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000多個品種的蜜蜂,在生態系統中具有任何其他昆蟲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假如有一天蜜蜂真的滅絕了,植物繁衍生息受阻,更多物種將會隨之消亡。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地球上蜜蜂滅絕了,人類將只能存活4年。
生態主宰,制約生命
擁有3000多個品種的蜜蜂,在生態系統中具有任何其他昆蟲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據統計,全世界有80%的顯花植物需要昆蟲授粉才能正常生長繁殖,而其中85%,約有17萬種依靠蜜蜂授粉。蜜蜂授粉有利于植物的繁育,保持了植物的多樣性,并有利于生態環境植被的修復。
分工嚴格,蜂盡其用
每個蜂群的繁衍生息,無疑是建立在這種嚴密有效的分工運作之上的。
生物學家在對蜜蜂進行了多年研究后認為,每個成員在族群中所處的位置是由它們先天的基因決定的。蜂后會在一段時間內與20多只雄蜂交配,而被選中交配的雄蜂,無疑是工蜂或兵蜂等行業中的佼佼者。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托馬斯·雷德勒博士做過一項實驗,他利用木棍騷擾蜂巢時,發現首先出巢反擊的竟然是行動遲緩的老年蜂,接下來才見到肩負保衛職責的兵蜂的身影。
據此,雷德勒推斷,蜂群的分工,除了基因決定外,還有一個“自覺行為”,就是生命即將終結的老蜂們會為族群作出最后貢獻。
傳達信息,一致行動
一個蜂群的蜜蜂少則數千只,多達數萬只,如此龐大的族群是靠什么途徑準確傳達信息,并一致行動?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小組發現,當蜂群因過度擁擠要分群活動時,遷出的蜂群簇擁著老蜂王,會先在一個諸如樹洞、廢棄鳥巢之類的臨時地點休息幾天,等待偵察蜂尋找理想的落腳點。
當偵察蜂返回匯報結果時,它們會排好陣型,集體舞動,上下翻飛,好似人類編排的集體舞。看著蜂群猶如人類集團軍戰略轉移的陣勢,科學家們不明白,蜂群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篩選并獲得準確信息的。
看到偵察蜂的標記后,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傳達錯誤信息的偵察蜂,全被獲得準確信息的偵察蜂首領們滅口了。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偵察蜂在傳達信息時出現誤差。
那么,蜜蜂種群為何會日益減少?生物學家認為,農藥殘留在自然界的累積是主要元兇。蜜蜂最可能的致死原因是植物中存在的一種特殊化合物(如新煙堿類殺蟲劑),這種化合物能夠經過植物的整個循環系統,傳遞到植物新長出的葉子或花朵里,而蜜蜂在采蜜時被這種特殊物質感染。
此外,英國也出現了被稱為“蜂群衰竭失調”的現象,即蜂巢里的蜜蜂突然全部失蹤,只留下蜂王、蜂卵和一些還不成熟的工蜂。英國科學家研究后發現,手機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的輻射,可能是造成蜜蜂大量失蹤的罪魁禍首。當把手機放在蜂巢附近時,蜜蜂就不愿回家或根本找不到以往閉著眼也能返回的巢穴。
假如有一天蜜蜂真的滅絕了,植物繁衍生息受阻,更多物種將會隨之消亡。愛因斯坦曾預言:如果地球上蜜蜂滅絕了,那么人類將只能存活4年。
(《科學24小時》 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