闊空間。要緊扣浙江省域特點和人大日常工作重點產生新的理論成果。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確定今年的理論研究主題是“人大制度與省域治理現代化”,涵攝“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最多跑一次改革”“最多跑一地改革”“民營經濟”“數字經濟”“街道人大工作”等系列領域,我們要深入梳理,真正把最具特色的亮點、最有效的做法、最管用的經驗,發現出來、研究起來并加以理論化。無論哪種新理論成果,都應當充分反映浙江經驗、浙江元素,力爭成為標志性成果,切實起到“重要窗口”的作用。
打造人大理論高地,必須堅持“可用”“可數”“可見”的導向。實踐是理論之源,理論應當引領實踐,是為“可用”。實踐中,人大理論研究至少存在兩種進路。一種是比較純粹的思想理念研究。例如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的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的闡發,例如對世界各國議會制度原理的比較,都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另一種是實務研究,例如對人大執法檢查的效率和效力、提高審議意見質量等問題的研究,通常要提出意見和建議。前者側重于形而上,追求理論的成熟和思想的堅定,對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也是有利的。后者側重于形而下,體現直接的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兩種研究成果,如果達到各自目的,就是“有用”“可用”,反之,則不然。去年以來,省人大常委會領導在不同場合多次指出,理論要“有引領力”,“理論要與實踐更好地結合起來”,實際上是在更高站位、更寬視野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給打造人大理論高地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繼續努力克服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務求形成高質量、可操作、能轉化的理論成果。同時,理論研究內含了“可數”的要求,“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質量,無一定規模的數量即無質量,理論高地就基本是虛言。人大理論研究還應在“可見”上下功夫,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要強化窗口意識,通過習近平總書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重要思想專題研討會、報刊理論專版、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等方式發布發表重大的理論研究成果,力爭擴大在省內、國內甚至國際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打造人大理論高地,必須建設相對集中的精英理論隊伍。人大理論高地,同時應是理論人才高地,但目前顯然還存在差距。全省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人員共有48000名左右,從事人大理論研究工作的人員主要是人大工作人員,估計也就數百人,這些同志大多是業務工作外兼顧研究。人大系統外的專家學者總體上對人大了解不夠、興趣不高,近年來,申報省人大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的專家學者較少。我們要利用“重要窗口”建設的歷史性機遇,提升人大理論研究的社會聲譽,改變人才窘迫的狀況。首先要樹立“自家的和尚好念經”的理念,大力動員人大系統的老領導、老同志參與理論研究工作,發揮“傳幫帶”作用,培養一批青年理論研究人才,逐步形成老中青結合的理論研究隊伍。要激發人大同志的初心情懷,多寫多發高質量的文章。4月下旬,已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率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提高地方立法質量重在精細化》一文,這是我省人大系統近年來在最高級別報刊上發表的第一篇理論文章,產生良好的感召力。同時,要有兼容并包的氣度,邀請“外來的和尚”加盟人大理論研究,通過課題合作、會議研討等方式,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開展協同研究。目前,省人大工作研究會和人大研究基地兩個實體性平臺各有特點和優勢,對集聚各方人才、打造人大理論高地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作者系浙江省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