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圓


“報告領導,我參與基層防控的任務已結束,今天正式返崗上班了!”3月23日上午8點30分,海寧人大機關工作人員周國平向單位領導報到。
同日,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二級響應調整為三級響應。
從大年初二開始全員上崗至此,海寧人大在這場“戰(zhàn)疫”中馳行告捷。回顧這58天1392小時,奮戰(zhàn)與守護相攜,擔憂與溫暖相伴,笑容與淚水相隨……
全員上陣,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
2020年1月26日,農歷正月初二。海寧人大機關發(fā)出通知:即日起全員返崗,參與疫情防控。
次日,在海寧的各級人大代表收到了一份倡議書——“凝聚力量? 共克時艱”。
疫情就是命令,海寧人大把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扛上了肩。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人大要有人大的擔當!”海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姚敏忠與6位副主任站到了人大“戰(zhàn)疫”的第一線,開啟了抗“疫”路上的奔跑模式,不是在各自聯(lián)系的村社區(qū)企業(yè),就是在去鎮(zhèn)街的路上。僅27日上午半天時間,7位海寧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共帶隊跑了24個點。
“書記,我們人大機關報到參戰(zhàn)!”27日這一天,一份長長的名單分別交到了長安鎮(zhèn)新民村、老莊村的兩位村支書手里,卡點值勤、入戶排查、觀察點服務、隔離點接送,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在最吃緊的時間里,海寧每天有4500余人夜以繼日地奮戰(zhàn)在海寧境內7個高速出入口、12個與其他縣市交界處、3個客運場站、275個鄉(xiāng)道村道卡點……元宵節(jié)那天,下午4點,海寧市人大機關工作人員兵分7路,奔赴聯(lián)系鎮(zhèn)街重要卡點,響應全市“你過元宵我守平安”的倡議,讓一線執(zhí)勤人員騰出一點休息時間,讓他們與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緩解一下疲憊。
2月7日,海寧市長安鎮(zhèn)出現確診病例后的第二天,下午4點47分,浙政釘的人大機關群里發(fā)出一份倡議:“長安管控壓力增大,為讓連日奮戰(zhàn)的當地干部職工能稍作休息,倡議機關全體工作人員赴長安鎮(zhèn)相關卡點參與夜間值守”。
“報名”“報名”“報名”,連續(xù)不斷的釘釘聲里,40分鐘完成了集結,50個人一個不少。2月10日下午4點,兵分五路準時上崗長安鎮(zhèn)5個卡點,包括車流人流最大的文海北路奧特萊斯卡點、隔離對象居住地卡點等等。
“人生有這樣的經歷很有意義。”幾位年輕人這樣說。
與此同時,在海寧的近千名各級人大代表也開啟了N種參戰(zhàn)模式。
“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還要特別注意出租戶和村企返鄉(xiāng)人員的排摸……”大年初一,省人大代表、海寧市周王廟鎮(zhèn)博儒橋村黨委書記吳清江帶領村委全員到崗,部署各網格防控工作。同是省人大代表,作為專業(yè)果蔬合作社經營者,張亞敏第一個向村里報名志愿者參加卡點值勤:“有大家才有小家,晚上守卡,白天把蔬菜水果送上門,讓大家少去人群密集場所。”
一時之間,來自各條戰(zhàn)線的人大代表,身處不同戰(zhàn)場,奔著同樣的目標,創(chuàng)造了一個個奇跡:一分鐘接打電話從3個、5個,到10個,記錄被不斷刷新;馬小平代表,2天時間排查外來員工9000余人;范仲飛代表,電話聯(lián)系企業(yè)12000多家次;沈自洪代表,化“危”為機,發(fā)起線上掃街大戰(zhàn)為企業(yè)打開網上銷路;金美鳳代表,帶領300多名志愿者從“全市最早設卡”守到“最后撤卡”……
試問新時代的人大和人大代表該如何作為與擔當?
這場“戰(zhàn)疫”的洗禮,海寧人大用行動給出了回答!
奔赴千里,為復工復產爭朝夕
2月12日,海寧市防指下達復工復產令。
次日,海寧市人大立即啟動“助力兩手抓? 人大在行動”,建起兩條工作專線。
第一條監(jiān)督專線,由人大各專工委對口監(jiān)督,聚焦主副食品生產流通、醫(yī)療資源和技術力量分配、廢棄口罩收運處置、人流密集場所衛(wèi)生防疫、飲水安全、外來人員防控與服務、疫情期間基層矛盾糾紛,分頭開展針對性監(jiān)督調研。一周內,常委會領導和專工委走訪聯(lián)系企業(yè)、村社區(qū)103家次,收集問題意見133件次。
第二條代表專線,根據各級基層人大代表優(yōu)勢和特點,分別建立生產經營、基層工作、醫(yī)衛(wèi)教育和法律政策等4個微信群,迅速匯聚分析基層民情民意動向。
“外來返崗人員入住難,社區(qū)不接收。”“外來返崗人員被要求到村社區(qū)開證明,證明其未去過疫區(qū)、沒有人員接觸史,村社區(qū)怎么開?”……收到這些反映后,姚敏忠主任要求相關專工委立即跟進調研,并根據實際情況起草了“人大代表和基層反映需引起重視的情況和建議”急送市委,市委書記朱建軍看到后,立即要求有關部門根據人大建議及時完善相關措施。兩天時間,海寧市政府及時調整、細化了相關舉措,重點明確了外來人員進入海寧后需要履行的手續(xù)流程,以及村社區(qū)檢查把關的標準。
因為疫情,阻斷了交通,阻斷了人員流動,企業(yè)復工復產面臨老員工回不來、新員工招不了的嚴峻形勢。第一時間,海寧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封敘坤、許建明分別帶隊趕赴云南昭通、四川宜賓,幫助企業(yè)去接回老員工、招募新員工。
2月24日,根據全市統(tǒng)一安排,封敘坤副主任趕赴云南昭通展開工作。而這一天,是許建明副主任趕到四川宜賓的第四天。翻開隨行人員的行事歷,詳細記錄了兩位副主任的每日“戰(zhàn)報”,雖然地方不同、時間不同,工作日志卻如此相似:
第一天,抵達第一個目的地,對接當地政府,簽訂勞務合作協(xié)議,隨行企業(yè)舉辦線下招聘會,忙至深夜。
第二天,驅車3小時趕赴下一個縣,到達后準備次日招聘會至凌晨2點。
第三天,招聘現場排起了長隊,目測人數超過3000人。過程中,提問最多的是怎么去海寧?現場給出承諾,不管是包車,還是包專列,肯定把他們安全送達海寧。這個招聘會結束后馬不停蹄趕往下一站。趕路途中,及時商討第一批招聘人員的接返方案,包括人員排摸、包列對接、疫情防控等各個方面,反復梳理研究可能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確保所有人員安全回海寧。
第四天,專列開出,云南第一批238人、四川1032人奔向海寧。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
3月3日,許建明副主任抵達海寧,宜賓之行實現了“三個第一”:返工人數第一次突破千人,從宜賓開出的第一列返程專列,第一個縣級市與宜賓地級市簽署勞務戰(zhàn)略合作關系。
而此時,封敘坤副主任正帶隊抵達昭通市永善縣,連夜準備次日的招聘會。半個月時間,他帶隊跑了4個縣32個鄉(xiāng)鎮(zhèn),開了40多場招聘會,平均每天兩至三場,報名5000多人,帶回2600多人。
“看到這么多新海寧人回家,非常開心,希望海寧盡快從疫情影響中走出來,迎著春天一路陽光!”返回海寧,結束十四天隔離的封敘坤又投入到人大工作中。